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及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互联网全球渗透迅速及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动向。
一是国际传播不仅出现主体多元化趋势,其传统受众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上升。以新闻图片为例,目前各国都出现了类型多样的图片社。除了具有渠道优势的各国通讯社外,国外还出现了Corbis图片、微付图片销售网站Fotolia等。美联社图片甚至还与顶尖的名人摄影师合作建立了一个Invision图片公司[27]。在这些图片供应机构中,有的是有自己的摄影师,有的则主要依靠签约摄影师,还有的大量采用来自社会的摄影爱好者的投稿。特别是很多国际媒体越来越重视来自普通民众提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在2005年的伦敦地铁爆炸事件中,四小时内,BBC收到了由现场目击者传来的20个视频、300张照片和20000个电子邮件,第二天世界主要报纸和网站采用的头版照片就是由一个游客用手机拍摄的[28]。国际传播中的昔日受众地位上升主要表现在,产生了兼有“传-受”身份的信息“生产-消费者”(prosumer)或“专业-业余者”(proamateur)。以我国为例,这些“传-受”复合的网站包括数量越来越多的由在华外国人建立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单一或群体博客,如“单位”(danwei.org)、“东西南北”(eastwestsouthnorth.com)和Chinasmack.com等[29]。
二是国际传播中传播技术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跨国界、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国际传播中传播技术的重要性。传播技术不仅对国际传播有重要技术支持作用,而且其本身的发展对国际传播在媒介选择、行为主体、传播模式和内容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当代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国际传播的面貌,影响着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了解传播对象文化传统和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谁掌握了最新的传媒手段和技术,谁的信息就可能传播得更快更广,谁的影响力就更大更强。比如,美国广播理事会2011年曾传出将停止美国之音对华普通话和粤语广播,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在经历转型阵痛。美国广播理事会成员温布什等认为,互联网才是美国真正想要接触的受众最活跃的地方。基于这种考虑,美国之音有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全方位发展网络对华传播,其中文网站设有普通话、粤语、藏语三个频道,除了把传统广播节目上网外,还针对中国的受众量身定做栏目内容;二是重视“移动化”传播,针对当前各国手机用户激增和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现状,美国之音建立了20多个手机多媒体网站,并针对中国和伊朗创建了移动装置接收的音视频网络内容系统;三是加大媒介和内容整合、数字媒体转换和新媒体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新闻分享网络,以扩大新媒体传播方式[30]。
三是国际传播中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播渠道的融合,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手机及数字技术下的其他平台,联动传播同样或类似的信息;二是内容生产的融合,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在同一个平台上生产信息产品,共享信息的采集资源、生产资源;三是媒介之间的融合,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技术、资本、人才、品牌等优势资源,成为跨媒体的集团;四是媒体与大众的融合互动,传媒通过各种平台最大程度地到达受众,同时受众与媒体互动,成为媒体的海量信息源和内容制造者。传统的媒体界线日益模糊,平台化成了媒介融合的最大特征[31]。当代国际传播中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传播主体方面,国际媒体巨头的并购潮汹涌。2008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了道琼斯,加拿大汤姆森公司收购了英国路透集团。美国的Meredith出版公司这几年也先后投入11亿美元收购了六家拥有大量客户群的优质企业,组建了专门的市场营销集团MXM[32]。媒体融合使得西方媒体集团实现了跨媒体经营、跨国界经营和跨行业经营,极大地增强了其国际传播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美国学者Robert Mc Chesney曾预测,在不久的将来,5-8个巨型媒介公司将统治美国的信息市场,50-80个媒介巨头则将统治全球信息市场[33]。国际传播受众融合表现在,由新传播技术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导致了“距离的死亡”,人口跨国流动频率的增加和规模的壮大导致了国际传播中不同受众间的融合。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强和对外开放程度提升,来中国就业游学的外国人不断增多。昔日这些我国国际传播的国外受众正在成为我国的国内受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这种国际传播受众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传播内容的融合方面,近年来,国外主要媒体纷纷通过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通过传播中文版的外国媒介内容来影响中国受众。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网站推出简体中文版的外国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BBC、路透社、美国之音、《金融时报》、日本NHK、共同通讯社等。这些网站并不是完全复制其所依托母媒体的内容,而是相对独立的,突出新闻报道的网络特色,内容设置更为丰富,呈现方式更为多样。此外,一些国外媒体也通过我国民间力量对我国内进行传播,如英国《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等与我国的“译言”网合作,翻译前者提供的某些稿件,发布在网站上。在国际传播渠道的融合方面,传统上曾经相互隔离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都融合到互联网这一平台上,借助其无远弗届的特性,大大提高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一些媒体还借助各种新技术手段实现国际传播网上与网下的融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新的传播主体的出现也带来大量新的新闻信息资源。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对这些新的新闻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可以购买一些信息机构提供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信息产品,整合到自己的新闻信息产品中去,不但可以使原有的产品更加丰富、充实,还有可能通过重新组合和深度加工,开发出新的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与这些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把新鲜内容放到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用户网络中,扩大自己的市场空间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