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乡家庭差异

中国城乡家庭差异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中国城乡家庭差异迄今为止,人类世界在聚落的形式和聚落组织上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中国古代的城和市都兴起比较早,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但不具备城市的基本形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从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城市的蓬勃发展。基于此,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而且非常特殊的国家里,城乡家庭之间就呈现明显的差异。
中国城乡家庭差异_家庭社会学

第九章 中国城乡家庭差异

迄今为止,人类世界在聚落的形式和聚落组织上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大的变化是渔猎到农业的革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它使人类从根本没有聚落到出现半永久性的农牧业村舍,然后过渡到定居的乡村聚落(村庄);第二次大的变动是城市的出现;第三次大变动就是城市化。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城市,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

中国古代的城和市都兴起比较早,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但不具备城市的基本形态。《墨子·七患》说:“城者,所以自守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城是以防守为基本功能。城市则不然,它必须有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市场,二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城市。根据中国历史的特殊情况,当在城中或城的附近设市,把城和市连为一体的时候,就产生了中国早期的城市。中国城市的出现应该是在西周,早期的城市是在城内设市以后产生的。后来,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一些交叉路口、水路码头、军事要塞,或人口集中的地方也形成了城市。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破关而入,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门户,中国被迫开放对外贸易口岸,大量倾销外国商品和输入资本,引进西方近代工业、交通技术等,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从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城市的蓬勃发展。据资料统计,1949年底全国仅有城市136个,到1993年增加到570个,城市数量增加了4.19倍。[1]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二元结构政策和制度,形成了城乡严格分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除,而且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重。

基于此,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而且非常特殊的国家里,城乡家庭之间就呈现明显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