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某一动作行为先于另一动作行为的语法意义,莲花方言通常在句子的末尾使用一个“来”字,这个“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先行发生,可以称作“先行体”,普通话没有这种用法。如:
(1)你不要急,等我话呱来。
(2)吃呱酒来再吃饭。
(3)我骑呱来你再骑。
例(1)的意思是“你不要急,等我先说完你再说。”此句中的“呱”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但它的虚化没有“了”那样彻底,它还有“完”等意思。“来”是普通话“先”的意思。例(2)的意思是“先吃完酒再吃饭。”此句中的“呱”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但它的虚化没有“了”那样彻底,它还有“完”等意思。“来”是普通话“先”的意思。例(3)的意思是“我先骑完马你再骑。”此句中的“呱”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但它的虚化没有“了”那样彻底,它还有“完”等意思。“来”是普通话“先”的意思。
例(3)不同的施事主语发出相同的动作行为,客观条件决定这一动作行为不能同时由两个施事者同时发出,这一句式是表示同一受事,不同施事的先后顺序。这种句式包含着一个假设:即交际双方都知道动作行为所指的受事是什么,在句法上表现为受事被省略不出现。如果将受事说出(写出)来,反而显得啰嗦,读起来显得不流畅。如:
(3a)我骑呱马来,你再骑。
(3b)我骑马骑呱来,你再骑。
(3c)马我骑呱来,你再骑。
例(3a)(3b)(3c)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句法结构,例(3a) (3b)(3c)都是两个主谓结构,其中例(3a)的谓语部分都较简单,例(3b)前一个主谓结构的谓语部分包含着一个重动句式,例(3a)(3b)的话题是“我”,例(3c)前一个主谓结构是受事主语“马”句首,并以它作为话题。
观察可知,当动词是单音节光杆动词时,其后必须出现“呱”,再如:
(4)你吃呱来。
(5)小明查呱来。
而当单音节动词后已经出现补语时,其后则不能加“呱”,如:
(6)抽干崮些水来。(先抽干这些水再说。)
(7)你踩杀崮些蚂蚁来。(你先踩死这些蚂蚁再说。)
当句子中出现的动词是双音节动词时,其后也不能加“呱”,如:
(8)你考虑崮些问题来。(你先考虑这些问题再说。)
(9)老师话哩先调查崮些问题来。(老师说了先调查这些问题再说。)
综合上述论述可知,莲花方言的“呱”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但它的虚化没有“了”那样彻底,它还有“完”等意思。“来”是普通话“先”的意思,我们称之为“先行体”。当单音节动词后已经出现补语时,这个补语的意义往往与“呱”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义是一致的,如果再出现“呱”,将犯重复的错误,所以当单音节动词后已经出现补语时,其后不能再加“呱”。当句子中出现的动词是双音节动词时,其后也不能加“呱”,我们认为主要是韵律的缘故。
当句子中已经出现“先”字时,“来”这个“先行体”助词可以省略,如例(9),再如:
(10)我先出几只(个)题目得你□[guε13(]你们)做一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