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学的分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对分析的精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现了研究经济数量的分析和计量方法的学科;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统的历史依据,出现了各种经济史的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就研究的方法论而言,还是可以按照管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国内按照经济学的阶段性质,分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与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前者指以《资本论》为基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指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这种分类是明确的,但说法不够确切。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西方的经济学,西方的经济学也叫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以辩证唯物论的高度洞察力,第一次科学地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特殊规律和一切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西方经济学家也将《资本论》与《国富论》、《通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三本划时代巨著,不少高等学校一直开设《资本论》课程,即使“苏东”巨变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仍然在活跃着。作为革命导师,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研究首先服务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但这并不排除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事实上,马克思在产生发展时,或多或少的涉及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当然,对于一门经济科学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同样,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当初对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设想而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也是阐明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尽早过渡到共产主义。这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通常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既定前提,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它具有两重性:一辩护性,它回避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当作一切社会制度普遍适用的范式。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必然为资本主义服务。二科学性,商品经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西方经济学在总结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科学成分。毕竟它是西方经济学家们几百年来对市场经济研究的共同结晶,而就市场经济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相似。有鉴于此,我国已将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一起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正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参考1400多本西方经济学著作写成资本论一样,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同样也离不开西方经济学。
2.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反之对社会制度——结构以归纳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类经济学。这里的制度的含义比经济制度广泛得多,包括心理、思想、习惯、风俗、文化、伦理、道理、权力、利益、技术、组织、法制等几乎所有社会现象,因而远远超出传统经济学的范围。它设计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些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具有决定作用,应当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反对纯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它通过广泛的制度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主张政府实行强有力的结构改革和社会统制。而近代兴起的一种新制度经济学,则为“交易费用”出发,研究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委托-代理关系、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等问题,有时也使用数量分析;反对国家的任何干预,因而比新古典学派更加自由主义。
与制度经济学相比,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在西方居于主流地位。数量经济学泛指对社会经济运行以演绎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经济学。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见图2.1),包括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信息经济学、对策论等。数量经济学并不否认经济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但它将一定的社会条件作为基本假设,运用现代数学方法模拟经济运行,深入解释仅靠定性分析难以表达的错综复杂关系及其变动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号称“社会实验室”。300多年前,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政治算术》同时开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数量化的时代。古诺(Cournot)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日益运用数学作为分析手段,“二战”以后更是所谓“计量经济学时代”:西方的经济教科书和经济学论文,绝大部分都有经济模型;发达国家的决策研究,几乎都以经济模型作为工具;在诺贝尔(Nobel)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数量经济学家。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没有无量的质,也没有无质的量。定性分析必须通过定量分析加以深化,定量分析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定性分析;两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必须紧密结合。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或者企图以一方代替另一方,都是片面的。
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是根据一定假设,分析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为何这样运行,然后预测将会怎样运行。它只是就事论事,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如果这样,将会怎样”的目的。至于这种因果关系是好是坏,它不做判断,即价值中性(value neutral)。这又如天文学研究月亮多长时间绕地球一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绕地球一圈,什么时候将发生日月食。显然,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其他天体既定且不变的假定之上的。如果对其他天体的假定不实或者其他天体有变,这种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
与实证经济学不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对经济运行状态具有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要明确好坏,应当怎样。如,公平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什么叫公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是收入公平,有人认为是权利公平,有人则认为是机会公平。对收入公平亦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绝对平均是公平,有人认为对于不同付出的人绝对平均反而不公平。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与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在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价值判断的含义。在以上关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定义中都涉及了价值判断这个概念。什么是价值判断呢?《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解释是:“价值判断可被定义为对所认定的客观效力的赞成或不赞成的判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贷孙教授指出:“这地方讲的价值,并不是指商品的价值。而是指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价值判断大而言之可以指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好坏,小而言之则是指某一具体事物的好坏。所谓好坏就是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还是有消极意义。价值判断属于社会伦理学范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阶级性。实证经济学为了使经济学具有客观科学性,就要避开价值判断问题,而规范经济学要判断某一具体经济事物的好坏,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了解问题。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与预测。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一点也就决定了实证经济学可以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必须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做出截然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3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可以用大炮与黄油的例子来说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比如,研究大炮与黄油的增长问题,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决定大炮与黄油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增长本身具有什么规律性等等。由这种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是可以验证的,假定在分析决定大炮与黄油的增长因素时发现,如果资本量增加1%,劳动量增加1%,则大炮与黄油的产量可以各增加1%。在实际中,按这一发现,增加资本量与劳动量各1%,大炮与黄油的产量果然各增加了1%,那就证明了这一发现是真理,这一真理又不以人们关于大炮与黄油对社会的意义的看法如何而改变。而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大炮与黄油的增长是一件好事;有人从增长会给社会带来环境污染、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出发,认为大炮与黄油的增长是一件坏事。大炮与黄油的增长既会有好的影响,也会有坏的影响,上述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很难讲清楚。在研究如何使大炮与黄油增长时用实证的分析;但从经济上决定大炮与黄油的增长率时,首先要从规范的角度说明这种增长究竟有什么社会意义。由于对大炮与黄油增长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看法不同,很难得出一致的、具有客观性的结论,因此就要通过中央集权的独裁方式,或民主政治中的投票方式来解决问题。
实际上,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是难以截然分开的。规范经济学必须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人们不清楚“是什么”,也难以判断“应怎样”。反过来,人们在实证“是什么”特别是“将怎样”时,也不可能完全排除价值的判断。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早期强调从规范的角度来分析经济问题,19世纪中期以后,则逐渐强调实证的方法。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学的实证化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唯一途径。只有使经济学实证化,才能使之成为像物理学、化学一样的真正科学。应该说,直至目前为止,实证经济学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但也有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物理学、化学这些自然科学,它也无法完全摆脱规范问题,即无法回避价值判断。因此,应该在经济学中把实证的方法与规范的方法结合起来。这一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所强调的是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则是实证经济学,用规范的方法来研究则是规范经济学这种划分于强调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不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都属于实证经济学。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这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分类。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为此,微观经济学又叫小经济学、个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为此,宏观经济学又叫大经济学、总量经济学、总体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以及收入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见表2.1。
在古典经济学中,微观与宏观是不分的,或者说是混合的。19世纪中叶,新古典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形成微观经济学。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通论》,采用总量分析法,通称宏观经济学。
表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需要强调的是,微观经济学从个量入手,个量加总就是总量,最后目的是研究一国的经济运行。有人仅以研究对象来划分微观和宏观,认为微观是研究企业管理,宏观是研究国家管理,从而提出中观是研究部门管理或地区管理。这不是微观、宏观的原意,部分经济或地区经济,不是个量加总,就是总量分解,不可能有什么“中观”。
还需要强调的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关系。从微观或宏观分析同一问题,结论可能不同。例如,从微观上看,若一个企业降低工资,便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从宏观上看,若所有企业都降低工资,有效需求将不足,最后导致所有企业利润下降。但是,微观与宏观又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微观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宏观则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具有种种局限性,不能解决垄断、公平等重大问题,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目前正出现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宏观二者互相渗透、彼此结合的趋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学家开始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裂提出疑问。整个经济学界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和作为它的基础的微观经济原理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原理应该是一套,而不是两套。”
5.综合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
根据研究范围,可以分为综合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
综合经济学全面反映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理论经济学。根据内容深浅不同,又可以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高级经济学等不同层次。初级经济学通常以文字叙述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辅以必要的集合、代数等初等数学描述。中级经济学反映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内容,并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对策论等高等数学加以描述。高级经济学则往往因派而异,内容差别很大,有的会使用泛函分析等相当高深的现代数学方法。
分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不同分支,有偏重理论的,但大多重在应用,也叫应用经济学。诸如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此外,几乎每个部门或专业都可以有自己的经济学,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这些分支都是研究经济学在某一特定领域里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