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大约3个月后,电台被认定未经中国有关当局批准,私自运进无线电设备并建台,所以停办。总体来说,在中国广播业的初创阶段,广大受众对于广播的兴趣和关注主要来自于崭新的传播载体和娱乐、商业、宣传等传播内容,对于播音创作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也比较少。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_新中国播音创作简史

一、1940年以前的广播

无线电通讯技术传入我国不久,1923年1月23日,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座广播电台是美国人E.G.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建立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月26日,该台播出了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但是大约3个月后,电台被认定未经中国有关当局批准,私自运进无线电设备并建台,所以停办。1925年8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下的大连设立大连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伪政权“满洲国”成立以后,1933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南广场设立的“新京放送局”正式广播,这是由日本关东军直接控制的殖民地性质的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奉系军阀的支持下,由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建立,该电台于1932年2月5日日军侵占哈尔滨后停播。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500瓦),1932年11月扩大发射功率(75千瓦),更改呼号为XGOA。此外,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为1928年10月开始播音的浙江省广播电台。1929年12月23日,上海亚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该台由亚美无线电公司苏祖国、苏祖圭创办,初名上海广播电台,是我国历史最长、影响较大的私营广播电台。20年代末期及3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批民营广播,主要包括教育性广播电台、宗教性广播电台、商业性广播电台。

广播刚刚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新鲜事物,发射技术尚处于引进、探索阶段,收音设备也不是那么普及。当时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中央台,电台普遍发射功率小,收听范围也仅限于广播电台所在的城市及周围地区,内容以娱乐、商业居多,也包括有限的一些新闻、教育、宗教等内容。初期,多数受众更多的是把广播当成新兴的文化娱乐的消遣工具或者商业赢利的手段。北洋政府垮台以后到抗战爆发前十年,广播事业比前一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的陌生好奇少了,对广播节目的内容设置等有了更多的希望和要求,除了播出的音乐、物价报告等,新闻及政治家、教育家、学者、艺术家等的演讲也开始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国民党政府看到了广播在宣传政治观点和维护统治方面的舆论作用,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设立广播电台,并加强对这项事业的管理和控制。总体来说,在中国广播业的初创阶段,广大受众对于广播的兴趣和关注主要来自于崭新的传播载体和娱乐、商业、宣传等传播内容,对于播音创作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也比较少。

二、自力更生创办广播

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为适应政治宣传和军事战争的双重需要。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已经确立,较稳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也已经建立,经历了十年国内革命战争,人民的武装得到了锻炼,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有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逐渐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广泛宣传党的“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全民抗战,加强对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群众进行宣传成为工作的重点。中共中央当时在陕甘宁边区的新闻媒介主要有两种:一是报纸,即《新中华报》;二是通讯社,即新华通讯社。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新闻封锁,报纸和电讯的宣传都受到了种种阻碍,无论从根据地还是从国统区来看,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进行抗日的宣传手段都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当时国内形势紧迫,相比之下广播从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之前广播在国内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配合新华通讯社以及报纸的宣传工作,党中央提出在延安创办人民广播电台。

尽管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党中央就几次提出要创办人民广播电台,但是由于当时延安没有现代工业,没有发电设备,也没有适合的技术人才,广播电台一直没有建成。解决设备问题成为广播电台建成的关键。1939年11月,周恩来和任弼时到达莫斯科,同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会谈,研究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的问题,共产国际决定援助一部广播发射机。周恩来在1940年3月回国的时候,将发射机拆卸成散件,先从莫斯科空运到迪化(现乌鲁木齐),然后陆路经过兰州、西安等地带回,沿途屡次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扣留,经过周恩来的反复交涉、斗争,才得以运到延安。

有了最重要的技术设备,党中央成立了广播委员会,着手筹建广播电台,周恩来任主任,委员会成员还有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之后,由于周恩来去重庆工作,便由朱德接替主持筹建工作,王诤负责具体工作。为了完成在年底建成电台的任务,中央军委专门抽调了人员进行选址和土建工作。“朱德同志对王诤等同志说:‘电台是我们党的喉舌,通过电台向全国人民宣传我们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这个工作很重要啊。赶快抓紧时间行动吧,时间不等人。’他满怀信心地鼓励大家:‘只要肯吃苦,肯钻研,电台是一定能建成的。’”[1]

人民广播事业从诞生之日开始,就面临着物质匮乏、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初创时期,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相关无线电广播电台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最初的广播工作者们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克服了种种技术困难。首先,经过慎重考察,位于延安以西十九公里的王皮湾被确定为建台地址,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辛战斗,大家在半山腰的陡峭岩石上,凿出了两孔石窑洞,作为广播电台的机房和动力间,砍了三棵高大、粗直的树,在两面的山坡上竖起了天线杆,把馈线从空中引进窑洞。接着,大家开始对广播发射机进行多次改装和反复调试,并且试验成功用烧木炭产生的煤气来发动汽车引擎,然后用它来带动发电机,终于获得了充足的电力,突破重大技术难题,为正式开播创造了条件。

为了防止敌人破坏,编辑部和播音室分别设在了不同的地方。从编辑部所在的清凉山到王皮湾大约20公里,每天上午都要由通信员传送稿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狂雨暴,他们都仆仆风尘、往返奔波。由于清凉山和王皮湾之间隔着延河,遇到大雨天气,河流涨水的时候,通信员就用油布把稿件包好,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涉水或者游泳过河,把稿件安全送到,以保证按时播音。

在刚刚开始播音的那段时间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由于设备简陋、陈旧,机器经常发生故障,能否按时播音往往取决于电压和机器的情况是否正常,因此播音也时断时续。1943年春,由于发射机电子管损坏无法更换、补充,再加上广播的播出效果不稳定、接收设备普及率低,中央决定暂时中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随着抗日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我方接管了大量日伪广播设备,为重建解放区广播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1945年8月[2],中共中央投入力量维修设备,重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后电台从王皮湾迁到延安西北的盐店子山。

此后,由于战争原因,物质资源匮乏,电台的设备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人民广播也尽可能地利用接管和缴获的广播无线电设备。解放区军民利用接管的日伪广播设备和缴获的国民党无线电设备,先后在哈尔滨、张家口、长春、安东(丹东)、鞍山、吉林、大连、齐齐哈尔、承德和涉县(河北境内)等地,建立起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是解放区广播的中心,各地方台均转播延安电台的节目。“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只有延安台1座,1947年9月已增加到10座,1948年9月时有20多座,至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即已近40座。这其中除少数几个台是自力更生、自行建立和接收日伪广播设备改建的(如张家口台及东北地区的某些台)外,大多数是利用接管的国民党官办广播电台改建而成的。”[3]这也是开拓者们在艰苦环境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为广播事业做出的成绩。

中共中央对于延安台开始广播一事非常重视,在有关文件中要求各地党组织按时收听延安台的广播。“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5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又强调,‘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6月20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提出,‘必须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工具,熟知他们的一切的性能。’《提纲》特别指出:‘在现代无线电业发展的情形下,以及在中国交通工具困难的情形下,发展通讯社事业、无线电广播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党的统一的宣传政策之下,改进现有通讯社及广播事业的工作。’”[4]1941年夏天,毛泽东听说延安台有唱机但是缺少唱片,就把自己保存的20多张唱片送给延安台使用,并且当面嘱咐延安台的工作人员要认真把广播办好。此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到电台考察、慰问工作人员,为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同志们加油鼓劲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