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建有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 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 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学校着力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 学历、年龄、 学缘结构合理, 整体素质较高, 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学、 科研团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18名。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这是教育部、 国家语委、 省语委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极大肯定和褒扬。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_汉语研究与教学探索

(二○○九年元月)

求真务实, 锐意进取

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 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理工学院是国内较早建立、 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院校, 是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是全省职教师资培养基地, 职教师资和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职教科研和信息中心。 学校创办于1984年, 经过多年发展, 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占地1440亩, 校舍总面积37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学生14290人, 教职工1120人。 设有教育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中德国际学院等15个院 (部)。 现有37个本科专业, 涉及教育学、 工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文学、 理学和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 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 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 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3亿元, 图书馆藏书118万册, 电子图书56万种, 订阅中外文期刊1761种, 并全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建校25年来, 学校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 坚持 “学校有特色、 专业有特点、 学生有特长” 的办学理念, 积极实施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人才强校” 三大战略, 走错位竞争和规模、 结构、 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和社会知名度。 目前, 学校已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着力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 学历、年龄、 学缘结构合理, 整体素质较高, 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学、 科研团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18名。 有46名教师被东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聘为硕士、 博士生导师, 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被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人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 8人获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30多人次获得 “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等荣誉称号。 学校还聘请邱定蕃院士等4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学者担任特聘教授、 全职教授或兼职教授。2006年, 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以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动手能力, 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 “双能型” 职教师资为目标, 坚持学术性、 技术性、 师范性 “三性” 和谐统一, 创建了 “双能型” 职业教育专业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师范生 “三证书” 毕业制。 遵循“以人为本、 注重能力、 分型培养” 的原则, 深入进行了学分制、 弹性学制、 模块式课程体系、 单招统招分类教学以及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与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成效显著。

近年来, 学校先后有7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 省级教学成果奖, 1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6个专业为江苏省品牌、 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2门课程入选江苏省精品课程。 学生共获得包括全国 “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在内的省以上的学术科技竞赛奖励100多项, 文化素质类奖励120多项。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 学校历届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强, 工作适应快, 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走进课堂是专业教师, 下到工厂是技术师傅”,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已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在江苏省名列前茅。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从建校之日起就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学校从1996年开始实施 “三证书” (毕业证、 专业技术等级证、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 毕业制度, 其中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等级证书对语言文字作了明确的要求。 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一步一步越上新的台阶,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 2000年被评为 “江苏省优秀普通话培训测试站”;2003年在江苏省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评估检查中获得 “优秀单位” 的荣誉称号;2004年国家级测试员樊矫同志获得 “全国优秀测试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获得 “全国语言文字先进集体” 的荣誉称号, 是江苏119所高校获此殊荣的两所院校之一。 这是教育部、 国家语委、 省语委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极大肯定和褒扬。

二、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学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始终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和 《江苏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办法》, 围绕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目标, 提出了 “达成一个目标, 牢记两个务必, 实现三个突破, 强化四个意识” 的工作思路。 所谓达成 “一个目标”, 即校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全面达标; 牢记 “两个务必”, 即在公共场合务必说普通话, 务必写规范汉字; 实现 “三个突破”, 即获奖突破、 科研突破、 成绩突破; 强化 “四个意识”, 即规范意识、 质量意识、 民族意识和服务意识。 具体措施是 “夯实一个实体, 狠抓两个领域, 建设三支队伍, 依靠四方合力”, 即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实体, 大力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大力发展普通话测试员队伍、 语言类课程教学科研队伍和语言文字工作学生管理队伍, 依靠行政推动、 教学保障、 测试促进、 科研支撑的四方合力, 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 实现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能从法制的高度、 战略的高度、 文化的高度以及学生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 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努力做到高标准、 严要求。 学校领导带头讲普通话, 用规范字, 多次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强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 并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分管校长每年都会召开专门会议, 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提出指导性意见。 校语委会每年都要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研究、 部署工作。 语委办每年根据省语委、 省测试中心的工作计划,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并认真实施, 年底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以便促进和提高。

健全的机构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学校十分注重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建设。1996年11月, 学校在省语委的关心与支持下, 成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站。1997年, 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语委主任, 教务处副处长、 测评中心主任担任语委副主任, 办公室、 教务处、 人事处、 宣传部、 学工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负责人任委员。 设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下设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测评中心, 挂靠在教务处, 有专门工作岗位和相应工作人员, 负责全校师生 “三字一话” 的培训测试工作。

(二) 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纵横网络

健全的制度是语言文字工作稳步发展的保证。 长期以来, 学校始终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建设, 抓重点、 扫盲区、 明责任, 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保障体系。 学校以普通话和三笔字为抓手, 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条例、 工作程序以及工作纪律等, 如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工作职责》、 《普通话测试员工作条例》、 《学生普通话初试员(辅导员) 工作条例》、 《学生普通话初试员 (辅导员) 工作程序》、 《普通话水平测试须知》、 《普通话应试人须知》、 《普通话受辅人员须知》、 《普通话测试员 (工作人员) 工作程序 (纪律) 》、 《录音员工作程序和要求》 及《三笔字测试须知》、 《三笔字应试人须知》 等, 严格按照省语委制定的各项工作程序和规则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规范的程序, 严格的纪律, 保证了普通话和三笔字测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学校在制定 《江苏理工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 《江苏理工学院教学工作规程》、 《江苏理工学院教师工作职责与规范》 等规章制度中, 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都要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近年来, 学校又本着务实性、 有效性和前瞻性原则, 修订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方案》 等。 这些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确定了语言文字工作的运行机制, 提出了语言文字工作在宣传教育、 用语用字规范、 普通话培训测试和师生应达到的水平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是学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为有效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建立了全校性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除学校语委会外, 各教学单位均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每个班级还有一名语言文字工作推普联络员, 形成了校、 院、 班三级纵深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各管理实体的职能, 语委会负责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 语委办充分发挥其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职能、 用语用字监控职能、 义务咨询服务功能, 指导和组织校园语言文字文化活动; 各教学单位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在师生中积极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各班语言文字工作推普联络员负责在学生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 在语委办的指导下开展校园用语用字检查等工作。

校语委会、 语委办、 各教学单位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班学生干部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责任到人, 构建了严密、 有序、 高效的工作体系, 确保语言文字工作执行有力、 推进有力、 深入有力。

(三) 强化措施, 强力管理, 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落实

有了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管理就是关键, 落实就是目标。 学校以 “三纳入一渗透” 为准则, 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为提高广大学生,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把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把 《教师口语》 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 还在相关专业开设了 《演讲与口才》、 《大学语文》、 《普通话训练》、 《社会语言学专题》、 《中国书法与中华文化》 等课程。 在学校开设的上百门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中, 有多门是语言文字类课程, 《言语交际艺术》、 《公关语言艺术》、 《朗诵艺术欣赏与训练》 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 说普通话和用规范汉字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江苏理工学院教学工作规程》、 《江苏理工学院教师工作职责与规范》 就明确规定: “教师讲课应根据有关规定一律使用普通话, 不得使用方言, 板书要合乎规范汉字的要求, 不得使用繁体字、 错别字; 学生回答问题, 一律使用普通话”。 目前, 教职工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工作, 普通话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 工作语言和校园交际语言。

2.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管理

学校十分注重师资管理, 将语言文字工作列为教师录用、 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 将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作为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 要求教师在业务学习、 岗位培训各方面自觉遵守。 在教师讲课比赛、 教学名师评比中明确提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2008年, 学校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进一步规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 青年教师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汉字书写水平测试, 测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3.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生管理

1996年, 学校创造性地在大学生中实行 “三证书” 制。 要求师范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学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与学生的第三证书——教师职业技能证书挂钩, 与毕业证挂钩。

1997年, 学校率先出台 《关于对非师范类学生进行普通话考试的规定》, 将 “普通话水平” 作为对所有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毕业条件。

2001年, 学校出台 《关于加强我院 “十五” 期间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中规定 “要求师范生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非师范生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并与毕业证挂钩; 建立学校师生语言文字督察队, 对各种不规范字堵源截流, 标本兼治”。

2007年, 学校出台 《江苏理工学院关于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测评的有关规定 (修订) 》, 对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一步提出明确的考核和达标要求。

2008年, 学校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定: “学生要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良好习惯, 要参加教育部汉字书写水平测试, 并达到相应的要求”。

4. 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学生德、 智、 体、 美各项活动中

学校语委联合团委、 学工处等部门, 结合学校各种重大活动或者节假日,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诗歌朗诵、 演讲会、 故事会、 文艺演出以及学生手抄报展览等多种形式, 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融入教书育人活动中, 渗透到学生德、 智、 体、 美等各项活动中, 增强师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学校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四) 壮大队伍, 深挖潜力, 促进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发展

在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着力建设三支队伍: 即普通话测试员队伍、 语言文字类课程教学科研队伍和语言文字工作学生队伍, 努力促进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发展。

1. 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手段,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测试员队伍是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基础工程。 为了加快测试员的培养步伐,学校将测试员培训经费纳入师资培训管理体系, 创造机会, 选择优秀教师到省测试中心进行培训。1996年以来, 学校培养了4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8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学校普通话测试人员达到22名, 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还建立了测试员工作档案, 逐步完善了测试员考评制度; 注重测试员的后续培训, 业务培训经常化、 制度化。

2. 语言文字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 学校通过引进、 培养, 已建设了一支由8名教师组成的语言文字类课程教学队伍。 其中, 副高以上职称3人, 讲师5人, 这些语言文字类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其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能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应用。 他们的加盟有力地辅助了普通话教学活动和规范汉字的使用。

3. 学生普通话 (两笔字) 的辅导员、 初试 (监测) 员队伍建设

从1997年开始, 每年培养普通话辅导员和初试员, 培养两笔字辅导员和监测员, 至今已培养了十五批, 主要开展普通话和两笔字的辅导和初试,教师课堂用语用字调查, 在全校学生中已形成良好影响, 至今已辅导学生10000多人次, 初试学生近30000人次; 2006年, 学校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 扩大范围, 建立了推普联络员的队伍, 在推普周宣传咨询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支队伍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活动。 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知识竞赛、 语言文字纠错大赛; 对校园用语用字情况进行检查; 还配合语委办, 开展 “我与普通话”、 “我与经典有约” 等征文大赛活动, 以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 语言文字工作学生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五) 活动多样, 氛围浓厚, 保持语言文字工作良好态势

语言文字素质的培养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乐, 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还能促进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的形成。 多年来,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1. 用语用字, 两手齐抓

为了强化师生用语用字的规范意识, 学校建立了动态的检查机制, 对师生的用语用字加强监督。 2006年, 学校出台了 《关于印发 〈江苏理工学院语言文字管理的暂行规定〉 的通知》。 《通知》 对语言文字适用的标准、 适用的主体、 适用范围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学校要求各级领导、 教学督导员在课堂听课时, 对教师的用语用字情况进行记载, 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 发放调查表,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 用字规范情况进行调查; 组织专门的检查小组, 对校园用字情况展开调查, 并督促有问题的单位及时纠正;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 对普通话达不到要求的毕业生缓发毕业证书等。2007年12月, 学校组织专家对学校的名称牌、 指示牌、 标志牌、 标语牌、 宣传横幅、 网页、 公文、 校报 (刊)、 板报、 海报、 公章、 奖状、 证书进行了一次抽查。2008年4月学校借创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东风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 复查之后, 多个院部更换了单位挂牌, 个别网页上使用了繁体字的也进行了及时改正。

通过较为完善的监控机制, 学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说好普通话、 用好规范字的校园风气已经形成。

2. 培训测试, 多管齐下

加强普通话培训是提高师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保证。 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逐步形成了 “以测促训, 以训推普, 以点带面, 稳步提高” 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机制。

在培训方面, 学校采取了多渠道、 全方位的培训手段, 从普通话测前培训、 普通话训练课、 普通话免费开放辅导、 普通话强化辅导等途径有效地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 如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要收到 《告新同学书》, 告知全体新生关于国家、 学校对普通话测试的要求、 如何训练的知识; 同时, 在师范专业开设了必修课 《教师口语》, 在相关专业开设了 《普通话训练》、 《言语交际艺术》 等课程; 为提高普通话的培训质量, 在师资、 课时、 教材等方面, 学校都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今, 学校已培训师生25000人次。

在测试方面, 学校积极贯彻 《江苏省实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办法》, 根据 《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 的要求, 公平、 公正、 严肃、 认真地组织实施测试, 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运作体系、 合理化的运作模式、 可持续的运作态势。 为确保测试质量, 学校对整个测试过程的有关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 坚持主测制, 即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 把握测试质量。 学校建立了视导制度, 组织国家级测试员进行录音审听, 建立视导档案, 由于严格的管理和复审制度,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在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被省语委评为普通话测试免检单位。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 带头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倡导作用。

3. 常规宣传, 深入人心

学校十分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常规宣传, 通过固定宣传标语牌、 提示牌、 桌牌、 宣传橱窗、 黑板报、 校报、 广播台、 校园网、 宣传手册等载体,大力宣传语言文字工作, 初步形成了多形式、 全方位的宣传活动网络, 营造了说普通话、 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学校先后设立了多块固定宣传标语牌;在行政楼、 教学楼、 食堂、 宿舍区、 图书馆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门 (墙) 上,张贴 “请说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 提示标语牌; 在会议室安置了桌面提示标语牌; 学校还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了固定宣传橱窗, 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江苏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办法》, 做到政策深入人心; 校报、 校广播台每年都要报道、播出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文稿, 创设了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2003年9月,“江苏理工学院语言文字网” 开通, 校语委办将语言文字活动内容挂在网上, 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查询; 语言文字网站设有通知公告、 工作新闻、普通话测试、 政策法规、 语文小知识、 规范标准等频道, 栏目齐全, 内容详实, 界面美观, 功能良好, 在宣传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 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 推普活动, 有声有色

每年9月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 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每年都要制定专门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通过咨询、 讲座、 竞赛、 主题系列活动等形式, 利用广播、 网络、 校报、 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 创新宣传形式, 拓展宣传内容, 延伸宣传影响, 将推普周宣传和日常宣传有机结合, 形成自觉讲普通话、 写规范字的舆论氛围。

推普活动期间, 由学校语委牵头, 在全校开展演讲比赛、 朗诵比赛、 辩论赛、 书画比赛、 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 邀请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举办各种语言文字方面的讲座, 并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我与经典有约” 征文比赛。

5. 辐射社区, 反响良好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及专业优势,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抓住各种机遇, 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社会延伸, 辐射到街道、 社区,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为了规范社会用语用字, 学校组织了 “啄木鸟” 小分队, 对常州市主要街道的商店招牌、 单位名称牌、 广告牌等用语用字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不规范用字100余处, 已反馈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组织学生前往常州市大街小巷进行社会用字规范调查, 撰写论文并获得学校 “创新杯” 征文比赛三等奖。

(六) 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 积极迎接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

2005年, 学校接受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的评估, 评估专家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 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我们及时制定了整改的措施,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2008年, 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的启动, 既是对学校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 也是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建设、 稳步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2008年3月, 学校向省语委提交创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方案, 全面启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 本着 “重在建设、 重在过程、 重在实效” 的原则, 学校制定了实施方案, 明确了工作日程, 分解了工作任务, 确立了工作重点, 形成了 “巩固提高, 务求实效” 的良好工作态势。

1. 加强领导, 强化行政推动力

为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 学校领导召开了专项会议, 研究部署评建工作, 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方案》 等文件,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多次在中层干部会议上通报示范校创建情况, 强调要通过此次迎评, 提高学校品位, 塑造良好形象。 校语委会两次召开扩大会议, 要求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建设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化环境。

2. 加强督查, 实现工作纵深发展

学校对照 《省教育厅、 省语委关于贯彻 〈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 的实施意见》, 认真组织学习, 扎实开展自评自查, 发现不足, 加强整改。 学校召开了语言文字工作研讨会;对校园用语用字情况开展了两次大检查, 规范了网页制作基本要求, 对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情况一一列出, 提出整改意见; 建立了语言文字监督岗,对办公楼、 教学楼、 食堂、 宿舍、 图书馆张贴的 “请说普通话” 和 “请写规范字” 的提示标语牌进行彻底清查, 查遗补漏; 对教职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进行了两次全面核查, 要求未参加过测试及测试后未达到相应等级标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测试。

3. 加强宣传, 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学校围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 加强了语言环境建设。 “江苏理工学院语言文字网” 设立了 “语言文字规范化” 专栏; 学校主干道张贴推普宣传画, 悬挂宣传横幅, 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宣传口号; 利用墙报、 宣传栏、 电视台及院报等宣传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邀请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 举办了大学生语言文字技能大赛和诗歌朗诵比赛; 组织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省语委举办的语言文字优秀论文评选、 广告片与广告语的评选等活动; “职师杯” 普通话大赛、“三字一话” 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演讲比赛、 辩论赛、 主持人大赛、 诗歌朗诵大赛、 语言文字知识竞赛、 “推普形象大使选拔赛”、 “我爱我家” 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等语言文字相关活动, 使学生在 “寓教于乐” 过程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2007年12月, 学校举办首届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中华诗文诵读比赛,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2008年7月, 学校语委根据省语委的要求, 联合学校团委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选拔首届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手。 选手们冒着酷暑在学校排练拍成DVD片, 送交省语委, 在全省决赛中获教师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从9月的推普周开始, 我校继续举办中华经典比赛, “我与经典有约” 的征文比赛以及 “经典诗文赏析讲座” 等一系列活动。 经典诵读活动从初赛、 复赛到决赛, 历时3个月。 学校根据常州市语委安排, 参加了常州市经典诗文朗诵的初赛和决赛, 在教师和大学生组分别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常州市广播电台的记者也来我校采访了语委负责人和参加诵读比赛的选手。 本次推普周的活动尤其是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 是学校历届语言文字推广活动中参与面最广、 参加学生最多、 影响最大的一次。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创设了良好和谐的校园语言环境,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 意识到中华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丽瑰宝。 “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 善莫大焉!

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的过程, 是全校师生对语言文字再认识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 规范意识、 民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过程。

三、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成绩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在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及全校师生勤奋工作、 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0年, 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被评为 “江苏省优秀普通话培训测试站”, 樊矫同志被评为 “江苏省优秀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2000年, 学校代表队在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竞赛中荣获赛区二等奖。

2001年, 省语委办在扬州举办全省 “语委干部培训班”, 学校作为高校代表在会上介绍经验, 得到省语委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单位的好评。

2001年, 在江苏省第三届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 学校选送的参赛论文荣获两项三等奖, 两项优秀奖。

2001年, 学校承办 “江苏省新建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站长培训班”, 测试站规范的管理获得省语委办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2003年, 在江苏省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2003年, 学校摄制的推普电视公益广告片 《国家瑰宝》 荣获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江苏省推普电视公益广告评选一等奖。

2003年, 学校在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江苏省推普公益广告和手机短信息评选活动中荣获团体三等奖。

2003年,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程华同志荣获江苏省第四届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4年, 我院语言文字网荣获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评优活动二等奖”。

2004年, 樊矫同志荣获全国优秀测试工作者称号。

2006年, 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被确定为江苏省2006—2007学年度免检测试站。

2006年, 在江苏省第五届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 学校选送的参赛论文荣获两项优秀奖。

2006年, 程华老师荣获教育部语用司 “语文星空” 征文比赛一等奖。

2006年, 学校选送的沈瑶同学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常州赛区选拔赛中被评选为常州市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 并当选江苏省2006年推广普通话志愿者。

2007年, 学校荣获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

2007年, 学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被确定为江苏省2007—2008学年度免检测试站。

2008年, 测评中心荣获常州市教育系统 “巾帼文明岗” 称号。

四、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特色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 积淀, 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主要特色有:

(1) 坚持三性和谐统一, 实行 “三证书” 毕业制

在25年办学实践中, 学校明确定位、 不断探索, 积淀和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即以 “三特” (学校有特色, 专业有特点、 学生有特长) 办学理念为指导, 坚持 “三性” (学术性、 技术性、 师范性) 和谐统一, 实施“三证书” (毕业证、 专业技能等级证、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 毕业制, 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 “双能型” 职教师资。

1993年, 在杭州召开的 “全国职技高师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专业教学方案》 研讨会” 上, 我校提出的改革方案得到国家教委师范司和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1993年2月3日 《中国教育报》 头版报道说: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既能走上讲台教书, 又能走向车间当师傅, 初步显示了职教师资的特色。”1994年, 国家教委师范司委托我校起草全国职技高师机械制造工艺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案。1994年12月, 国家教委师范司8号文件转发了我校主持制定的教学方案, 并作为范例推广到全国职技高师院校。 方案提出将 “三字一话”、 教育教学能力、 文艺修养、 公共关系等四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五门必修课, 八门选修课, 以及实行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书” 制度的构想。 经过充分讨论, 大家对 “三证书”毕业制达成了共识。 学院决定推行 “三证书” 毕业制, 借此来进一步提高技术性教育和师范性教育的质量。 1996年, 学校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和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测评中心”。 同年, 在全校全面实施 “三证书” 毕业制, 为实现 “三性统一” 的办学特色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证书” 毕业制在全国同类院校本科教育中以至全国师范院校中属于首创。

学校实施的 “三证书” 毕业制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也得到了江苏省教委的肯定。1996年11月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师资工作会议上, 尚元明校长代表学校做了 《抓机遇、 促改革、 上水平、 创特色, 为江苏职业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的大会发言,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办学特色, 赢得了省内高教界的赞许。 《中国教育报》 于1997年1月7日第二版报道了我校 “三证书” 制的教学改革措施。 2005年7月17日, 《光明日报》盛赞我校毕业生 “走上讲台是专业教师, 走进车间是技术师傅”。

2008年5月, 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评估专家对“三性” 统一、 “三证书” 制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指出:

学校基于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厚积淀和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形成了高等技术师范教育独具特色的办学规律, 即以 “学校有特色、 专业有特点、 学生有特长” 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坚持学术性、 技术性、 师范性“三性” 和谐统一, 实施 “三证书” 毕业制, 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 “双能型” 职教师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 学校把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强调实践、 注重实践智慧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形成 “以人为本, 注重能力, 分型培养” 人才培养系统, 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施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制度。 毕业生基本功扎实, 实践能力强, 一些杰出校友已成为职业学校、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8年6月10日, 《光明日报》 报道: 江苏理工学院在多年的办学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施 “三证书” 毕业制度 (即学生毕业必须获得本科毕业证、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学生走上课堂能当专业教师, 走进工厂能当技术师傅。

2008年9月26日和30日, 《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分别以 《做职业教育发展的 “永动母机” ——江苏理工学院服务职业教育纪实》 和《坚持 “三性” 融合, 培育 “双能型” 师资——江苏理工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侧记》 为题, 从职教师资培养、 职教师资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等三个方面, 大篇幅集中报道了我校坚持为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情况, 对我校教育教学效果作了充分肯定。

(2) 学校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提供学术支持

学校有一支由教授、 副教授、 讲师组成的语言文字教学科研队伍, 这支教学科研队伍除了讲授语言文学类的课程之外, 还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学科建设, 参与课程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积极申报各类各级教学科研项目。 加强教学与科学研究是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科技含量的必由之路。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依托应用语言学学科优势, 加大投入, 加强建设, 长期坚持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 科研工作, 逐步形成了以 《教师口语》、 《普通话培训》等必修课为龙头, 《普通话与口语表达》、 《大学语文》 等选修课为纽带, 语言文字研究项目为支撑的纵深发展语言文字教学研究体系, 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提升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科技含量,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走向深入。 截至2007年, 该学科共申报与语言文字工作有关的科研、 教研课题12项, 撰写出版语言文字方面的专著、 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现代汉语》 被评为江苏理工学院精品课程,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 被评为江苏理工学院重点课程。 赵贤德博士参与了国家语委重大科研课题 《国家十五推普方略研究》, 发表多篇语言文字方面文章,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关于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修订的研究》; 张玉玲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西部诗歌研究》。

学校冯寿忠教授2003年开始与台湾学者戚桐欣先生共同创办学术刊物《中文》 季刊, 并义务担任其GBK版总编。 自办刊以来, 参与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刊物 “传播中文知识、 弘扬中文文化、 辅助中文教学” 的宗旨, 先后为大陆的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山东大学、 南昌大学、 安徽大学、 新疆大学、 西北大学、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和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 成功大学等高校教师、 研究生以及社会各界学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促进了两岸的学术交流, 为两岸 “三通” 之外的第四通—— “通文”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影响很大。

总之, 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教材建设、 教改课题、 科研课题、 学术刊物发表的成果为学校普通话和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学术支持。

(3) 学校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学校教师参与或主持的省级、 校级语言文字课题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综合测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高师师范生教师技能综合测评理论与测试研究》、 《关于非师范院校普通话推广的现状和对策》、 《 〈教师口语〉 教学法的研究》、 《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汉字应用水平在学校实施的方案》、 《常州市店铺命名研究》、 《教师口才提升研究》、 《现行汉字的甲骨文 (形体) 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等研究成果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主编或参编的教材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程》、 《逻辑学教程》、 《汉语发展史》、 《演讲的理论与欣赏》、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学修辞》、 《演讲语言与欣赏》、 《普通话与汉语应用研究》 等在部分大学广泛使用;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者多次参加江苏省一类、 二类和三类城市的语言文字评估。

学校副校长董存田教授参与的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隐形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吸收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固化为一些隐形课程, 形成文件, 建立起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渗透到了诸多隐形课程中。 如 《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方案》、 《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创新奖实施办法》 等,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徐启源、 高光宇等撰写的 《更新观念,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复合型职教师资》 论文, 提出了 “三性统一” “三证书制”, 1993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学校尚元明研究员主持的《大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课题对大学生语言文字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发表了 《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等多篇论文, 课题成果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马建富研究员主持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含有多门语言文字的课程, 这些课程占有重要的比例, 对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了高标准、 严要求。 该课题的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高质量的测试员队伍和过硬的学生语言文字辅导员 (初试员) 队伍的建设持之以恒, 将语言文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建站以来, 学校对测试员队伍严格管理, 科学管理, 注重调动测试员的积极性。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把好入选关, 实行评聘分开。 测试站根据测试员的态度、 表现等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对不能正常参加培训测试的测试员不予聘任; ②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队伍管理。 测试站对测试员重在平时的管理, 不定期召开测试员工作会议, 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测试员的行为, 至今无一例违纪现象发生; ③建立测试员档案, 对测试员赏罚分明, 注重调动测试员工作积极性。 测试站对每位测试员都建立了业务档案, 对测试员的工作态度、 工作数量和质量记录在案, 年终对优秀测试员进行表彰奖励。 测试站还组织测试员参观或联谊活动, 增进彼此友谊, 增强凝聚力, 调动了积极性; ④对测试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再培训, 提升其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测试站不定期召集测试员探讨有关测试问题, 审听录音,把握评分标准。 组织测试员到其他单位的测试站参观学习。 聘请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给测试员作学术报告, 扩大学术视野, 提升测试员素质; ⑤培训测试, 保证质量, 操作规范, 符合标准。 测试站对师范生、 非师范生、 中文老师、 非中文老师等在测试中始终坚持规范、 准确、 公平、 公正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 江苏省制定的测试大纲和有关培训测试的规程和规定。

建站以来, 学校语委办始终坚持依靠学生普通话辅导员和初试员队伍的力量, 将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工作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构筑了课内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教师培训和学生辅导相结合、 学生初试和教师测试相结合的培训测试多级网络, 形成学校培训与测试工作多渠道全方位的特色。 测试站着力将普通话辅导员和初试员这支队伍打造成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 很多学生在测试站工作达3年之久, 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与人交往的勇气,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 而且也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 语音面貌好, 语言形象佳, 寻找工作也相对容易。

五、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长期的工作中, 我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师生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是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服务于社会的语言文字工作新途径、 新方法还需不断探索。

2. 今后的努力方向

(1) 进一步加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和 《实施办法》 的宣传力度, 强化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继续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两笔字的测试工作,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

(2) 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管理队伍和工作机制的建设, 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真正形成 “行政推动、 部门联动、 工作主动、活泼生动” 的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真正形成 “人人讲普通话, 人人写规范字” 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 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专业优势, 加大服务社会、 辐射社区的工作力度, 秉承 “实” 的校训, 坚持 “以人为本、 注重能力、 分型培养” 的人才培养原则, 加强语言文字科研工作, 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 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不断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为江苏理工学院形象、品味、 内涵的提升发展做贡献。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们相信,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 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将在促进教学、 促进科研、 促进学生培养、 促进学校工作、 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作领域也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通过此次创建活动,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大学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团队成员: 董存田、 樊矫、 张建斌、 赵贤德; 执笔人: 赵贤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