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人与父母的关系

青年人与父母的关系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期所需要面对的一项心理课题就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何去“协助”青少年是父母在这个阶段的责任。尤其是子女已成长为年轻人的父母,对这一问题应有所认识。所以,从统计上的概率说来,每个孩子只能有一半的基础与父亲或母亲相同。我们这样说明,主要是指出孩子与父母的不尽相同,而且可能有许多差异的道理。
青年人与父母的关系_心理呵护200招

青年期所需要面对的一项心理课题就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说,当子女还幼小,处于婴儿或幼儿的阶段,父母的主要职责是“抚养”孩子,喂食、照顾、保护、使幼小的孩子能感到安全、舒适,健康成长。当婴儿到了孩童阶段,除了继续养育以外,父母还要学会“管教”,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事;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指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能主动自觉地去适应配合周围事物的规律与要求。青少年阶段,做父母的就要能以“教导”的姿态,关心孩子如何到外面的环境去适应、去学习,去养成勤勉的习惯,练习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时父母要能提供性别上的模仿角色,帮助同性子女性别上的认同。到了青少年阶段,父母就要接受少年们开始逐渐跟自己父母疏远而跟同辈朋友亲密的趋向,协助他们进一步地发展,特别要协助他们去建立自我认识的课题。如何去“协助”青少年是父母在这个阶段的责任。

到了青年期以后,青年人与父母的关系会有本质上的调节与变化,父母长辈要学会与子女以比较同等的关系相处,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提供人生的经验,做人的模范。做父母的要学习逐渐放弃上下的“纵”的关系对待已经成长的子女,改而以“横”的关系与子女相处。总的说来,假如做父母的能随着自己子女的年岁增长而以上述的“抚养”“管教”“教导”“协助”与“善诱”的原则做同步的调节与更换,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否则,做父母的就会出现适应子女成长困难的现象。临床上我们常看到有些父母在早期很会抚养或管教子女,但只停滞在那种方式,不懂或不习以教导、协助或善诱的方法去对待已经长大的年轻人,这是亲子关系上主要问题的来源。

(1)父母对青年子女应有的认识:子女与父母不尽相同——父母要与自己的子女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观念上首先要能认识到:子女跟父母不一样。尤其是子女已成长为年轻人的父母,对这一问题应有所认识。这有几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生物的因素。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供给基础。可是每个孩子只有一半的遗传因子是从父亲那里得来的,另一半是从母亲那里得来的。所以,从统计上的概率说来,每个孩子只能有一半的基础与父亲或母亲相同。严格说来,还不一定是一半,因为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来的因子不见得都各个显现出来(可能保持隐性的情况);而且父亲与母亲的因子相互交叉作用,又可能引起许多变异。总之,你的儿子或女儿并不是一五一十的仿制品,只是跟你非常相似的下代亲人。第二个理由,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思考、习性、情绪等精神功能的表现会与过去的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可是每个孩子从小到青年阶段所经历的个人生活经验常会不一样;也不会与父亲或母亲完全一样。譬如:你做父亲的,小时候是吃母奶或吃奶妈的奶而长大;你的小孩儿却可能是吃牛奶长大的。你小时候,是走路去上学的,可能要走一个小时才到学校;可是你的孩子却是坐公共汽车去上学,甚至是你开私家汽车送他去上学,不用走路,也不必花费很长的时间。你小时候,是玩石头、跳绳子;你的孩子是看电视、玩儿电脑;你可能经历过社会经济困苦的时期,养成了不浪费食物、衣服破了就补来穿等节省的观念与习惯;你的孩子是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只知道食物很多、衣服很多,根本没有节省的想法。总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建立不同的心理经验。因此,你脑子里所存的知识与情感资料,与你孩子头脑里所储蓄的精神资料,会有明显的差异。你喜欢喝豆浆、吃烧饼;你的孩子却说不定喜欢可口可乐,吃巧克力。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形成不同的嗜好与习惯。第三个理由是文化上的影响。由于现代的社会里,待人接物的看法与态度常发生变化,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里,就可以产生相当客观的价值变化、态度上的变迁。由于这样急速的文化变迁,上一代与下一代可能就会遭遇很不同的文化背景。譬如,你父亲那一代,还盛行经媒人找对象、由父母做主的婚姻;你自己这一代,可能开始自由恋爱的风俗;而你孩子这一代,可能有人开始流行没结婚就同居的风气。单是二十多年两代之间,就可能造成不同的想法、价值观念,影响我们的思维与生活习惯。

我们这样说明,主要是指出孩子与父母的不尽相同,而且可能有许多差异的道理。虽然父母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活一起,但是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心理背景。虽然都冠有同样的姓,但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仿制品、附属品或继承人。你喜欢盖房子、做建筑工作,你的孩子却并不见得就喜爱建筑,不能勉强孩子去继承你的建筑公司。他可能喜欢文学,想做书写的工作。你比较喜爱温柔的女性,却不能要求你的儿子就娶个很温顺的妻子;你的孩子会喜欢他所喜欢的异性对象。

当孩子还小时,孩子像不像父母并不太重要,只要孩子可爱、乖、孝顺就好。但是当孩子到了青年阶段,要建立他们的个性、选择他们的职业方向、要找他们的对象成家,是否要把我们的子女当作跟我们“相同”的家人,就变成是很重要且必须认清的问题。否则,就容易发生亲子间各方面来往与相处的问题。

(2)亲子间的依赖、独立、亲近与疏远——当孩子到了青年阶段时,还要特别费心去注意的事情是:如何调节亲子间的人际关系,把握“依赖与独立”“亲近与疏远”的平衡。当孩子小时,需要依赖父母,而做父母的,也很喜欢被孩子依赖。可是从进了小学阶段的少年,心理上就开始想逐渐独立,保持个人的天地,跟相同年龄的同伴们亲近,而相对地与自己的父母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情况到了青年期会更为明显。譬如:今天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什么很好玩的事,在工厂跟领导发生了什么小误会的事,年轻人可能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一五一十地给父母亲讲。这些属于个人情感的事,他们往往会埋在自己的心里,只可能向亲近的朋友透露,但不会向自己的父母谈这些私人性的感觉。假如做父母的,拼命地想知道,甚至去翻看年轻人的日记或书信,就侵犯、超越了孩子的个人心理界限,没有尊重已经长大的年轻孩子的个人尊严。因此,与自己已经长大并快成人的孩子保持多少关系上的距离,建立何种心理上的间隔,可探问何种要紧的事,不干涉何种私人性的情感境界,何种事情要提出意见,哪种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决定等,都是很微妙而需要去调节的心理课题。

(3)有乐共享、有难支持——虽然做父母的要与自己的青年子女在“依赖与独立”“亲近与疏远”这些表面上能保持适当的平衡点,但这并不是表示父母与子女要完全断绝关系,变成陌生人。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还是要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有了什么高兴的事,要能共同去享受,有了什么伤心的事,要能一起去难过。保持情感上的距离与维持情感上的亲密并不是冲突的事,是可以并存的。父母跟青年子女之间,特别要保持一种关系。即平常当他们能自己去应付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他们的事情;假如万一子女遭遇到什么人生上的挫折,面对什么困难时,做父母的要能随时伸出救援的手,去安慰他们,去支持他们,而且去尽父母的职责。这样,希望当父母年纪大时,反过来,成人的子女能随时向年老的父母提供所需的帮助和支持。

(4)父母与青年子女宜建立的关系

①上下与平辈的复合关系——父母要抛弃过去孩子幼小时所保持的上下辈的、只是“纵”的关系,而要适当地加上同辈平行的“横”的关系,两者随机调和运用。假如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作为父母,有职责去提出意见,就是忠言逆耳,让年轻人能悬崖勒马,改变主意。特别是有关学习、事业、交友或婚事,关系到人生的方向,做父母的要以“长辈”的身份提供意见,但不要强迫或代替他们做主,决定他们的一生大事,而要由他们自己做最后的选择与决定。可是只要不牵涉到重大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考虑,做父母的,可以“平辈”人的立场,提供一般性的建议,帮助他们自己去思考、抉择,安排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属于娱乐或游戏性的娱乐,尽量跟他们以似乎同辈的关系,共同去享乐,犹如同胞一样,这样可增加彼此的乐趣。也就是说,做父母的,能依情况与事情的重要性而随时适当地调节相互的角色与关系。

②相互交流与影响的关系——与上述特点很接近的是:做父母的,要学习与已经长大的年轻子女建立并保持相互交流的新关系。其理由很简单,现代的年轻人,经由书本、杂志、报纸、电视或电影等各种资讯材料吸收了不少新知识,是父辈们可能没有学习到的新奇且广泛的知识。特别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日新月异,几乎令人跟不上。譬如有关电脑的操作及经由电脑而可获得世界性资料,这是一代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新的知识获取方法。越是年轻,越有机会去很快地学习;年纪大的人,可向年轻人学习,也不用觉得是个羞耻。除了这样的实际情况以外,还有心理上的意义。让年轻人向父辈提供他们的资料或意见,可以增加年轻人的自我信心,可帮助他们的心理发展,这是做父母求也求不到的结果,应该让年轻人在父母面前有多多表现的机会,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情况看成是对长辈的威胁或侮辱。作为长辈,要能大大方方地去接受与鼓励,并为子女的成长高兴。让年轻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思路及想法,包括他们的私人心事,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与关系,是难能可贵、最重要的收获。作为父母,应跟自己的子女保持良好的感情,相互依赖与帮助。要能达到这样好的关系,必须学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和交流。

③提供私人性的知识与经验——青年人所需要的,是尽量获取人生的知识与经验,包括一般人的看法与感觉。假如做父母的能给他们提供父母本身的知识与经验,可给他们很多帮助。譬如:父亲第一次与母亲见面时送给她什么礼物,让还在交际中的母亲很喜欢、也很有印象;或者,他们想结婚时,是如何跟双方父母去说,获得他们的赞成与祝福的。有时供给子女的私人性资料,可包括父母过去所做的小错事或所经历的痛苦,如婚礼时几乎忘记了戒指,或生孩子时兴奋地跳而几乎撞了头等。这样可尽量除去“权威者”的面具,让子女能感到父母“常人”的一面,这样他们才会与父母产生情感上的接近。

④提供生活哲学与人生道理——做父母的可以提供的最后一项课题是:乘机给孩子提供有关人生的道理。这并不是指给予道德上的训斥,而是供给人生经验的要领与心得。不管是社会共知的说法,或者父母本人的见解,都可以帮助年轻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体会生活的意义或要领,帮助年轻人成长。

⑤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在如何教导他们,供给什么知识或道理,而在于供给实际的生活样板。假如父母本身的夫妻关系好,有良好的婚姻生活,对孩子关心,热衷于他们的职业与工作,对人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样的父母无形中就给孩子很多自信与安全感,让青年子女知道他们也可以像父母那样经营稳定与快乐的生活,可说是最难能可贵的保障。专家的研究证实,许多成熟且稳定的人,就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基本的信赖与支持,这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好的人生礼物。

(5)青年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人际关系是双向的相互关系。父母要注意跟自己的子女交流,同样的,子女也要注意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与相处。下面让我们提出几个要点:

①尊敬长辈、体会家长的用心——当孩子小时,总认为做父母的,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是很能干、可靠的万能保护者。可是随着认知力的发展,到了少年期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不同意,到了青少年期更是如此,还常常认为父母的想法不对、不合时宜、太顽固,等等。到了青年期,更认为父母的知识、观点并不适合现代的趋势。由于对父母的失望,而可能表现不礼貌的行为,说些伤父母自尊心的话,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到了成人以后,特别是自己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会逐渐地改变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与态度,变得能体谅父母,能了解父母的用心。因此,作为子女,要能提早体会父母的立场与用心,能时时以长辈的身份尊敬他们。

②建立横的关系、协助父母——除了保持对父母态度上尊敬、在关系上继续与父母维持“纵”的上下关系以外,青年子女也要学习能开始以“横”的关系与父母相处。所谓与父母保持横的关系,就是能适当地把父母看成是大哥或大姐似的,以同辈的身份,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去获得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沟通给他们你所知道的事情,提供你的看法。如此能以相互的“横”的关系来往,而不只是父母教训你,你服从他的“纵”的关系。父母有时也会遭遇他们职业或工作上的困难,或者出现人际交往上的矛盾。作为子女,不一定要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提出特殊的参考意见,但起码可以同情他们的处境,提供感情上的支持,让他们觉得你是替他们着想,是站在同一个立场在帮他们,让他们得到心情上的安慰。换句话说,横的关系,可表现在知识资料的相互传达,还包括情感上的相互给予。

③练习沟通,减少时代的差距——最后一点青年子女可以做的,就是与自己的父母多谈话,谈谈你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帮助父母了解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关心什么,跟他们上一代有何不同的思考与观念。经过这样的沟通与交流,可减少时代的差距,免除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两代间的沟通,要站在一个基础,就是不要去判断哪方是对,哪方是错;而应了解双方思想、观念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时间与时代背景的不同。同时应坚信,两方能沟通,并想办法去体会、谅解对方的出发点与想法,可减少因不了解而带来的冲突。拉近与父母之间的差距。这是做子女的一份责任。

假如一个人能与自己的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可受用一辈子的好处。做父母的,可以时时供给人生方面的经验,可以提供上辈的智慧。反之,做父母的,能跟自己的孩子很接近,也会感到幸福,享受日后的余生。青年期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宜好好珍惜与善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