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含义、题材与功能
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什么那么严重?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家庭是不是正在解体?社会的婚恋观发展趋势如何?大多数人都很关心这些话题,不论是否受过学术训练。然而,在看待这些话题时,社会学家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学家必须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这门课程就是为了我们掌握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
你是否接触甚至参与了社会调查呢?当我们漫步街头,可能碰到有人拿着问卷在拦住行人做问卷调查,或许直接被访问过对品牌商品的评价;当我们翻开各种社科期刊,比如《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或《中国青年研究》,等等,经常可以读到有关各种问题的大篇社会调查报告,就是在一些非专业报刊上,甚至在许多通俗读物中,我们也能不时看到“关于……的调查”这样的标题和字眼,文中经常会读到“据……调查”,等等。
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调查?科学意义上的社会调查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人们并未去细究。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做一项社会调查时,许多人往往就是凭着头脑中对社会调查的那一点点感性认识(不管正确与否、全面与否、科学与否),大胆地去干了。结果自然也都会有,其中不少结果还发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有的也送到了各级政府决策部门领导的办公桌上。可这些调查结果的质量究竟如何?它们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社会的现实呢?它们会不会歪曲了现实、误解了现实呢?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存在这类问题的如案例导入中的社会调查却随处可见。
劣质的社会调查会干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同时还会败坏科学的社会调查的声誉。因此,对社会调查的知识体系具有某种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既是动手做一项社会调查的前提,也是做一项高质量的社会调查与统计的前提。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社会调查是人们有目的地认识社会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调查技术的发展,调查机构趋向专业化,社会调查方法逐渐成为一门专供人研究和教授的学问,现代社会调查逐渐兴起。由于人们对这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的看法不同,因而对社会调查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
有人认为,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2]。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的名称、具体定义和知识体系的构成,不同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是,国内“社会学界对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了某种共识”。这种共识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几乎所有这类著作中都将社会调查方法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划分为方法论、基本方式和具体方法及技术三大部分。(2)几乎所有这类著作中都将社会调查方法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方式划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四种类型。(3)大部分著作中都把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作为社会调查或社会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4)几乎所有这类著作中都遵循着从选题开始,直到撰写调查报告为止的完全相同的逻辑程序。(5)大部分著作中都将社会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划分为选题、准备、调查、研究、总结五个阶段。(6)几乎所有这类著作中都包含着测量、抽样、问卷设计、统计分析这几个关键性内容。
我们认为,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调查对象或调查地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过程或活动。其中,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问卷、访问或观察三种。社会调查不仅包括以调查研究为代表的定量社会调查,还包括以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社会调查。
同时,在社会研究方式体系(见图1-1)构成中,调查研究与实地研究的社会学学科性最强,文献研究是各个学科都采用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在社会科学中主要为心理学、教育学等采用。因此,作为社会调查方法的课程内容体系,我们不宜将实地研究的教学排除在外。实地研究要深入实地,要接触研究对象,要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甚至都要用到访问的方法。
图1-1 社会调查在研究法中的位置及其主要内容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人类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调查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概括地说,我们从与社会调查相关的人群的角度来看社会调查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下述三大类: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这种资料既包括某些人口统计方面的内容,比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等,也包括人们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比如,家庭构成、居住形式、社区特点,等等。这类题材客观性很强,在社会调查中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比较容易,较少出现问题。并且,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都或多或少地包括这一题材中的内容。
(2)某一人群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社会行为的活动。即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每天几点钟上班、每周看几次电影、在家中谁辅导孩子学习等。这类题材也是客观的、事实性的,它通常构成大部分公共调查的主体内容。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怎么看待离婚现象、人们对住房制度改革有什么意见、人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类题材属于观念性、主观性的,是构成各种民意测验、舆论调查、社会心理调查的主要内容。在其他一些类型的社会调查中,它往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三、社会调查的功能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自觉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调查是正确了解社会的基本途径
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人们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书本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但是,只有通过社会调查,人们可以超越自身实践经验的局限性,获得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可以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比如说,要考察有关离婚政策就要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中的离婚现象,就必须首先对目前社会中离婚现象的状况有一个客观的、整体的了解。必须先弄清离婚现象普遍到什么程度、离婚者有哪些背景特征、离婚现象在总体上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而通过进行一项社会调查,我们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出离婚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中的普遍程度,在城乡两种社区之间的差别,离婚者的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分布、职业分布以及结婚时间长短的分布等基本情况。这种客观的、精确的,并且是多方面综合的描述,能较好地帮助我们从多种因素、多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
2.解释功能:社会调查是正确掌握社会机理的基本方法
如果说,社会调查所具有的这种描述状况的作用可以理解成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这类问题的话,那么,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可以理解成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问题了。显然,这一作用比起单纯地描述状况就要更为深入一些。它使得社会调查能够被广泛地用来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比如,在上面离婚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深入探讨夫妻双方的年龄差与离婚行为间的关系,探讨夫妻双方在收入上的差别、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与离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和理解离婚现象的目的。尽管社会调查的这种解释作用,或者说探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作用还赶不上实验法那么有力,但是,它作为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远比实验法行得通、办得到的社会研究方法,备受各类研究人员的青睐。尤其是随着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在探究现象间关系方面的威力和作用也将越来越强大。
3.预测功能:社会调查是预测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保证
除了对过去的和现在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外,社会调查还可以对社会政策实施绩效及社会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要以对这一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为基础。还是以上述的离婚现象为例,当研究者对离婚现象的现状、特征,以及当事人作出离婚决定的各种原因有了较清楚明确的认识后,他就能依据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或条件发展变化的趋势,对未来社会中的离婚现象作出一定的预测。如果调查表明,开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离婚比例较高,脑力劳动职业中离婚比例较高——描述作用的体现;同时,如果调查还表明,导致人们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与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相伴随的观念更新,以及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密切相关的个人自主意识增强——解释作用的体现,那么,就可以预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心理环境的进一步宽松、人们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中的离婚现象还将进一步上升——预测作用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