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隐矛盾态度自动化评价的特点
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矛盾态度是指个体对同一态度客体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和情感。以往的研究大都使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探讨个体对矛盾态度客体所存在的相同程度的有意识的积极和消极评价。随着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对矛盾态度的内隐成分进行探讨,在研究中提出了内隐矛盾态度的概念。那么对于矛盾态度来说,是否在内隐层面上存在相同强度的积极和消极评价?
Greenwald等(2002)认为态度是“社会对象或社会群体概念与评价性属性概念之间的联结”,他们将内隐态度定义为“个体内省不能觉察(或者不能精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这一痕迹调节着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即个体对态度对象存在无意识、自动化的评价。那么,结合以往对矛盾态度的研究,对于内隐矛盾态度来说,个体对该客体则应该存在一种相同强度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积极和消极评价。
本书第七章有关矛盾态度的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积极态度客体,积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均显1低于消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对于消极态度客体,积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显1高于消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对于矛盾态度客体,积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和消极反应效价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没有显1差异。
依据内隐社会认知的观点,被试对积极态度客体存在较强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积极评价;对消极态度客体存在较强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的消极评价;而对矛盾态度客体则存在相当强度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积极和消极评价。综合以往研究,我们对内隐矛盾态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内隐矛盾态度是指个体对态度客体同时存在无意识的、自动化的积极和消极评价,是个体无法通过内省识别或者精确识别的个体经验痕迹。当然,我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人和全面,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二、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关系的探讨
Greenwald和Banaji(1995)认为过去经验的痕迹虽然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是这种先前经验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在此基础上,Wilson等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对于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人们所意识到、所承认的外显的态度;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的态度。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方式和态度改变技术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反思,这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自从Greenwald等提出内隐和外显心理层面的分离观点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大量研究都支持认知过程双重分离的观点,即认为内隐心理结构和外显心理结构存在结构性分离现象。尽管如此,也有研究者认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受到态度客体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在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是分离的。本研究针对五类较易引发矛盾态度的态度客体,探讨了个体对这五类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五类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内部相关均不显1,而外显矛盾态度指标内部相关显1,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r=0.262,但没有达到显1水平。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非常相似,因此证明矛盾态度也存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由于本研究的结果仅体现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将来的研究还需要对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的关系继续进行深人探讨。
三、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
关于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较高的矛盾态度难以引导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即会抑制信息加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矛盾态度会使个体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体验,引发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从而产生单极化(积极或者消极)态度,缓解不舒服体验。本研究结果同样支持第二种观点。
(1)内隐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内隐矛盾态度的强度和加工方式对信息加工存在影响。在进行有意加工时,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更易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故对于相关信息的再认反应时增长;在进行无意加工时,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和低内隐矛盾态度由于加工方式的影响,对信息的加工深度相同,故信息的再认反应时没有显1差异。
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和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对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没有差异。对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在再认反应过程中的提取速度明显慢于低内隐矛盾态度的个体,这很可能是因为个体在提取与态度客体有关信息的过程中,占用了过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对于态度客体无关信息的提取。
加工方式对信息加工也存在影响。对于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而言,有意加工由于加工任务明确,加工效果明显好于无意加工;而对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即使明确要求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有意加工),个体的加工效果也未必好于无意加工。
(2)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外显矛盾态度的强度对信息加工存在影响。高外显矛盾态度的个体的再认反应时显1短于低外显矛盾态度个体,这一结果支持第一种观点,与内隐矛盾态度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说明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方式与内隐矛盾态度的影响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将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
除此之外,和内隐矛盾态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外显矛盾态度的研究中,加工方式对信息加工也存在影响,即对于与态度客体有关的信息而言,有意加工由于加工任务明确,加工效果明显好于无意加工;而对于与态度客体无关的信息,即使明确要求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有意加工),个体的加工效果也未必好于无意加工。
综上所述,无论是内隐矛盾态度还是外显矛盾态度,其矛盾态度的程度均显1影响个体对与态度客体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其中,内隐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