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的周期,讲话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家长们比较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了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一些基本技能自家孩子即使发育得晚,到了一定的年龄开窍了就能追上。打个比方,有的孩子两三岁就可以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而有的孩子三岁的时候仍然怎么启发都不懂,可是到六岁一下就明白了,这个时候,在这个问题上他与三岁就懂的小孩没有任何区别。如果父母心急,非要逼着这个还没有开窍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学会,那必然是父母和孩子双输的结果。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变成了终身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得多。要想孩子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父母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去看人物传记,很多名人像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丘吉尔都是小时候成绩很差的学生。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自身与周围各类人的人生,决定是否成功并不在于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甚至是否考得上好大学。
日本人稻盛和夫,在考大学时志愿表上填的大学一个都没考上,最后勉强上了一个地方新办的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关系、学校又太差,所以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走投无路之际,他曾在黑社会的门前走来走去,因为他空手道练得好,犹豫着想利用这个特长参加黑社会谋发展。后来好不容易进了一个陶瓷材料公司,却是个管理一团混乱不知何时就会倒闭的公司。他埋头钻研,开发出了一个专利产品,得到公司重用,很快他自己成立了京都陶瓷公司,后来该企业发展成世界五百强公司之一。他又组建了一个电讯公司,迄今为止,稻盛和夫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人,他还捐出了两百亿日元的个人资产设立“京都奖”,奖励科学文化各个行业的杰出人士,该奖项已成为与诺贝尔奖齐名的国际奖项。
他在《活法》一书里,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营理念,他认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的能力,而在于他坚持了单纯却有力的信念,那就是不撒谎,不给他人添麻烦,不许贪得无厌,要正直,不许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等这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举一个例子,他在刚进军手机行业时,与竞争对手就营业地区的分配问题相持不下,他就想,怎么做才是真正对社会有利、对大众有利?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公司,不考虑别人,那么出发点就太狭隘了。为了让大众尽快得到便宜的通信服务,他主动让步,将首都及中部人口密集的好地段让给了对方,自家公司做边缘不发达地区的业务。当时公司领导班子都极其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太不顾及自己公司的利益了。可出乎所有人包括稻盛本人的意料,他们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把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个电讯公司后来成为日本最大的电讯公司,同时也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
许多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两岁时就开始教孩子认字,三四岁时就开始让孩子学琴、画画、学英语……文化知识棋琴书画这些都是小技,想想看会不会画画、会不会弹琴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能有多大影响?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时候,不能培养出一个只会学习的呆龙,或者是心理不健全的残疾龙啊!
学习成绩好只是在学生阶段显得比较重要,而心理健康是人一辈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