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宁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以小康目标为中心,争取农村发展新突破的新思路。
1993年1月,在宁夏农业工作电话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次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农村改革逐步转向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同月,在自治区农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政府同各地、市、县签订了农业丰收计划承包责任书,实行每年兑现承包合同和奖励制度。从1993年7月1日起,各地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放开粮食购销及其价格的通知》精神,放开粮食购销及其价格,搞活粮食经营,加快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同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快集镇建设,城乡大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运而生。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在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保证粮、油、蔬菜生产供应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坚持“多轮驱动”,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实现了乡镇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近50%。
1994年1月,宁夏出台包括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等内容的《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各市、县都以争取农业生产上台阶为重点开展工作。3月,自治区党委在讨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常委会会议上,明确要继续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4月,宁夏农村小康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提出从7个方面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以及在5月引黄灌区养牛工作会议上提出按照大农业观点念好“种、养、加”三字经,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8月,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宁夏农业经营大户现场会和科技兴农观摩会,对全区14个县20多个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引导和示范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由此,在全区形成了狠抓典型、加强服务、注入科技、扶持经营大户的工作氛围。会议确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工作思路;同时,会议还积极引进示范农业高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两高一优”(是指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九五”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星火计划”“东西合作工程”“强乡富民工程”“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以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全区乡镇企业进一步上档升级,有的发展成跨国公司,有的成为出口创汇企业,有的成为自治区重点骨干企业,有的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融入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经过各方的努力,全区建设并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带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1995年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宁夏把农业产业化提高到战略地位进行认真部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的基本思路,提出要充分发挥宁夏的农业优势,加快实施以粮食加工业、肉奶加工业、绒毛加工业、生物制药业、葡萄酿酒业、水产果菜业为主的优势支柱产业。1996年6月,自治区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小康建设总体规划(1996~2000)》,制订了“一手抓山,一手抓川,以川济山,共同发展”的方针,实施以银川市为中心,以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为骨干的集合城市群的“沿河开发战略”和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计划。突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走农村经济产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的路子。之后,通过同年6月召开的引黄灌区农业新技术推广现场会、8月召开的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10月召开的冬季高效农业会议,和12月召开的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等,逐步掀起了全区农村小康建设的热潮。1997年1月,全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后,商业、粮食、物资系统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朝着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方向逐步展开。
1998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宁夏1998~2002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纲要》《创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规划纲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更快的增长。突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走农村经济产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的路子。1999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宁夏把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区情的城镇化道路作为工作重点。3月,《宁夏日报》刊发了《创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规划纲要》。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在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科技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6.4%、35.1%、42.5%和45%的平罗县、中宁县、大武口区和青铜峡市进行表彰,他们是继1998年利通区之后的又一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这大大促进了“科教兴宁”战略的实施。同年5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加快畜牧业发展会议,提出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作为强区富民的重要产业。
2000年1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拉开了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帷幕。2001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适应区内外市场需求和变化的要求,及时提出了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和畜牧业转变,由初级农业品的生产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型农村经济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思路,并且明确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要重点抓好十大产业,即枸杞及中药材产业、优质牛羊肉及皮毛加工业、葡萄酿酒业、马铃薯及其加工业、淡水渔业、牛奶及乳制品加工业、优质专用粮食加工业、蔬菜产业、优良动植物种植产业。2002年6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确立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尤其强调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提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后,自治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战略,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由点到面、由灌区到山区、由养殖业到种植业,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模式逐渐丰富,利益联结机制逐渐规范。全区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带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