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安慰孩子心理情绪

如何安慰孩子心理情绪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各种事物都很感兴趣,爱动、好问,这是幼儿的天性。而“温和型”的父母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辅以心理教育,提供教育性体验。相反,如果没有母亲的良好哺乳、精心照料和爱抚,幼儿在情感上就会失去归属感和亲切感。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很多家长很容易对幼儿过于溺爱、娇纵,要什么就给什么,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苦。所以,家长对“爱”的尺度上要把握准确。
幼儿心理卫生教育_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改革开放的年代,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危机和压力;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离婚率与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等,这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但现代社会发展带来更严峻的且一直令人疏忽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危机和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精神病发生率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2.8%~3%,70年代也仅有3.2%~7.3%,而80-90年代却高达12.6%。精神病发生率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因此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教育。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并非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幼童时期。

(一)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有助于幼儿的智力正常发展

幼儿从母体“呱呱”降生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随着与社会的多层次接触,幼儿的智商将飞快发展。特别是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各种事物都很感兴趣,爱动、好问,这是幼儿的天性。在这段时期,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这种天性给予保护、鼓励与指导。切忌粗暴对待或压制其行为。因为这段时期幼儿的心理是极其脆弱和纯洁无瑕的。如幼儿对镜子感到新奇,把它打破看里面的人;刚刚教会的一首儿歌,但一会儿孩子就忘记了等。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有些家长动辄加以责骂,甚至体罚,结果只能导致幼儿大脑受到刺激,打击其积极性,甚至有的还会发生夜惊、恐惧等症状,使其本来纯洁无瑕的心灵画上了一道阴影。“粗暴型”的父母对幼儿时时处处吆三喝四,对幼儿管头管脚,从不肯接受孩子目前的行为和操作水平。结果是,这类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比较差,大脑发育较慢且怕羞、胆小怕事。而“温和型”的父母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辅以心理教育,提供教育性体验。这类幼儿智力会相当发达,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较强。

(二)良好的心理卫生教育对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树立坚强的意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情绪是人对观察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心理变化的主体。如果需要得到了满足,人就会产生肯定性的积极的体验。如快乐、振奋等,反之会产生忧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的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和睦、民主、团结的家庭氛围中的幼儿大都活泼、天真、心情开朗。相反,如果没有母亲的良好哺乳、精心照料和爱抚,幼儿在情感上就会失去归属感和亲切感。导致幼儿情绪抑郁、感情淡漠,有敌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变得失去平衡。

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很多家长很容易对幼儿过于溺爱、娇纵,要什么就给什么,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苦。这样就养成了幼儿任性、意志力松懈等不良性格。意志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缺乏坚强意志力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必定薄弱。所以,家长对“爱”的尺度上要把握准确。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每天让幼儿完成少量的学习、劳动任务。譬如:扫地、倒垃圾、取书报、完成作业等。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坚持检查、评价,反复指出不良后果和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从而养成幼儿稳定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