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老而又常新的知识与价值体系
人文科学以人的精神、观念和情感世界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为人类构建一个关于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世界,使人类在心灵上有所归属,有所安顿。而我们说,人类对存在目的与终极意义的这种不懈追问,对生命之谜与世界本原的这种不懈解读,已经是这样的古老,这样的遥远,又将这样的恒久,这是一种与人类全部历史相伴相随的人类永恒需求。由于人文科学基本主题的永恒性和重复性,人文科学的世界呈现出的那种古老特征与悠远色彩,使得人文科学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古典学科”、“古典学术”,或是“古典思想”。
确实,在人文科学的世界里,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历史学,总充溢着浓浓淡淡的怀旧情绪,总飘动着丝丝缕缕的乡愁情感,总围绕着那样一些古老的命题,这是一个人类古老的精神家园与心灵故乡,一个有厚重传统与深邃历史的天地。
但另一方面,人对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等终极问题的追问,本身又是一个人类主体实践的历史过程。每一个时代的人,每一个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下的人,都要在自己的时代,依据自己的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去追问解读这些古老的命题。对这些恒久主题的解读与追问,都是与每一具体时代的人类主体实践联系在一起,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人类生活环境与时代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又使那些古老的主题都成为时代的主题,成为现代人超越现实向往未来的精神追求。
既具有浓浓的古典主义气质,又具有鲜活的时代精神,既是“古典的”、“怀旧的”,又是“现代的”甚或“后现代的”,在变与不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曲折向前发展,正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人文科学的发展模式与演进图景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一般可以呈现出较明显的知识总量积累、水平日渐提高、理论日益完善的科学成长进步史图景。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已经在科学发展史上被前人解决了的问题,已经在实践中或理论上被检验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和原理,后人便不需要再去做重复的工作。除非有了新的观察事实或社会实践与原有的理论或定律相矛盾,需要对之作出修正,否则后人是可以利用这些已经被公认的原理或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或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以将科学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因此自然科学的演进史(部分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演进史),如同一条向上向前的不归之路,是一种新的取代旧的,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从量变到质变、从科学的常规积累到发生革命性变革的进步发展史。
人文科学当然也会呈现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似的知识日渐积累、学科不断进步、理论日渐完善系统的进步图景,现代人文科学比古代人文科学一定有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人文科学的世界里却有许多对于人类来讲具有永恒探索意义的问题,具有许多永远难以穷究的精神观念问题,诸如人的本质、世界的意义、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价值,什么是幸福、理想、正义、美丑、善恶,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等等,所有这一切涉及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它们本身并不像自然科学里的某些物理化学现象那样存在一个确定的答案、普遍性的定律,可以一劳永逸地加以解决。人文世界里的精神与情感问题,价值与意义问题,是一些与人的主体实践和历史进程相联系的问题,人追问着它们,而其答案本身却又取决于人自己的历史实践活动,它的答案正隐藏在人的主体性历史实践活动中,它会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得出新的结论。人的实践的发展性和变化性,决定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本身也是历史的、实践的、变化发展的,它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确定性的权威结论。这些价值与意义领域的问题,会随着人类历史实践的推进,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与意义,需要人文学者对它们作出新的解释与理解,赋予这些永恒的话题以新的意义。因此人文科学是最古老而又常新的科学。
人类的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应该说,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殊问题,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更是各具特色互有不同。但是,在时代更替、文明分野的背后,人类却有着一些共同的永恒的追求,有着一些相同相似的情感与愿望。由于人文科学关注的往往是一些超越时代与民族局限而有着跨时空跨文化的普遍属性,因而人文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和演进,无论是文学、哲学还是史学、美学、伦理学,与自然科学史中那种明显的逻辑结构顺序性和层次性是有所不同的。人文科学在漫长历史中可能总是围绕着一些伟大的观念,围绕着一些伟大的思想,围绕着一些永恒的情感,而在作着时代的阐释。比如,在西方思想的范畴里的那些关于理性与情感、知识与美德、正义与勇敢、灵魂与信仰、国家与个人的思考,在东方思想的范畴内的那些关于仁义、礼智、诚信、忠孝,以及关于天命人事、内圣外王、自然中庸、穷通常变的思考,都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对这些普遍的永恒性的问题的思考,后人的观念和看法会与古人、前人不同,但不能简单地说后人就一定比古人、前人“先进”、“进步”,因为它们都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与情感追求而在人类心灵与精神发展史上留着永远的光辉。
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一样,我们可能会看到,在人文科学发展史上,可能有着一些后人似乎永远无法超越甚至企及的精神思想高峰,有一些与某个伟大历史时代相联系的伟大文学、史学、哲学和宗教思想与经典产生,有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巨人”出现。比如,古希腊的史诗、雕刻与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音乐,莎士比亚的戏剧,巴赫与贝多芬的音乐,中国的唐诗与宋词,公元前后在东西方出现的伟大思想与宗教,中国的儒家与道家经典文献,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典籍与思想,似乎都成为后世不可重现或后人永远无法越过的精神思想与文化高峰。因为这些伟大思想与文化,这些伟大文化典籍与学说,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出来的,它们是一定的历史时代和环境的产物,而这种历史时代和环境却不可重复,不可再现,这就是人文科学的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后世的人们,后世的人文学者们,需要对那些历史经典和古老的思想进行不断的重新理解,重新解释,根据各自的时代条件和自己个人的观念、思想和人生经历,去重新体验感受这些历史文化经典的意义,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以后的人文科学的发展史,不过是对这些人文精神世界里的“经典性的”文献、思想、学说进行反复的解释和重新的理解。尽管这重新的理解与体验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并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科学在不同时代的进步发展轨迹,但这种发展进步模式显然不同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那样的“进步发展”历史,它只不过是一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气息的人类精神观念的演进史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