周星云
一位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老新闻人曾说,好的编辑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厨,煎、炒、烹、炸,样样俱精,锅、碗、瓢、盆,挥舞之间,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端上了桌面,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从记者到编辑,必然有一个蜕变过程。当我从专题部记者调到新闻部任《双流新闻》编辑时,心里实在是没底,顿感“压力山大”。编和写既相通又不同,应当说是两个行当。乍一走上编辑岗位,确实难以适从。隔行如隔山,虽然零散地知道点编辑的事,但知道得不全面、不系统。新闻如何编,怎样总体构思、微观设计,可以说都不熟不懂,脑子空空,一无所知,困惑莫解。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好在还有新闻编辑老前辈们的悉心指导。我只有从头学起,苦心钻研,每天面对记者采集回来的新闻稿件,对每篇新闻是否采用都反复斟酌,一个字、一组词及至篇章结构,都用心推敲,细心琢磨,查典找据。人家审稿用一遍工夫,我却要两遍、三遍,甚至更多,直至琢磨透了才算完事。这种笨法子,内行人看来可笑,而外行的我,只有下这种笨功夫。
在日复一日的新闻编稿中,我才逐步理解到新闻编辑像“大厨”这句话的含义。记者每天采访回来的稿件就像炒菜的原料,作为编辑就要从中选出哪些新闻是今天的“主菜”,哪些是“配菜”,哪些需要“添油加醋”,哪些需要“去粗取精”。要配制出一道丰盛的新闻“盛宴”确实不易啊!
《双流新闻》是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的新闻节目,编辑需要把关文字、订正事实、提炼标题和各种新闻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些年,我做新闻编辑工作,慎之又慎,不存侥幸,脚踏实地。眼勤:仔细,多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标题至少看两遍。嘴勤:多问,发现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查个水落石出。腿勤:不管是在上班还是已下班,发现问题要立马去解决,绝不拖延。脑勤:多想想文稿思路、结构,有无漏洞。
虽然新闻编辑这一工作很单调,但是也有令人难忘的时刻,不管是趣事还是“囧事”,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不管是一个标点、一个字或者一个细节,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差错。
今年3月,胜利镇桂花村的10岁小孩林俊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我台记者及时报道了这一新闻,立即引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以帮助这一家子渡过难关。
就在记者都在为小林俊高兴的时候,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令大家瞠目结舌。当时有很多爱心人士打进我们的新闻热线,希望为林俊一家献上一份爱心。这些爱心人士在了解林俊的情况之后,确实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而其中一位观众在热线里说将为林俊捐款20万,这让大家很兴奋。兴奋之余,我们就在当天的新闻里报道了《热线不断爱心涌向小林俊》。不过,这位自称愿意捐款20万的“爱心人士”却迟迟没有露面,记者多方联系他都百般推脱,甚至关机。这位“爱心人士”不仅伤害了小林俊幼小的心灵,也给我们新闻记者、编辑敲响了一个警钟:甄别新闻事实,多长一个心眼。
虽然编辑这一工作默默无闻,但是在危急时刻,我们依然能够收获一份感动。
今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我们意识到,灾情就是命令,新闻记者在这个时候要冲向第一线。果不其然,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就接到台领导的指令:迅速召集记者赴灾区采访报道,当天的《双流新闻》要发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当时还在成都体检的我们立即奔回双流,在车上,新闻部主任邓文伯就和我们开始商讨报道方案,安排在双流的记者立即开始多路采访。在台领导确定的“芦山强震波及我县,全县受损情况轻微,群众生活秩序良好”这一报道主题之下,一路记者采访报道地震之后双流的受损情况、应对举措,一路记者采访我县民兵应急连、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的情况,一路记者深入灾区现场报道。作为编辑,虽然不能到一线采访报道,但我们时刻和前方记者保持联系,商量报道细节,确保每一条稿件的质量,同时我们也在收集地震灾情的各方资料,确保当天的特别报道更加翔实。经过一天的紧张忙碌,20多条雅安芦山地震报道在当晚8:00准时播出,不少电视观众打来热线称赞《双流新闻》的雅安芦山地震报道及时、迅速。汗水没有白流,这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
今年,是双流电视台建台20周年,写此短文,与同事共勉:在全力打造与天府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广播电视台产业平台的征途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