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变迁及其方式
没有一种文化是固定不变的,所有社会的文化都处于变动之中。人类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变迁史。然而,文化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却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文化变化比较缓慢,文化内部倾向于保守,特别是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不愿意放弃旧的价值观念和旧的风俗习惯而采纳自己所不熟悉的、新的价值观和规范。相对而言,人们对新的物质文化的接受比较容易一些。接受一台进口的家用电器或白兰地酒,总比改变脑子里的家庭观念要容易得多;开听刀和新式服装的引进,要比新思想、新宗教的引进快得多。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活动对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其他一切文化因素都必须适应经济的要求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活动发生反作用。
文化变迁离不开发现、发明,也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采借和文化濡化。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元素或文化丛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如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欧,日本的茶道传入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北美等。传播一词本来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普遍应用的术语,指的是物质向外扩散的情形。文化人类学家借用这个术语来研究文化的发展及分布。他们发现,文化和物质质料一样,具有向外扩散的本性。一种文化要素或文化丛发明出来,不可能总是被创造者所独自享有,必然要向四周扩散,为临近的群体或社会所接受或采纳,这就是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个文化要素的传播,必然引起在功能上相关的元素随之传播。例如,电从欧洲传入中国,随之电灯、电话、电车和电报等也传播过来;啤酒传入中国后,造酒技术、饮酒器具和啤酒节等也跟随而来。
文化传播必须有载体,即传播媒介。人的迁移和流动是最初的重要媒介,像通商者、旅游者、移民和入侵者都是传播媒介。移民、战争、入侵和占领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移民带来异族文化,战胜国总是要把本国文化强加给战败国。他们把本民族、本地文化带到各地。在当今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密集和容易的全球一体化时代,交通通信技术手段的发达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使人们不一定依赖人的迁移和流动就能实现文化传播。火车、飞机、电话、电报、传真和电子信件等交通通信工具也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报刊、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更是当代文化传播广泛高效的载体,特别是网络媒介,更在其中扮演着其他媒介所不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同心圆的轨迹向四周扩散,但因受到的阻力不同,在各个方向上扩展的远近和效果也不同。对文化传播的阻力来自文化差异,所以文化传播不容易向文化差异很大的地区传播,而容易向文化差异小的地区传播。
文化传播的方式包括直接的文化采借和间接传播。文化采借即把外来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丛直接接纳过来;文化的间接传播,即一种文化元素或文化丛传入另一个地区,引起那里人们的思考和反应,引发传入地的人创造出一种新文化。
文化传播是引起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批判地采借和引进吸收外来文化是实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由于文化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外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文化濡化。文化濡化包括了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中国城市里的咖啡馆、酒吧、卡拉0K等,已经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现象,是文化传播和文化濡化共同作用产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