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中间道路学派:第三条道路理论
所谓中间道路学派,是介于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之间的一种学说或思潮。中间道路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1938年美国前首相麦克米兰出版了《中间道路》(The MiddleWay)一书,提出走中间道路就是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调节,这种受到调节的资本主义不仅使经济得到发展,还将为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造成了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中间道路学派以“第三条道路”的面目出现,对西方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其理论被布莱尔、克林顿、施罗德等政界人士所实践,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
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政策主张包括:第一,在政治上实行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倡导政府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国家不应当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发布者,而是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调节人。国家要鼓励社会力量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而政府则侧重于在法治、民主、高效的前提下协调各部之间关系,引导国家目标的实现。第二,在经济政策上奉行“市场社会主义”信条,模糊所有制定位,摒弃国有化政策,走一条有别于自流放任和国家干预的新的混合经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如何在全球化形势下实现充分就业和高速增长。第三,在福利政策上,主张把社会福利国家改为社会投资国家。第三条道路理论放弃过去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在经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24]。
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实践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府中都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调节该国在特定阶段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而采取的回应措施。三种理论及其实践形态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循环往复、交替出现,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三大理论争论的中心。[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