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乱以后,为推崇尚武精神,在汉城(今首尔),供奉关王(关羽)塑像与神主的“关王”庙被分别建造在东大门、北门及南门的外面。地方上亦如此,平壤、开城、全州、星州、安东、南原、康津等地也都建造了“关王”庙,并由国家在此举行祭祀。如果国王下发祭祀所需的香与祝文,则地方官会代替国王举行祭祀。
大韩帝国成立以后,在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关王”庙祭祀的重要性。光武3年(1899),重新制作了南“关王”庙的塑像,也重新建造了“关王”庙。光武6年(1902)1月,又提升了关王的地位,改称其为“显灵昭德义烈武安关帝”,即将“关王”升格为“关帝”。“关王”庙的神主既已改变,祭祀的祝式自然也就得随之而改变了。
“关王”庙的祝式修正之后,整理、编纂出来的仪轨就是《“关王”庙仪轨》。该仪轨的编纂时期无法准确得知,不过,仪轨中所包含的为哲宗13年(1862)到光武6年(1902)的祝式。[1]
《〈关王〉庙仪轨》中除了收录了“关王”庙的祝式之外,还收录了有关国家各种祭祀的祝式,如祭拜旌旗神的纛祭祝式及历代始祖的祠堂祝式。有关历代始祖的祠堂,比如说有平壤的檀君祠堂——崇灵殿,黄海道九月山的桓因、桓雄与檀君祠堂——三圣祠,平壤的箕子祠堂——崇仁殿,涟川的高丽太祖祠堂——崇义殿,稷山的温祚王祠堂——崇烈殿,庆州的朴赫居世祠堂——崇德殿及金海的金首露王祠堂——崇善殿。除此之外,仪轨中也收录了高丽显陵(太祖陵)的祭祀祝式,还有岳海渎与名山、大川的祭祀祝式。另外,箕子陵、东明王陵为首的各地的祭祀祝式也都收录在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