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祖望八(七十二岁

英祖望八(七十二岁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祖41年,英祖的寿龄为72岁,即位已过了40年。对此,英祖以凶年为由而拒绝了,但同意1月15日在庆熙宫景贤堂举办庆宴。国家每有喜事,地方必献上土特产,不过,这回却被英祖予以了回绝。不过,因8月30日为登基纪念日,所以,英祖表示当日大臣们发表祝贺词即可。英祖暂停耆老所的灵寿阁,赏赐了几杖与饮食。这次没有正式举办专门招待王室女性们的内宴。
英祖望八(七十二岁_朝鲜王朝仪轨

英祖41年(1765),英祖的寿龄为72岁,即位已过了40年。72岁为展望80岁的年纪,所以称为“望八”。很显然,这是王室的一大喜庆之事。所以,从这一年的年初开始,王世孙与百官便不断向英祖请奏要举办进宴。对此,英祖以凶年为由而拒绝了,但同意1月15日在庆熙宫景贤堂举办庆宴。国家每有喜事,地方必献上土特产,不过,这回却被英祖予以了回绝。1月16日,英祖下令给汉城(今首尔)的乞丐们和自己原住所附近的百姓们发粥、发米、发棉衣,以之与穷苦之人共同分享这一喜悦。

英祖的诞辰之日——9月13日即将来临,宗亲与百官再次出面请奏举办进宴。英祖与之前一样,对此是毅然回绝。不过,因8月30日为登基纪念日,所以,英祖表示当日大臣们发表祝贺词即可。

但王世孙与宗臣及百官并没有就此放弃,到了9月也依然接二连三地请奏举办进宴。10月4日,王世孙(正祖;1752—1800)绝了几天食,以此请求举办进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绝食斗争。当时世孙的年龄为14岁。这样一来,英祖无奈,只好允诺10月11日在庆熙宫的东宫——景贤堂举办进宴。另外,定在10月11日也是为了纪念太宗曾于这日由开城还都汉阳。不过,宴席的名称不叫“进宴”,而是改为“受爵”,意思很简单,就是“接受献酒”。[1]英祖指示,仪式和程序要最大限度地加以简化。比如说,给国王献上的御馔不能超过十盘,百官的饮食不能超过五盘。奠爵要使用银盏,用生姜茶取代酒等。以茶代酒是这次仪式活动的主要特征。

英祖暂停耆老所的灵寿阁,赏赐了几杖与饮食。
《受爵仪轨》(英祖41年,1765)中的“亲临宣酝图”

就这样,10月11日,在景贤堂举行了受爵。这次并没有设置进宴厅,不过,英祖任命判敦宁府事洪象汉等为堂上,其下设置了一房、二房、三房及特别工作组,以进行业务上的分工合作。这天,从午前八时起,王世孙与宗臣及百官便以生姜茶代酒,几次举杯献酒,席间,音乐和舞蹈也同时表演。这次宴席的规模大幅缩小和过去的进宴相比,仅相当于它的五分之一。所招待之人有高级官吏105名,宗亲与仪宾15名,共计120名。音乐既有雅乐,又有俗乐。呈才方面,只由舞童表演了文、武舞和《处容舞》,和过去相比,规模缩小了不少。这次没有正式举办专门招待王室女性们的内宴。参席者都领到了各种油纸和蓝色包袱皮,以将吃剩的食物打包带走。

受爵结束之后,英祖施予了多种恩典,免除八道百姓的偷税漏税,减免贡人[2]与市民(市廛商人)的税收,赏赐老人米与肉等。这体现了英祖意欲同百姓一起分享喜悦的思想。

上述受爵过程整理出来,编纂成由2册构成的《〈乙酉〉受爵仪轨》。该仪轨共制作了3件,分别收藏在礼曹、掌乐院及地方史库。现在只有1件尚存,且收藏处不详。[3]该仪轨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收录图说,其中隐含着禁止奢侈的这一层含意。

注释

[1]王室的宴席名称很多,有“丰呈”、“进宴”、“进馔”、“晋爵”、“受爵”等等。其中,“晋爵”与“受爵”是最为谦逊、规模最小的。不过,宴席的规模也并非一定要与其名称相符合。

[2]译注:“贡人”是指朝鲜后期盛行的“贡契”的“契员”。光海君时期实行“大同法”,将贡物统一为米谷,这叫“大同米”。对于国家所需物资,国家以支付“大同米”为代价,交人承包采购。承包者即为“贡人”。

[3]奎章阁藏有1件收藏处不详本(70/81章)。国立国乐院于1992年曾在《韩国音乐学资料丛书》(第30卷)中刊行了该仪轨的影印本,有关详细题解,请参考金锺洙于2003年所撰写的“1765年(英祖41)宝龄72岁庆祝宴享(乙酉)受爵仪轨”《奎章阁所藏仪轨解题集(1)》(首尔大学奎章阁)38-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