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闻事件虽然具有时效性和新奇性,但并没有被媒体列入评论议题,或者有些媒体将其列入评论议题,而另外一些媒体并没有把它列入评论议题范围。但也有一些新闻事件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评论,成为许多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热点。在评论议题的选择上,有某些东西成为价值判断的共同标准,这就是评论议题选择的内在规律。”[4]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观认为,“知识拥有权力,权力生产话语,这种权力能够让一部分话语成为强势话语,而让另一部分话语受到压制”[5]。对于多数电视新闻评论员而言,他们的身份基本上都是行业专家或领域内的权威人士。评论员队伍的这种构成模式使得新闻评论更为权威、深刻,更能发挥舆论引导和意见传播的效果。但是这种人员构成模式造成了评论选题的盲区——普通老百姓话语权的缺失。选题的盲区也直接影响到选题之后的评论话语和观点表达,导致一系列的评论盲区。所以,在新媒体语境之下,电视新闻评论员队伍的构成应当勇于求新求变,大胆引入民间评论人士,补充先前的评论盲区,从更加公众性的角度完善电视新闻评论的合理与公正。
此外,电视传播属于典型的线性传播,传者的传播和受众的接受行为同时发生,其特点是稍纵即逝,传播与接收同时进行。电视节目的声画语言等构成元素更多地属于感性材料,受众达成理性认知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电视的这种传播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容要避免过于抽象化、概念化,甚至空洞的分析和推理,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措施在于对选题的准确选择。关于社会热点、民生议题或文化争议的话题都能够激发最广泛层面的受众的关注动机和注意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