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休闲化
一、背景
(一)目的与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文化休闲活动日益丰富,休闲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显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度的重要内容。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我国休闲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也与和谐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相吻合。休闲城市建设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一个方向,成为衡量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而城市休闲化质量则是我国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
我国有关城市休闲化的研究可以说是伴随着杭州“休闲之都”的提出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城市休闲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关城市休闲化质量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与急迫。
从研究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在有关城市休闲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外,对城市休闲化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纪初期工业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代表性观点是1933年发布的《雅典宪章》,指出居住、生产、休闲和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四大基本功能,明确提出了休闲是城市的基本功能,[11]至今仍对城市休闲体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以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为代表的大型休闲文化设施纷纷建成,标志着西方国家城市休闲化建设逐步兴起。Geoffrey(2007)指出,休闲城市首先为市民提供高的生活质量,有美味食物,能与自然接触,有艺术的和历史的保留,能运动,有节假日、露天市场和其他休闲带来的令人愉快的事。[12]西方国家城市休闲化建设是在休闲成为居民生活常态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城市休闲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21世纪初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城市休闲化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魏小安(2009)构建了由基础性指标、市场性指标、专家性指标组成的评估体系。[38]王琪延(2010)认为,指标体系由城市环境休闲力、城市基础休闲力、城市核心休闲力(硬指标)、城市核心休闲力(软指标)四部分构成。[39]在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的方法运用上,郑胜华、刘嘉龙(2004)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杭州城市休闲化质量。[40]在城市休闲化质量空间分布方面,曹新向等(2010)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北京、上海、杭州等15个城市的休闲水平与实力,认为深圳、杭州等居民休闲主体意识较强;上海、厦门等城市休闲环境适宜;北京等休闲基础较扎实。[41]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休闲化质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休闲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具体进行深入定量分析的较少。同时,现有研究存在的缺陷,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量少面窄,导致评价不够全面;二是在评价指标中列入了主观评价内容,使得一些评价结果与社会共识产生差异。基于此,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的评价体系,确定了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对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进行比较全面的测度与分析。
开展城市休闲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贯彻十八大精神,增强居民休闲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提升人民幸福感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根本。近年来在杭州、成都的实践表明,休闲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影响力、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大众旅游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我国将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休闲意识,提高国民休闲参与度。
(2)优化城市建设观念,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休闲城市的建设以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为主,这与传统旅游设施以异地游客为目标服务群体的观念不同。通过对城市休闲化功能的升级,能够直接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3)完善城市休闲化研究范式,为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实证支持。本项目将从城市发展各个方面挖掘城市休闲化影响因素,论证城市休闲化的必然性、重要性,以及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推动城市休闲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城市休闲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4)为休闲城市建设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及提升路径。通过研究深化对休闲城市理解,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休闲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借助通过质量测度后获得的研究结果对国内城市休闲化发展类型做出划分,提炼并总结不同城市或地域间的地区差异以及各自发展规律,以此协调中国城市休闲化的整体发展格局。
(二)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休闲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涉及众多方面。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城市在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阶段以后,就将进入一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居民消费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发展时期。基于城市休闲化的认识,有关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内涵大致可以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反映城市绿地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交通承运能力等公共基础服务水平的质量。二是表现为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可自由支配收入、出游率、休闲娱乐消费支出水平等基本现状。三是体现出一个城市休闲娱乐设施的数量、餐饮娱乐服务业收入、饭店及旅行社的规模、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等产业服务水平。四是显示出一个城市拥有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休闲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获得国家层面的荣誉称号等资源的拥有,休闲资源的拥有程度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城市休闲化质量反映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型与变迁过程中城市休闲功能发挥作用的衡量标准和要求。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基本特征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以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立足点,首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居民,其次才是外来游客;另一方面,城市休闲化是以优化休闲产业结构为目标,完善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促进休闲方式由满足型向享受型及发展型转变。
二、指标依据和内容
(一)依据
作为一个客观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到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条件及行为,还要考虑到城市休闲功能的外向型特征,及城市满足外来游客的观光及其他相关需求,从而确保休闲城市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考虑到就休闲功能的服务对象而言,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是休闲城市发展的主体,因此指标构建更多地考虑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指标内容,并同时兼顾外来游客的旅游观光与度假需求所应提供的休闲供给及其需求行为。为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本研究着重学习和借鉴了以下文件与材料。
(1)关于文件,主要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央文明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全国爱卫会)等。
(2)关于研究成果,主要有《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等。
(3)关于年鉴,主要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中国商业年鉴》、《中国交通年鉴》、《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文化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体育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等。
(二)原则
1.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指标主要通过统计资料获取数据。本研究在各级指标的建立过程中,非常重视数据的可获得性、连续性和可比性。因此,指标设计详细具体,且主要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并尽量采用各地区统计口径一致的指标。
2.全面性和独立性
首先,评价体系必须综合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到城市休闲化评价的基础环境,供给状况,又要考虑到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消费水平和休闲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其次,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相关性小,不能够相互替代。
3.主导性和层次性
主导性体现在所选指标必须是衡量城市休闲化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些指标能够把握城市休闲基础、休闲供给、休闲消费、休闲特色以及休闲相关产业的总体状况,能够突出城市休闲功能和特色。层次性体现在所选指标应逐层分级且量化,力求使每个指标都能够反映城市休闲化发展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
除此之外,对涉及城市休闲化指标的解读,还将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评价目标的有限性。城市休闲化是一个动态和综合的发展过程,涉及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指数仅选择了4个方面的若干因素,没有涉及满意度和幸福度等研究领域。因此,本指数没有对4个方面的指数进行诊断性分析。其次,评价结果的相对性。中国地域辽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种统计年鉴的统计方法与统计指标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在休闲基础部分,许多城市尚未配备轨道交通,这对评价结果必然产生影响,所以评价结果是相对的。再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结果只是大致反映了各个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状况。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持指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并未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三)指标框架
构建城市休闲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两个基本要素考虑:一是城市休闲化核心载体——反映居民休闲消费质量方面;二是城市休闲化辅助载体——反映服务配套与资源支撑质量方面。其中城市休闲化辅助载体包括城市提供的公共基础服务、休闲服务产业以及特色休闲资源的指标。
(四)指标内容
本指标由国内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2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构建,专家学者的参与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大致确定了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即公共基础(LB)、消费能力(LC)、产业能力(LP)和特色资源(LF);二级指标62个,分别为公共基础部分14个、消费能力部分13个、产业能力部分19个,以及特色资源部分16个(见表5-1)。
表5-1 城市休闲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较之于现有的有关休闲城市评价的各种标准,本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希冀通过相关数据建构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测度标准。具体来讲本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性
本指标内容主要涉及四个大类,分别是休闲基础、休闲相关产业、休闲消费和休闲特色,指标体系共有四个层次,涉及四级指标子项共计90余项,相较于国内学者对休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指标是目前国内休闲城市评价体系中涉及面较广、内容较详细的指标体系。
2.全面性
首先,本指标既考虑到休闲城市评价的基础环境,供给状况,又考虑到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消费水平和休闲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其次,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相关性小,不能够相互替代。
3.客观性
为体现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指标数据均来自国家及地方统计年鉴,不涉及主观判断标准,因此,规避了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
4.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的休闲城市评价缺少一套可量化的方法及手段,在指标数据可得性原则的指导下,本体系的建构填补了上述空白,为我国城市休闲发展水平与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赋权
在以往相关研究文献中,计算权重通常采用主观判断法和客观分析法。前者通过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后者则通过提取统计数据本身的客观信息来确定权重。主观判断法对先验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受调查者往往以某种先验理论或对某种行为的既定认识来确定指标权重,所以使用主观判断法会造成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降低综合评价分析的科学性。客观分析法是通过对评价指标数据本身的客观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从而确定权重大小,其特点是客观性强,但其忽略了专家经验在确定权重中应用的重要性,赋权结果有时说服力不强。
本指标体系中指标较多,数据信息量较大,为避免数据处理的失真,因此,本文主要按照客观分析法,依靠可得性客观数据,并运用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的“差异驱动”原理,对我国36个城市的休闲相关变量进行赋权。[13]目的在于“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42]将指标变量数列的变异系数记为:
Vj=Sj/-Xj
其中:
(i=1,2,3,…,36;j=1,2,3…,62)
由此,变量的权重为:
(二)评价模型
变量集聚是简化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Leisure City Index,以下简称LCI)的有效手段,即指数大小不仅取决于独立变量的作用,也取决于各变量之间形成的集聚效应。非线性机制整体效应的存在,客观上要求LB、LC、LP和LF全面协调发展,产生协同作用。
本评价指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式构建如下评价模型:
式中,a、b、c、d分别表示公共基础、消费能力、产业能力和特色资源的偏弹性系数。
从(2)式中可以看出,该函数体现的是城市休闲化各变量指标之间的非线性集聚机制,强调了城市休闲化各指标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在指标数据处理上,由于评价指标含义不同,各指标量纲处理差异比较大,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各指标数值进行评价。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采用最大元素基准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将实际能力指标值转化为相对指标,即:
经过处理后的城市休闲化评价模型为:
总的来说,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的非线性组合评价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了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变量间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二是着眼于系统性观点,突出了评价变量中较弱变量的约束作用;第三,因采用了指数形式,导致变量权重的作用不如线性评价法明显,但对于变量的变动却比线性评价法更为敏感。
(三)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国家和省级有关管理部门公开出版或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为了准确测度和反映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本文选取了我国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了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的研究,并最终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本研究所有指标口径概念均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制度保持一致。
按照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要求,所有指标分为两类:一是正向指标,即指标数据越大,评价结果越好;二是逆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评价结果就越差。
四、实证分析
为了对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进行测度,首先需要确定城市休闲化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前文中(1)式计算出各指标变量的权重。其中,特色资源指标权重最高(37%),产业能力指标权重次之(33%),公共基础指标权重再次(21%),消费能力指标类权重最低(9%)。从四大类指标权重大小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类指标对城市休闲化质量影响的非均衡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特色资源和产业能力指标权重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休闲资源的品位度和丰裕度、休闲产业的广度对城市休闲化质量有显著影响,这两项指标在推进城市休闲化进程中起到前提和基础作用。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指标权重最低说明居民休闲消费水平对城市休闲化质量影响较弱,而居民的休闲消费水平高低则体现出城市休闲功能是否真正凸显。这一现象反映出目前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尚处于吸引和接待能力起主要作用的阶段,居民对休闲资源、休闲产业的利用能力尚且不足。
再进一步看,按前文中(3)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36个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具体得分。根据分值大小,进行如下排序(见表5-2)。
表5-2 2011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评价得分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表5-2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休闲化质量显示程度差距颇大。从单个城市比较看,城市休闲化质量得分最高的为北京,最低的则是西宁市,前者评价得分是后者的11.5倍。出现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的休闲特色资源和休闲产业能力远远高于西宁。此外,从大尺度空间城市比较看,尽管位于中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城市休闲化的质量得分较高,但从整体上讲,东部地区城市休闲化质量(均值25.917 5)要普遍高于比中西部地区(均值14.485 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失衡的基本特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分布的类别特征,根据各城市休闲化质量评价得分高低进行排列。同时,运用百分制等级划分法进行归类,等级以A为好(80~100),B为较好(60~80),C为一般(40~60),D为较低(20~40),E为低(1~20)(见表5-3)。
表5-3 2011年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等级划分
(续表)
如表5-3所示,总体上看,除了北京、上海以外,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休闲化质量处于较低和低的发展水平。以下对城市休闲化质量各等级进行简单分析。
(1)在A级城市一栏,目前尚无城市入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建设现状距离高层次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2)B级城市仅有北京入围。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极为丰富的休闲特色资源(28.5602)和完善的休闲服务产业体系(21.3363),特别是借助奥运会的举办极大地优化了北京的公共服务设施(13.3409),从而使北京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3)C级城市仅有上海一家。上海作为我国的工商业城市,其发达的经济水平为城市休闲服务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多样性和现代化的休闲服务设施。但因特色休闲资源的不足(8.5066),导致其休闲化质量略微逊色于北京。
(4)D级城市包括了重庆、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大连等11座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重庆虽地处西南,但城市休闲化质量较高,得益于其丰富的休闲特色资源(23.6988)和相对发达的休闲相关产业(7.4721)。深圳相对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7.6102)和较高的城市休闲产业能力(13.2350)为其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广州依托城市发达的经济和相对完善的休闲产业链(10.8307),城市休闲化质量相对较高。需要指出的是,杭州与成都的得分并不是很高,原因主要在于杭州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弱(2.9785),成都的休闲消费能力尚低(3.5733)。应该看到D级城市具备环境优良、经济相对发达等优势,具有进一步提升城市休闲化质量的潜力。
(5)E级城市包括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会城市和地处东南的厦门和福州。这些城市虽然同处一个等级,但是差异较大。其中,西安、厦门、昆明、哈尔滨和福州等城市的休闲特色资源(均值7.95263),明显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均值2.7612)。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的厦门城市休闲化质量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休闲相关产业发展能力指标较低(3.2336)。而中西部地区的拉萨城市休闲化质量却高于太原、南昌、合肥等城市,主要是由于拉萨城市特色资源指标权重较高(2.5762),从而拉动了与休闲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原因,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宁等城市的各项指标都较低。对于它们而言,要提高各自的城市休闲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结合2012年我国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研究结果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杭州、南京、成都、天津、大连等10座城市排名相对居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5座城市的指数蝉联排行榜前5位,而天津则由上一年的第12位,跃升至第9位(见表5-4)。
表5-4 2012年我国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数排名
(续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36个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评价指数分析看,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处于中上水平外,我国大城市的休闲化水平在整体上处于中下水平。这一现象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我国城市休闲化建设工作虽已取得一定进步,但是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高频度的日常休闲消费需求相比,与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度和满意度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2)从评价指数的关联性讲,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与城市休闲化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联性,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越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愈完善,城市休闲化程度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换句话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城市休闲化的质量。
(3)从评价指数所涉及到的城市空间分布看,位于我国各区域的大城市之间休闲化水平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即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休闲化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一分布格局与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现状基本吻合,也与我国城市化质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态势相似。[43]
(4)从评价指数排名变化看,凸显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012年有16个城市的排名比上一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占所评价城市总数的四成以上,其中,东部有5个(天津、沈阳、石家庄、广州、深圳),中部有5个(合肥、武汉、南昌、太原、长沙),西部有6个(西安、兰州、昆明、南宁、西宁、乌鲁木齐)。可以预计,随着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今后几年,评价指数的变化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强,而中西部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的提高及质量的提升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亮点。
(二)对策建议
在休闲城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本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1)政府要重视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继续加强零售餐饮业的发展,稳定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和提升文化娱乐演艺业的发展。
(2)从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方面着手提升居民的休闲消费水平,并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与积极引导。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休闲服务设施配套,从而为城市休闲化发展服务。
(4)打造城市休闲特色。每座城市的休闲特色与氛围必须具有独特气质才能增强本地居民休闲活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凸显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竞争力。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
[2]黄德兴等.现代生活方式面面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48.
[3][英]约翰·特莱伯.休闲经济与案例分析[M].李文峰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1.
[4]黄德兴等.现代生活方式面面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48.
[5]徐海春.数字娱乐:各国竞折腰[N].国际金融报,2001-10-9(7).
[6]Graham.T.T.Next 1 000Year:The Big Five’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Futurist[J].Molitor,1999,33(10):14(chart,1c).
[7]Graham.T.T.Next 1 000Year:The Big Five’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Futurist[J].Molitor,1999,33(10):13(chart,1c).
[8][英]约翰·特莱伯.李文峰译.休闲经济与案例分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
[9]王铁崖.国际法资料选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150.
[10]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6.
[11][美]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M].章艳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12]黄德兴等.现代生活方式面面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50.
[13]海丽华.休闲教育:培养玩的能力[N].学习时报,2002-2-4.
[14]杰弗里·戈比.中国的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宁泽鲜、王兵.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0-15.
[15]徐明宏.休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16]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J].旅游学刊,2007(10):72.
[17]陈玉英.城市休闲功能扩展与提升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9:37.
[18]吕宁.中国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发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57.
[19]郑胜华,刘嘉龙.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3):96-101.
[20]魏小安.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C].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组委会,2007(未刊稿):5.
[21]王琪延.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未刊稿):1-2.
[22]孙志刚.城市功能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1.
[23]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78.
[24]张志诚.生产力经济学词典[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309.
[25]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75.
[26]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2(4):489.
[27]魏小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J].旅游学刊,2001(6):11.
[28]楼嘉军.上海中央游憩区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科学,2005(3):20-25.
[29]陈伯海.上海文化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938.
[30]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上海:上海市旅游局:2011:7.
[31][美]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M].黄光传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64.
[32]俞凯.全球最大会展中心落户虹桥[N].东方早报,2011-1-10(A6).
[33]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10),表9.6主要年份城市绿地情况.[EB/OL].http://www.stats-sh.gov.cn/2003shtj/tjnj/nj10.htm?d1=2010tjnj/C0916.htm.
[34]李萍.广东人心情没有上海人好[N].深圳商报,2011-2-24(A9).
[35]2010年5月份景区点评报告:上海景区游客满意度居首[EB/OL].中国旅游新闻网.(2010-06-09).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0/6/9/0609103243.htm.
[36]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上海:上海市旅游局,2011:7.
[37]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2010-02-12).http://www.gov.cn/ldhd/2010-02/12/content_1534612.htm.
[38]魏小安.中国城市休闲指数与休闲城市评估体系[D].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组委会,2007:5.
[39]王琪延.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2010:1-2.
[40]郑胜华.刘嘉龙.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3):96-101.
[41]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9):1695-1705.
[42]杨勇.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分析——ARU结构与影响因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53-60.
[43]王家庭,唐袁.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27-132.
【注释】
[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贡献率在国际上排名第2位。
[2]即1个带薪假期;2个黄金周(春节、十一);5个小长假(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和43个周末双休日。关于周末双休日,其中因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连休占用4个周末,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因连休用去5个周末,故剩下43个周末双休日。
[3]学者们关于休闲社会的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仅仅是指休闲时间总量的变化,还包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待工作和闲暇态度的变化。黄德兴等.现代生活方式面面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48.
[4]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的国家分类标准,人均国民收入低于8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876~3465美元区间为中低收入国家,在3466~10725美元区间的为中高收入国家,大于10726美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
[5]据1978年统计,55%的企业(30%的工人)还没有确立每周两天的休息制度。日本学者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闲暇生活尚停留在不成熟的水平阶段,显得贫乏。黄德兴等.现代生活方式面面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182.
[6]从国际上看,大致在80年代前后完成了这一转变。一是在旅游客源构成上,散客旅游者超过了团队旅游者,二是在旅游产品结构上,非观光旅游产品超过了观光旅游产品。
[7]《雅典宪章》(原名《都市计划大纲》).http://www.ytgh.gov.cn/html/zhishi/ydxz.htm.
[8]深圳在2007年的人均GDP已达到10628美元。
[9]雅典宪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57720.htm.
[10]HOPSCA是六大业态HOTEL+OFFICE+PARK+SHOPPINGMALL+CLUB+APARTMENT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概括缩写[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26830.htm.
[11]雅典宪章(原名《都市计划大纲》).http://www/ytgh.gov.cn/html/zhishi/ydxz.htm.
[12]Geoffrey godbye.Leisure and leisuer Service in the 21st century:Toward mid century.State College,Pennsylvania:Venture Publishing,Inc.
[13]本研究的评价对象选取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