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灾区干部的心理援助

灾区干部的心理援助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后灾区干部要面临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压力非常沉重,急需给予支持和疏导。各相关部门应关注震后灾区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长期、系统地对这一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援助,以组织受灾群众齐心协力,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下重建家园。
灾区干部的心理援助_四川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健康与心理援助的研究

地震后灾区干部要面临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压力非常沉重,急需给予支持和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危机处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是灾后干部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性,灾区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长期的心理援助。因此,对灾区干部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可以从社会支持、自我调节、哀伤辅导、效能培养等角度对灾区干部进行心理援助。本节将从灾区干部心理援助方法、心理援助的基本思想,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对策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灾区干部的心理援助工作。

一、心理援助的方式

在对灾区基层干部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的方式选择上,我们针对其具体情况和基本需求,初步确定了以下四种辅导模式。

(一)“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

“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心理辅导模式,该模式将传统医学、养生学、哲学思想等融会贯通,将多种治疗方法融入团体辅导过程之中,让组员借助各类活动和相关技巧来达到自我的改变。

(二)家庭辅导

通过让灾区干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辅导的形式,促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在家庭内部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借助团体的力量让大家共同从创伤中复原。

(三)哀伤辅导

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可能会有悲伤、无助、恐惧、内疚等种种哀伤情绪,给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哀伤辅导可以帮助灾区干部接受现实,抚平情绪和身体的不适,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

面对重灾区大范围的心理创伤,如何采用适当的措施快速与自己的工作对象建立关系,并调动受灾群众的信心和灾后重建的积极性,是每个基层干部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工作效能,是减少基层干部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总体来说,这四种辅导模式充分关注个人的身体反应、情绪状态、知识能力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由内而外全面、灵活地进行心理调整。

二、灾区干部心理援助的基本思想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援助工作者需要在以下方面对干部进行引导,以促进灾区基层干部的心理调节和恢复,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意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汶川大地震世界罕见,是我们经历的特定历史事件。在抗震救灾期间,基层干部所做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一定要引导干部们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认清自己在政府工作和受灾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这样才能让他们鼓足勇气,带领群众渡过难关,走出困境。

(二)看到工作点滴成效,激励自己

抗震救灾中,受灾群众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对工作不理解,会把负性情绪转移到对基层干部的质疑上。但只要尽力尽心而为,这些人的态度一定会发生改变,这往往表现为他们的内心开始感受到基层干部传递的温暖和关怀,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等生活平静之后,群众一定会想起、会感动于干部对他们的种种关切和宽容。我们要引导基层干部观察工作中的细微变化,及时地鼓励自己,以提高工作成就感。

(三)认识到灾后群众心理反应的阶段性

在5·12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就是遇难孩子的家长。孩子遇难,家长会经历一段时间来处理重大的心理创伤,他们会经历休克反应期、埋怨愤怒期、抑郁低落期以及平和理性期。愤怒是必经过程,要看到不正常事情中的可理解一面,学会在等待中坚持,在混乱中找到出路。因此,心理援助工作者需要引导干部正确认识灾后群众心理变化规律,让他们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学生家长度过困难阶段,迎接平和理性期的到来。

(四)适当做好隔离,不要过分卷入

为了维护工作制度、保持工作状态,确保基层干部自身的身心健康,应该适当做好情绪的“隔离”,理解、接纳、宽容都要在工作的背景下进行,不要过分卷入,混在一块,难舍难分。在工作时,要全力以赴;但在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努力放下一切,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不要对自己的能力抱以过高的期望。应该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的工作态度;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也非常重要。在非常时期,要尽量给自己腾出休息时间,抓住工作间隙的点滴时间高效率地自我放松,充分休息。

(五)融入团队氛围,充分沟通和交流

由于在特殊时期,工作任务很艰巨,每位基层干部都在探索新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此时,一定要有团队作战意识。融入团队,不仅可以获得情感支持,还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基层干部之间要建立定期讨论和交流制度,一起分享感受,一起总结经验,互相支持,共同服务社会。

(六)(上级、组织)多鼓励,多情感支持,并适当给予奖励补助,表示肯定

组织上应该多关注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多为干部们打气,给予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理解。由于额外的工作量和特殊的任务,应适当考虑给予奖励补贴,表示对工作的认可和对贡献的尊重,提高工作积极性。

(七)寻求专业支持,帮助缓解干部职业倦怠

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应激状态,容易造成疲劳,而对自身需求的过分压抑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可以定期给基层干部提供团体辅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咨询,使需要帮助的干部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辅导,避免情况恶化。

基层干部是受灾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他们的工作对震后受灾地区的家园重建、社会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相关部门应关注震后灾区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长期、系统地对这一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援助,以组织受灾群众齐心协力,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下重建家园。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生活条件恶劣、心理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太大,等等,这些突出问题在灾区广大基层干部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更对灾区长期的恢复重建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灾区重建过程中有坚强的干部力量作为支撑。

(一)改善干部的生活质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不能维持基层干部良好的生活水平,就难以保证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此,首先要提高灾区干部的生活质量,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其具体方法如下。

1.帮扶困难干部

上级部门要对灾区基层干部的家庭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梳理汇总,建立灾区困难干部档案,对有特殊困难的灾区干部进行救助。

2.尽快建立灾区附加津贴长效机制

可以借鉴我国1956年工资改革的做法,以县为单位划分不同工资区域,也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划分不同工资区域,建立灾区附加津贴长效机制。

3.健全干部体检制度

分批组织各级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抽调高素质医护人员组建流动医疗服务队,进机关、下乡镇为基层干部检查身体、讲授健康知识,对身体状况差的干部要及时安排治疗、强制休息,必要时可安排异地疗养。

(二)缓解干部的心理负担

心理压力过大是目前灾区基层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灾区干部工作效率不高,最终会影响到灾区重建的进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基层干部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干预,以防再次出现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1.进行专业的心理援助

由于灾区干部都是成年人,大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需要有经验的心理专家进行指导,必要的时候必须休假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2.从组织上关爱灾区基层干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党组织应该广泛开展与基层干部的谈心、谈话活动,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和干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愿,走访慰问基层干部特别是家属遇难的干部,为他们及时送去组织的关爱。

(三)减轻干部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过重让基层干部成了“灾民中的灾民”,他们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干部的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对其身心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干部的工作进行减压:

第一,为了适应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的要求,要从多种渠道选拔人员以补充灾区干部。

第二,不断改善基层工作环境。

第三,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只有及时发现、解决灾区基层干部在生活、心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关爱基层干部的长效机制,才能充分保证基层干部在带领灾区群众恢复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注释】

[1]Ozen S,Sir A.Frequen of PTSD in a group of search and rescue workers two months after 2003Bingol(Turkey)earthquake[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2004(192),573-575.

[2]安琼,李军,李玉兰.5.12地震灾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47.

[3]李凌江,于欣.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李凌江,于欣.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Ivancevich JM,Matteson MT.Stress and Work: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Glenview:Scott Foresman.1980,(1-3).

[6]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7]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

[8]贺琼.长沙市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贺琼.长沙市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0]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D].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279-282.

[12]刘大桂.汶川灾区心理援助感悟[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17-19.

[13]王丽君.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周总强.武警某地区基层干部自我效能感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1):40-42.

[15]赵飞飞,石国兴,张石磊.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56-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