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击中了现行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
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为了让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让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让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赏识教育恰恰相反,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
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造就父母、教育自身的赏识心态,落实到孩子学生与父母教师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赏识不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及心态。观念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旦你把赏识升级为思维方式、信念和心态,教育就会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成果。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更积极更正面地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使自己不被生活的那些挫折、痛苦和不如意捆住,而有一份超然的享受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因此而帮助孩子、学生或他人,实现健康的互动关系,给家庭、学校、社会造就和谐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因此与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共存,享受天地人的大和谐。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多数人是在抱怨教育中长大的。家长要对自己固有的教育思想进行彻底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这是必需的,更是有价值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你要对生命负责。
我们在赏识教育法中提倡家长“回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上去”,教孩子学走路和学说话,往往是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百高效、百分之百快乐的。为什么呢?想想那个时候,做父母的抱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就明白了,每个父母都坚信孩子一定会学会走路,一定会学会说话。概括这种心态,好就好在一个“行”字上,因为绝对相信孩子“行”,所以家长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甚至欣赏、享受这种差异,欣赏、享受这种失败。在这种心态中,孩子没有丝毫的恐惧感,个个都轻松快乐地学会了说话、走路。
一提到赏识,很多家长本能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和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
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有些家长的赏识是功利性赏识,目标就是一个分数,分数是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就感到赏识不管用了。
有的家长,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许孩子第二名;孩子当过三道杠的大队长,就不许孩子两道杠,总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就是所谓成功家长的心态。许多失败的家长也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反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中国家长最爱孩子,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他们爱孩子,但更爱面子。
赏识,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只有爱,才会真正地赏识。中国家长最爱孩子,也往往最不会爱孩子。
许多父母将教育孩子当成一件苦差事。他们常说:“再熬两年,等孩子上幼稚园就好了。”“等孩子都上了学,我就苦出头了。”周弘却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用赏识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当成天使去培养、关爱、欣赏,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心中满是愉悦,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快乐。
爱孩子并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自我,这种爱能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一种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被动的主动,一种身不由己的心甘情愿。孩子那么可爱,由不得你不爱。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接受。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赏识又何尝不是如此。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有个女孩叫玲玲。玲玲并不是一个在学习上十分聪明的孩子,但她对自己的学习很在意,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她是那种在学习上努力、勤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很强。
有一天,玲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爸爸,我今天数学得了100分了。”
爸爸正在忙着,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你早该得满分了,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要注意保持成绩,别骄傲啊!下次测验时还应该得100分。”
玲玲本来是想让爸爸夸奖自己一番,想和爸爸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爸爸的一瓢凉水泼得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了。
爸爸害怕过多的表扬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虽然也是一种爱,但却没有将这种爱变成赏识,所以没有让孩子感受到。
态度的力量是神奇的。每个孩子,都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小树还要长成大树,但是,并不是每一棵小树都能健康茁壮,成为栋梁之才。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败、伟大抑或平庸。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态度刚好错位得令人遗憾甚至悲哀。我们在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却不把孩子当孩子,在不该把孩子看成孩子的时候,却又把孩子当成孩子。对于孩子,不允许他们的“奇谈怪论”,不允许他们发泄不满,不允许他们指出大人的过失……可以说,很少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人,也不知怎样才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世界,而总是以自己的陈旧思维框束他们,以自己浅薄的底蕴熏染他们,以自己过分的期望强求他们。蓦然回首,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自私、怯懦得让人吃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无奈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警觉,有许多东西就是被我们扼杀了,是我们又牺牲了一代人。
赏识作为一种心态,一旦成为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就会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照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健康成长、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