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语表达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

口语表达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语表达是一种文化活动。要具有这诸多能力,扎实而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前提。只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说出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话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针对参赛队员知识结构的缺陷进行补课。如,曾有一导游员领国外一个代表团到我国北方某地旅游参观,途经一寓所,上书“华佗再见”四字。代表团有一成员问什么意思,这位导游竟不假思索地直译成“再见吧,华佗”!
口语表达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_新编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教程

口语表达是一种文化活动。口才大师是文化的传播者,首先就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口才比文才更加难得,文才一般具有四种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修辞能力、写作能力。好口才除要具有这四种能力外,还要具有表演能力、交际能力、记忆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从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践来看,好口才主要表现为说话的六种能力突出,即说明能力(把话说得准确明白的能力)、吸引力(通过说话把别人的注意力留住的能力)、说服力(说话使人听得心悦诚服的能力)、感人能力(用语言感动人的能力)、创造力(即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控制力(控制自己语言所引起后果的能力)。要具有这诸多能力,扎实而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前提。

张志公先生曾说:“善于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思想、有丰富的知识,有敏捷而缜密的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有敏捷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效果好的、有力量的,如此等等,这是善于说话需要具备的条件。”常言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可以改造人的天性。”“知识就是力量。”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在知识的土壤中。只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说出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话来。“积之愈厚,发之愈精”。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讲起话来,才会具有哲学语言的深刻、数理语言的严谨、群众语言的通俗、艺术语言的优美,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演说风格:或恢弘,或细婉;或严谨,或疏放;或浓丽,或简练;或深邃,或清浅;或文雅,或平易;风流倜傥,潇潇洒洒。

当前,很多渴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人,都不太懂得知识积累是口才学习入门的“敲门砖”,没有养成勤于积累知识的习惯,这样当然难进口才之门。正如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蒋昌建所说的:“语言是闸门,知识是水,没有丰富的知识,即使打开闸门,也是干涸的。”知识储备贫乏,便难以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一开始就限制住了表达者的思路和视野,使表达者不能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就削弱了表达者的才情,使表达者丧失了说话的兴味,语言表现力也随之降低,说出的话自然就显得平庸、空洞、枯燥。诚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正是这个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会说话,说好话,首先必须充实知识,掌握这一利器。现代社会,新的知识正处于爆炸时代,每隔7~10年,世界知识总量就会翻一番,因此,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知识。荣获新加坡“首届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冠军的复旦大学代表,在参加比赛前进行了多方面的严格训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针对参赛队员知识结构的缺陷进行补课。在短短的80多天的训练时间里,共有30多位专家为参赛者开设了50多次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美学、环境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历史学、人口学、国际政治、港澳台问题、语言表达等,如此广博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为参赛者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因而他们在辩论赛上时而主动出击,时而有力防卫,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渊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更多来自于日积月累。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识渊博丰富了,思想才能博大精深;才能“站得高,揽众山于目下;看得远,拢天地于眼前。识本质,而不为假象迷心窍;察细微,而不为琐事遮耳目”。这样,才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小题可以大做,大题可以小做,甚至正话可以反说,反话可以正说,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样,才能见人之未见,讲人之未讲,使言谈产生情理交融、深入浅出的神奇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谈判、论辩、演讲等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就是日常谈话,也需要渊博的知识。一些人的讲话并没有什么大的、惊人的主题,但却让人听得饶有兴味,其原因就在于话中融入了大量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典章制度、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典故、轶闻趣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道佛神怪,都成为说话思路流程中精彩的浪花。这些话熔义、理、情、趣于一炉,听了这些话,长知识,受启发,活跃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增添了趣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丰富的人,可以用一个引语,一个典故,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把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透彻;而知识贫乏的人,只能就事论事,表达得自然就单调、呆板。

古语云:“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翻开名人传记丛书,我们会看到,那些口若悬河的人,个个均有非常扎实的文化基本功,人人都有非凡的识记能力。例如,当代演讲家李燕杰同志在题为《国家、民族与正气》的演讲中,一个多小时的话语就介绍了肖邦、贝多芬、屈原、文天祥、闻一多等人的事迹,并涉及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概况、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古希腊、罗马、俄国、英国的文化成就等知识。讲爱情坚贞,就列举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罗密欧与朱丽叶、裴迪南与路易斯、焦仲卿与刘兰芝等人的故事;他讲到张志新烈士,就引用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宁抢杏枝头里死,不随落叶舞西风”等古代诗词名句。生动形象凝练的诗句,不仅增添了演讲的文采,也使内容显得博大精深。这些材料涉及历史、地理、政治、文学、艺术、语言等多种知识领域。这样的演讲,气魄宏伟,内容丰富,新颖有趣,百听不厌。因此,有人评价他的演讲艺术,“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朗诵诗的激情,从而将听众带入美的境界”。

相反,那些文化知识浅薄,不学无术的人在交谈中,闹出笑话者屡见不鲜。如,曾有一导游员领国外一个代表团到我国北方某地旅游参观,途经一寓所,上书“华佗再见”四字。代表团有一成员问什么意思,这位导游竟不假思索地直译成“再见吧,华佗”!“见”“现”在古汉语中相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情况怎不使人扼腕叹息!再如,有出小品说的是一工人被优化组合掉,到街头值班维持交通秩序,文化水平低,与问路客人对话,将名片上的“编辑”读成“骗车”,更有趣的是将“加利福尼亚州”读成“加利福尼,亚州”;把一个句子“大嫂,坏了。”说成“大嫂坏了。”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又如,《广州文摘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事例,一位干部在会上宣读文件,文中有这么一句:“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他竟念作“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妙语”一出,全场听众哗然,纷纷揶揄道:“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他恼羞成怒,厉声训斥听众:“笑什么?时代不同了,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像这样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说起话来信口雌黄的干部并不少见。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如此的文化素质,如此的知识水平,如此滥竽充数的干部,怎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又怎能谈得上自身的权威和魅力,又怎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

因此,话要说美,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使自己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语言文学、物理化学、三教九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只有这样,才能登上能说会道的艺术殿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