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与类型
分析单位是研究方法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我们在社会调查中,把被研究的对象称为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分析单位是研究对象的具体界定,而研究对象是研究关注点的载体,在统计分析中称为案例。分析单位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于分析单位并没有限制,一般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包括:
个体。个体是社会调查中最常见的分析单位,任何个体都可以成为分析单位,如学生、教师、单亲家长、未婚妈妈、农民工等。如我们研究发现,在婴幼儿时期受父亲关爱越多的孩子越聪明,其分析单位是个体,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孩子”,至于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是修饰这个关键词的;学历水平越高的妇女生育意愿越低,分析单位就是“个体”,而不是家庭,因为研究的是关于妇女的生育意愿。不过请注意,我们在对个体进行分析时,最终的目标不是个体,而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通过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来发现群体运作的社会动力。如从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来看,父亲要在婴幼儿时期给予更多的关爱;要解决生育水平高的问题,可以从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来着手。
群体。群体同样也是社会调查中常见的分析单位之一。如研究“80”后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婚恋观念的异同,分析单位就是群体(不同年代的两个农民工群体)。把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不同。如我们研究家庭是否和睦对小孩成长的影响,这时分析单位是群体——家庭;如我们研究小孩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家庭是否和睦,这时分析单位就是个人。以群体为分析单位和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很类似,但描述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如准备研究“未成年人团伙的越轨行为”和“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前者主要是从越轨的角度分析比较不同未成年人团伙的特点和类型,研究中,既可以分析不同未成年人越轨团伙的特点和它们内部的结构以及团伙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也可以比较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未成年人越轨团伙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差别等,其分析单位是群体;后者主要是单独研究某个特殊的团伙内部成员的越轨行为不和其他团伙进行比较分析,那么它们的分析单位就是“个人”。以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群体的特征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群体的特征可以从其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如可以从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成员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犯罪手段等来概括出未成年人犯罪团伙的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群体的特征和个人的特征是不同的。以未成年人犯罪团伙作为分析单位时,可以用团体的规模、结构等作为描述团伙的特征,但却不能用同样的特征去描述团伙中的个人。分析单位的层次越高,它所能使用的分析单位也越多,在对群体内部的分析中是可以采用“个体”作为分析单位的。如研究者可以说“具有个人魅力的领袖所领导的团伙具有更高的凝聚力”,但是不能说“凝聚力比较高的团伙领袖要比凝聚力比较低的团伙领袖更具有个人魅力”。因为这样的描述,实际上是把分析单位由“群体”降低为“个人”。
组织。作为科学研究的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如企业、学校、军队、行政单位等,如《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1]的分析单位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业委会;也包括非正式组织,如“地下钱庄”、俱乐部等。把组织作为分析单位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组织成员来获得组织的特征。如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组织,我们可以用家长的职业、收入、社会声望等来描述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从而研究得出,上流社会家庭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下层社会家庭子女长,这时分析单位是家庭。如果我们的问题是,哪类孩子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平均来说,家庭社会地位高的长,家庭社会地位低的短,这时研究的分析单位就是个体,家庭社会地位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组织与群体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因而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有关,但是组织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还是不同的。组织是一个层次更高的分析单位,因而在具体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作为分析单位,但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做结论时,仍然要以“组织”作为分析单位。否则就有可能把分析单位降为“群体”或“个体”。研究者可以说“存在一些非正式团体的组织要比只有正式团体的组织更具有工作效率”,但是不能说“组织中的非正式团体对工作效率有积极影响”,因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以“群体”作为分析单位,它要研究的问题是“非正式团体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社区。社区是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其概念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城市与乡村就是两个不同的社区,但是作为分析单位的社区概念一般不是很大。通常一个街区、小区(里弄、胡同)、小镇、村庄都是典型的社区。研究者也可以以城市为分析单位,比较不同城市之间文化上的差别,如“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比较研究,如果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研究两个城市的文化、居民的行为模式等,那么它的分析单位就是城市。社区是一个最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因此它在具体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和“组织”这样一些分析单位,但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一般用于对社区内部特征的描述,对不同社区进行比较和分析时,分析单位就应该是“社区”。
社会产品。社会产品即人类行为或人类行为的产物,或者说是社会事实,比如,仪式、互动、日记、文物、制度等。迪尔凯姆指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的《自杀论》通过自杀率对自杀这种现象的统计分析,使其变成一个“社会事实”,从而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寻找结构性因素,从而否定了自杀作为个体心理表现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考察不同时期的口号标语的内容,来描述和解释口号标语内涵的变化过程,也有对日记这些社会产物进行的研究[2]。
二、区别分析单位与观察单位
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和观察单位(或者说调查对象)不一定是同一个单位。如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分析哪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比较好,这时候的分析单位是每一个学生,观察单位也是单个的学生。而要研究家庭的政治观点和导致离婚之间是否有关系时,观察单位是每一个丈夫和妻子,而分析单位则是家庭。
分析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调查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分析单位的确定是否得当关系到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如夫妇年龄差是婚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一个调查中所有夫妇的年龄差经常使用平均的夫妇年龄差表示。问题是如何来根据普查的原始数据获得这个平均的夫妇年龄差?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先获得所有有配偶男性的平均年龄和所有有配偶女性的平均年龄,再两者相减,就可以得到平均夫妇年龄差。但严格来讲,这个差并不是夫妇年龄差,因为,夫妇年龄差的分析单位不是处于有配偶状态的个人,而是婚姻(涉及两个人的群体)。正确的做法是先对每一对夫妇计算他们的年龄差,形成一个新的变量,然后再对这个年龄差变量求平均值[3]。
有时如果不严格定义分析单位,就不可能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在郭志刚的早婚研究中就发现,如果以个人为分析单位,发现北京市男性早婚的数量是女性早婚数量的3倍,据这个结果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男性早婚者会比女性高这么多,但进一步以婚姻为单位时,发现男性早婚中有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甚至还有20%的早婚婚姻中女方结婚时已超过晚婚年龄,因而获悉北京绝大多数早婚婚姻都是因为女方年龄比较大而不能再推迟结婚的实际情况所引起的,这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三、方法论谬误
依据分析单位的口径,我们可以将研究分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事物的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经常是不一致的。经典的例子就是“谷贱伤农”,如单个农民勤奋劳作,粮食产量增加,则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的农民都很勤奋,农业大丰收,则会导致供过于求,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所以,我们在得出分析结果时,就不能简单地根据一个层次的观察材料推到另一个层次上去。
1.区群谬误
根据研究方法论的原则,将宏观单位的分析结果推论到微观单位时犯了“区群谬误”(ecological fallacy),也称为生态学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区位”指比个体大的群体、集合或体系,区位谬误是假定以区位为单位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在区位的个体中获得证实。
如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A城市人均收入比B城市低,并且A城市犯罪率比B城市高,由此得出结论,“收入越低的居民越容易犯罪”,就犯了生态学谬误。因为我们研究人均收入水平时是以城市作为分析单位,而研究犯罪时是以居民作为分析单位。何况犯罪的不一定就是经济收入少的居民。比如,在一次候选人的支持程度调查中发现,选民平均年龄比较小的选区比选民平均年龄比较大的选区更支持新经济政策,如果就此得出一个结论:年轻选民比年长选民更支持新经济政策,就犯了区位谬误,因为“选民平均年龄小或多”是作为某个区位的特征出现的,我们把选区作为分析单位,不能对选民作出结论。何况,在选民平均年龄小的选区里同样会有不少年长的选民也投票支持新经济政策。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冒着犯下区位谬误的错误,以此暂时作出猜测性的结论。
2.简化论
将微观单位数据的分析结果推论到宏观单位时犯了“简化论”(reductionism),也称为简约论、还原论。
简化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构成事物的若干个“元素”,整体等于部分的总和,因此,在对整体的研究中,只要取其一部分研究就可以了,最为典型的说法就是“解剖麻雀”。第二,可以把社会现象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几个方面,例如,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文化的,企图只用其中一个方面的特征解释和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强调自己解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意识到社会现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简化论在社会研究中经常表现为:第一,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或者说用比较低的(或非区群的)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在比较高的(或区群的)分析单位上得出结论。在形式上,与区群谬误正好相反。例如,主标题是某个省,甚至是全国农民问题的研究,但是副标题则是以某某村庄的研究为例。其分析单位是村庄,要解释的却是一个更大的社区(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国家。第二,用一组特殊的、比较狭窄的概念或变量来解释社会现象或问题。
简化论错误尤其在初学者中更容易出现。因为微观层面的数据较容易得到。如有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由此得出所有农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都很高。当然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也是简化论。如社会学家只考虑社会学变量(规范、角色、冲突等);经济学家只考虑经济学变量(需求、供给、价格等);心理学家只考虑心理学变量(人格类型、精神压力等)。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美国革命?是个人自由的共享价值观,经济殖民地位与英国的关系还是开国元勋们的狂妄自大?各领域中的科学家都想从各自的领域找出答案,认为某种分析单位或变量比其他的更重要或相关而对其他的可能则置之不理。例如,经济学家把13个殖民地作为分析单位,考察经济组织和各个殖民地的状态,用经济因素解释所有或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叫经济简化论;心理学家则选择领导者作为分析单位,探讨其人格特征,用心理学因素解释所有或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叫心理学简化论等。
因为人们对个体层次的特例资料很容易获得,如个人的态度、行为模式等,因而试图通过个人的行为模式等来作出普遍性的结论:如张三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十分富有的人,从而否认现在的一般模式,即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从而导致个体谬误。既然不能根据个人的特殊情况来对总体作出结论,同样也不可以根据对群体的观察来对个人作出结论。正如上面的例子,高学历才意味着高收入,张三学历不高,收入是否一定会低?
要避免简化论的错误,最主要是在选择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时,注意资料来源单位和得出结论单位的一致性,如做全国“三农问题”研究时,应该以全国作为总体,采用多段抽样方法获取调查对象,在全国选择比较多的农村作研究。此时,分析单位可以有很多个,但是仍然要注意资料的来源单位和得出结论单位的一致性。
3.生态学谬误和简化论推理上的错误
对生态学谬误和简化论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否定,不在于两者使用了推论,而是推理上的错误——将可错的、不严密的推论误解为是不会错的、严密的推论。两种谬论的来源,实际上都是将某一学科中所强调的因素无限推广。如生态学强调大环境对寓于其中的物种的决定作用,“大决定小”;而简化论则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其最基本要素的性质决定的,“小决定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