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工伤预防与康复
在工伤保险制度初创时期,优先解决最紧迫的工伤补偿问题,保障工伤职工的待遇支付,这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带有明显的善后处理的被动性。从保护劳动者最根本权益的角度出发,工伤保险还应重视预防工作的开展,从源头上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率,降低劳动者的工伤风险,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各国对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的问题给予了普遍的关注,逐渐形成了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这是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6.3.1 工伤预防
正确处理好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的问题,对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工伤预防的含义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的首要问题和任务。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和减低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和发生率,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工伤预防包括工伤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预防。工伤事故预防是指对突发性的外部事件引起的对人体的伤害的预防;职业病预防是指通过提高对职业卫生的认识、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和标准等一切可行的措施对因工作环境或工作性质而引起的职业病的防范。
在工伤保险体系中包括了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个部分。其中,工伤补偿是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初级目标,而工伤预防则是达到工伤保险目的的高级手段和途径。通过工伤预防可以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赔偿金额,从而降低企业缴纳工伤保险的费率,最终激发企业安全生产和加入工伤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功的工伤预防可以减少整体社会资源的使用和浪费,促进社会健康事业持续发展,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持续。
2.工伤预防现状
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政府一直都非常关注工伤预防。1929年国际劳工局就提出倡导各国建立由保险机构和企业单位以合作方式实施工伤预防。在第121号文件《工伤事故津贴公约》中规定,“每个成员国必须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要求实行工伤保险的国家,必须实施工伤预防。
中国在工伤保险中刚刚开始实施工伤预防,工伤预防制度和措施主要通过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奖励机制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来激励和监督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改善安全健康状况,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达到工伤预防的效果。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关于工伤预防的规定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目前已经有11个省市明确了工伤预防经费的支出渠道,积极开展工伤预防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还有部分统筹地区把安全生产奖励、健康检查、三级卫生预防体系、技术设备检测改造与工伤预防结合起来。
6.3.2 工伤康复
如果说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工伤补偿是工伤保险的第二项任务,那么最艰巨的就是工伤康复工作。这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践。
1.工伤康复的含义
工伤康复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一切可行性措施,通过对伤残人员进行治疗、训练等手段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体健康和正常人具备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工伤康复注重对事故和职业病发生后的善后工作的修复和完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工伤康复包括了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两个方面的内容。医疗康复主要是指通过医学上的治疗、语言训练、假肢安装、体能测试等手段恢复工伤职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正常人所应具备的劳动能力,为进行重新培训和就业以及重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职业康复是指对恢复身体健康的工伤职工结合其身体的潜在素质和再就业的能力进行就业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紧密相连,医疗康复是前提基础,职业康复是根本目的,是医疗康复的发展和完善,二者缺一不可。
2.工伤康复的现状
国际劳工组织对工伤康复一直非常关注。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社会保障标准公约》规定:工伤医疗“要着眼于保持、恢复和改善受保护人的健康及其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国家法律和法规要授权此类机构或部门保证向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就业培训和康复,包括免费的职业介绍”。1955年的《关于残疾人的职业介绍》、1964年的《职业伤害补偿》、1983年的《残疾人职业介绍和就业》等国际劳工组织的文件都对各成员国在处理残疾人就业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