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西方文明挟着糟粕汹涌而入,传统的性封闭失去了赖以依存的空间。性,这个多年来连成年人都慎谈的词,正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
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性心理和高尚的性道德迫在眉睫。
尽管社会舆论莫衷一是,但对宣传性科学、打破性神秘、走出性误区、造福千万家的认识却日益趋同。认真做好性教育工作,特别是以性教育为基础的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应该摒弃那种性属本能、无师自通的错误认识,不仅要打破历史上由来已久的性禁锢、性神秘,更要指明性解放、性放纵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在中国,性教育不应再是一个“应不应该”的问题,而应是一个如何做好的问题。面对近年黄毒泛滥的现象,很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多年来黄毒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性教育在中国仍然未得到普及和健康发展。性教育这块阵地,正确的思想和知识不去占领,淫秽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性教育,我们已经无法逃避!
面对一代又一代提早成熟的青年,面对人工流产室里年龄越来越小的女孩,面对监狱里那一双双迷惘的眼睛,中国呼唤性教育,呼唤迷失的灵魂走出痛苦的泥潭。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衷心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对普及性知识、加强性引导有一个充分和清醒的认识。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的孩子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性科学的指引和性道德的规范下,弹奏出最美妙、最精彩,属于自己而又闪烁着人类幸福生活之光的性的乐章!性教育是人生的重要一课,青少年只有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才能健康成长成才。
(二)性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性健康表现为:“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笔者认为,性心理的实质是主体生理物质条件与社会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性心理一旦达到了个体的“成熟阶段”,它就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性心理是指围绕性特征、性欲望和性行为而展开的所有心理活动,是由性意识、性感情、性知识、性经验、性观念等构成的,主体的性心理是建立在个体脑组织、内分泌和性器官的成熟及性法律、性伦理道理、性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性社会环境基础之上的。个体性心理的发育、演变,要经历性角色、性取向、性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性心理是人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性心理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因此,每个人都存在性心理健康与否的问题,性心理健康表现为:主体具有良好的性伦理道德观,性阈限水平适度,面对各种不良刺激和诱惑有较好的自制力,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能够与异性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关系,自身性行为和节律符合健康要求。
实际上性健康包括这样三个内容,即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及性生理健康。
性卫生保健也就是如何实现性健康的问题,它不仅和生育与生育控制有关,也和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侵袭的医疗保健有关,这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性卫生保健问题贯穿于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
1.儿童期 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玩弄生殖器官的性行为问题,怎样回答孩子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性问题,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亲昵等行为举止的适度与禁忌问题。
2.少年期 孩子们对性器官的好奇,性游戏(如医生、护士的扮演,过家家等),模仿父母或影视银幕所见的成人行为。
3.青春期 手淫,因身体发育带来的种种性困惑或性焦虑,同伴间的性尝试,孤独感,无聊感,躯体不适,情绪波动,白日梦。
4.未婚成年期 对性的需要,寻找伴侣所遇到的困难,自卑感,失落感,失恋或失足,性焦虑,没有归宿的爱情,愿意接触异性又害怕妊娠,充当第三者。
5.已婚成年期 随结婚而出现的性问题,新婚的适应困难,处女膜问题,情感疏远问题,离婚,婚外恋,无端嫉妒与猜疑,中年性失调,老年性淡漠等。
总之,性健康是人类健康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万忽视不得,要想实现性健康就必须重视性卫生保健,而性教育则是性卫生保健的基础,尤其要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早期性教育(主要是言传身教,树立正确榜样和形象),从娃娃抓起;发挥学校在履行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这将起到家长难以发挥的作用)。凡此种种将给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带来能受益终身的良好影响,从而保证了他们一生的幸福与性健康。当然,人们也不能忽视对人生其他不同时期人群的针对性的性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