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小分队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小组
朱瑜(组长) 范 元 高梦娜 杨美娇 陈明月
摘要:2015年7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来到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五天时间里,在老师和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在鲁史中心小学为小学生赠书联欢、与当地留守儿童及老人座谈、深入农民家中调查研究等等。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深入地调查农村问题,并且与同行的作为新农村工作队指导员的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赵副院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字:鲁史镇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为了帮助鲁史古镇更好地发展,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状况,2015年“三下乡”期间我们在鲁史古镇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调研活动。在这短短的一星期时间里,我们走访了鲁史镇新农村建设的几个模范村,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随机的采访调查,了解了该镇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一、鲁史镇经济结构和产业状况
现阶段鲁史镇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种植业,以畜牧业为辅助。
种植业方面,当地以泡核桃、烤烟等经济作物为主。当地村民介绍说,泡核桃种植是近十几年才大面积发展起来的。核桃树投资小,每年需要的人力财力少而且产量高,近些年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大部分都来源于此。但是,由于当地后期加工制作的产业和程序还不完善,核桃的后期产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而在畜牧业方面,当地主要以牛、羊、猪等牲畜为主。由于鲁史镇很多地方海拔很高,山地都形成了大片的高山草甸,这也为农民们放养牲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鲁史镇茶马古道旧路往前走,在半山腰随处可见当地赶着牛羊的居民。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水草丰美,而这些水草也养成了肉质鲜嫩口感极佳的纯天然牛羊。但是目前当地畜牧业发展仍然缺乏很好的科技条件支持,畜牧业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特色:鲁史——历史印记和新农村的结合。
鲁史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核桃大镇、烤烟大镇、小湾电站的移民大镇。鲁史镇历史悠久,许多不同民族的同胞在此聚居,它地理位置险要,是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据历史记载,700年前,这条古道开通,是一个连接昆明、顺宁、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通道,唐宋时期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明朝以后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从西双版纳、普洱经临沧、保山、大理、丽江、迪庆到四川及西藏再进入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
鲁史,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的小镇,南来北往的马帮把丝绸、百货、布匹、盐巴以及中原文化撒播到鲁史,也把鲁史的茶叶、药材以及民风民俗遥遥传播。古镇坐南朝北,依山而建,由“三街、七巷、一广场”构成。
走进古镇,你看不见像很多大城市里一样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或是建筑工地,呈现在你眼前的依旧是绿水青山。面容如初的“滇西小上海”,如今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与现代接轨,发展得很是繁荣。在当前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实践中,鲁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主动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鲁史镇下分若干个村,其中以金鸡村为代表,按照县委政府“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生态立镇”各项工作措施,以打造“生态村”为契机,全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千方百计提高软实力,夯实绿色发展后劲。展现出了鲁史新农村建设的卓越成效和发展前景。
作为新农村发展的先锋典范,鲁史镇的发展全靠“科技”。
1.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
金鸡村如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泡核桃种植,还种植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和其他鲁史镇的村子一样,并没有依靠大规模的现代机械化操作来完成,相反的,从作物的栽培种植,到产出采收,再到最后的售卖,全是靠着农民们亲手完成的。作物生长全靠“天然去雕饰”。这种顺应自然的生产方式,使得鲁史原始环境得以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在云南大学的帮扶下,鲁史云大书院(原兴隆寺旧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云南大学和市委市政府代表多次深入鲁史古镇调研,非常重视云大书院的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待最后的绿化等工作完成后将突出藏书、教育培训、茶马古道研究等功能。
云大书院作为古镇与现代文明联系的纽带,在鲁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古镇的修复和改建也成为古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古建筑的改建或修葺,古镇原貌得以完好保存,古镇得以持续存在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对古镇原阿鲁司衙门的改造。
政府部门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和格局的基础之上,将阿鲁司古衙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和改造,突出“继承历史、彰显特质、弘扬文化”的特点,改造后设有茶楼、客栈、食府和文化中心,并命名为“阿鲁司客栈”,能够满足一定数量游客的休闲食宿。这是古镇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个示范点,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2.手工技艺,独特的民俗
来到鲁史,你听到最多的除了茶马古道,可能就是塘坊石头寨了,一个以石为主的自然村落。走进村子,你会被这技艺所折服,石屋、石桥、石墙、石柱、石台阶、石板路……巧夺天工,所有的东西都与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一派和谐的景象!村寨里的男子大都会石工活,这种手艺代代相传,质朴的生活得以延续。
还听村子里的人们说起,这里的人都会炼制一种名叫“芳香果”的植物精油。每年芳香果成熟的季节,村民们用蒸馏萃取的办法提取芳香油,提取出的芳香油以较高价格出售给前来收购的制药商人,这种小技术还成为村民们家庭收入的又一来源。
除了这些,当地的美食制作技术也是一大特色。这里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结合本地的水土、气候和原料,总结形成了鲁史独特的特色饮食,毛豆腐、豆豉、酱油、火腿、卤腐等都是当地脍炙人口的佳肴。
从居住到饮食,这里的民间技艺都给这个古老的小镇平添色彩。
在小镇发展的过程中,在茶马古道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优势之下,鲁史镇还将持续推动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文交流;在保护古镇原有文化习俗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对古镇的开发力度;在全国全省经济旅游发展新契机下,争取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实施,将之前闭塞、与世隔绝的鲁史古镇,融入现代化的发展中来。
茶马古道鲁史段这条古驿道开辟于元代1302年,几百年来,顺宁县城至鲁史的驿道上,每日往来马帮数百匹,多至上千匹。客商则有的骑马、有的坐轿、有的坐滑竿。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鲁史还有长年马帮驮马1000多匹,并开办马店,设有兽医,成立有民间运输站,管理马帮的调配和粮料供应。至今驿道上驮运货物的骡马仍络绎不绝。
在我们随领队老师和当地人走访的时候,沿路便看得到马帮遗留下的影子,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规模的、成群结队的,却也是零零星星散布在古镇中,无声无息地影响着鲁史人的生活方式。在去往我们居住的阿鲁司的地方,要走很长的一段石板路,因为长年累月的踩踏,石板路变得光滑发亮,马蹄印也清晰可见,沿着这条路依旧是原始古朴的鲁史生活方式——每天清晨村民们便背着一箩筐的东西,借用额头和腰部的力量沿着石板路行进,把货物带到相对平坦的街道两侧贩卖。这种生活方式一直保留到现在,车马不通,全靠人力。然而有的地方却已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1983年,凤庆县至鲁史公路修通,这条古道已不再是经济命脉,失去了昔日驮铃叮当的辉煌,却为鲁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鲁史镇人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改善。在镇长和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许多村子,其中有一个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家家户户都种植核桃作为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成熟时候由当地政府联系商人帮助村民卖掉获取利润,据我们了解,收入好的情况一年每家可以有七八万元,收入不好的也有几万元,这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算是比较可观的一笔收入,可以用来作为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各方面的开支。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太阳能,墙壁也是统一的颜色和样式,看起来整齐划一,井井有条。
然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交通。在鲁史古镇,无论对于传统石板路的坚守还是对于现代化公路的追求,都是个不容易做的选择题,在我们走访的有些村子中,村民背一筐草回家便要花掉一两个小时在路上,因为只能靠步行,小孩上学也是得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学校,因此交通仍是鲁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鲁史镇的发展也还存在其他多方面的问题。
3.新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
金鸡村是凤庆县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模范。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对农户庭院的绿化美化力度。庭院美化以茶花、兰花为主,公共绿化树种为三角梅。目前,每户农户已种植3盆以上春兰,其他绿化树种正在组织发放和种植。”村党总支书记告诉我们。
据调查,金鸡村按照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规划,教育和引导村民实施门前三包、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已投资966万元,建成2.3千米的村组水泥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完成人畜分院。启动卫生公厕建设,整个村道路沟渠洁净、房前屋后洁净、村庄周围洁净活动全面开展。
同时,按照“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的建设规划,先锋村在加大对核桃抚育管护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做强产业,使村民的收入在2014年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060元的基础上大幅提升。
在这里,“核桃+魔芋”“核桃+烤烟”产业建设模式正在形成,2015年的魔芋种植按300亩的目标任务沿路布线,形成观光产业带。引进外资,实施核桃加工厂建设项目,帮助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使更多游人品尝到生态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
经过村民及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先锋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扎实推进,环境生态化、村庄洁净化、道路通畅化、田园景观化、庭院园林化的幸福宜居村庄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21世纪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把生态与经济较好地结合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实在很少,但是凤庆却把“绿色经济、环保经济、生态经济”这样的概念付诸实践了。无论是茶还是核桃,都是其产业支柱,也是绿色环保的经济,是凤庆的特色,也是凤庆值得骄傲的业绩!
二、鲁史古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我们了解到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鲁史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百姓生活得到了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下,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的提高,使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大多数告别了看病难的问题。
2.交通问题得到了改善
俗话说,交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交通问题得到改善,经济才会得到发展。鲁史镇,群山环绕,道路修建问题受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在新农村建设下,交通问题也逐步得到改善,村与村之间的公路、村与镇之间的公路的不断修建也改善了人们的出行。
3.经济迅速发展
鲁史镇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核桃、茶叶、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近日,鲁史镇还开展了2015夏季造林、澳洲坚果栽植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下,结合镇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规划。鲁史镇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4.新农村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鲁史镇的旅游业也得到初步发展。在鲁史古镇,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客栈正在建设施工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茶马古道、云大书院、鲁史古镇、塘坊石头寨等的旅游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鲁史镇文化建设逐年发展,人们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同时,鲁史镇的文化生活不再像过去那么单调。在“三下乡”之行中,我们重点参观了云大书院。云大书院是云南大学、临沧市、凤庆县在滇西茶马古道鲁史古镇重点打造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占地13亩,总投资3000万元,突出藏书、教育培训、茶马古道研究等功能。从中可看到鲁史古镇的文化建设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篮球场的修建、健身设备的添置丰富了大家的娱乐活动方式。
6.重视教育,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一整套乡镇连接村庄的教育体系
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个普通小镇,鲁史镇在教育上并没有十分落后于其他地方。相反,近几年鲁史镇的教育水平和规模都在不断攀升,教育成果十分明显。
“三下乡”走访期间,我们到了鲁史镇当地不同的小学。经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当地的教育发展主要成就在三个方面。
(1)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
到鲁史镇的各中小学你会发现,这里的设施也十分的齐全。在鲁史中心学校里,除了学生的教学楼和宿舍之外,还配有多媒体中心、宽阔的篮球场地、健身和游乐设施、供学生休憩学习的凉亭等等。这些完善的设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放松心态去投入学习。
(2)师资力量的提升
近年来,鲁史镇不断加强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师资方面也花费了不少功夫。学校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新老师,以填补师资空缺。新老师们来到鲁史镇的学校以后,学校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些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老师们尽快熟悉学校班级的状况和学校的环境,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学状态。
另外,每年学校都会接收很多支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很多都来自东部省份,有着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较高的教学能力,他们的支教对当地学校来说极有意义。
(3)从村庄到乡镇,从小学到高中,基础教育体系完整
以鲁史镇中心完小为核心,鲁史镇中心完小包括学前班到六年级学生,其他乡村小学主要是招收从学前班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其他村庄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转移到鲁史镇中心小学学习,路程遥远的学生住校学习。鲁史镇中学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高中部每个年级两个班,每年都有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作为乡镇来说,能够建立完中,非常不容易,这也是鲁史镇教育的一大亮点。
总之,教育作为鲁史镇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随着当地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提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未来的发展中,鲁史也会加大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为鲁史镇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纵观鲁史镇的现状,我们看到新农村建设给百姓带来了福利,“三农”问题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突出。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鲁史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从长远来看,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在与信息学院副院长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落实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的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有些项目无法开展,很多新农村建设项目仍处于筹备和搁置状态。在和赵征鹏老师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公路修建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鲁史镇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对一些建设造成了阻碍作用。
3.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毫无疑问,农民是新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和生产经营活动投入的主体。但是,在鲁史镇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青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发展。
这些问题固然是鲁史发展过程中的大障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鲁史正在蒸蒸日上,新农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
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我们相信,未来的鲁史,会是绿色的、古朴的,更有可能是国际的。
鲁史的历史意义不会被遗忘,它的作用也在日益凸显。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在,它都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积淀和保留了丰富的原生形态的民俗文化基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较高的研究价值。鲁史古镇茶马古道不仅是商品交换的渠道、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内涵丰富的等待开发的旅游精品线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古镇旅游的兴起,鲁史古镇近年来不断受到云南省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视,我们相信鲁史古镇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找到一个平衡,在保留原始古朴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打响知名度,我们期待一个更完善更美好的鲁史古镇。
四、解决办法
1.改善交通
从凤庆到鲁史和从鲁史到乡镇的路都较窄,并且十分不好走,路过山坡的时候还会有石头沙子从山上滚落到路边,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对外交流和发展,也不利于增强外界对鲁史的深入了解。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必须依靠交通,只有交通发展好了,才能真正将鲁史的文化与外界联系起来,鲁史镇的泡核桃、烟叶也才能真正走出去,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为农民创收。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科教兴国、知识改变命运,这两句话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真理。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更是如此。虽然鲁史十分重视教育,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要想使当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在这些还远远不够。政府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建设,投入人力和资金,改善当地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当地人民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觉悟和意识,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并且更多地走出去,学好技术知识为鲁史所用,鲁史镇的发展才有可持续性。
3.产业多元化
鲁史镇作为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鲁史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单一的发展“靠天吃饭”的农业,不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鲁史镇应产业多元化,除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之外,还应继续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五、总结
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深入农村不接触农村和基层的群众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这句话的含义。农业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农业国的现实也存在了几千年。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力度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更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和心系国家的新时代青年,认识、了解中国都必须深入了解农村,而“三下乡”活动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