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月
望远登山呼父母,倾盆雨下汇成洋。少年深晓愁滋味,不见爹来不见娘。
——题记
不知从何时起,留守儿童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缺少一个完整的家。
在来到鲁史之前,我并不知道,在这样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也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而他们,因为年纪或者学业,被迫留守在家乡,跟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
这些孩子有的一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有的甚至好几年才能与父母相见一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只是一种奢侈。在其他孩子在因为父母的唠叨和管教而烦恼的时候,他们只能通过电话里的声音来想象父母在身边的样子。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都有心理障碍,孤僻、自闭、易暴易怒……老师们对这些孩子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并且由于家庭和社会因素,这些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和保护,问题也日益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有爱心的人士都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解决。
那些残缺的亲情,又有谁能弥补?
再多的爱心捐助,也比不上来自远方的父母的一句问候或者一个电话;外人再多的关怀,也弥补不了这些孩子从小所受的心理创伤。
这次“三下乡”期间,我们小分队也组织了留守儿童走访活动。有人说留守儿童像“野草一样成长”。他们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又真真实实的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他们是新时代的骄子,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希望。
夕阳西下,结束走访,我们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心中无限苦涩。是为孩子们瘦弱的身躯心痛,也是为他们见到我们时苦涩生硬的笑脸而寒心。本该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的时候,却因为家庭原因成熟太早,失去了童真。
来来往往,我们希望不只是给这些孤独的孩子带来的一些文具和生活用品,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孩子们搭建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让他们不再因为缺少关注而受苦。
捐赠书籍,走访家庭,抑或是“一对一”帮扶,若爱能长久,便不再会有伤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