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之上层建筑

社会之上层建筑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社会组织与个人思想有密切之关系。社会中思想之流行,即为该社会经济状态之写真,且此种流行之思想,必与当时特殊阶级之欲求相适应。上层建筑,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而造成,已如上述。
社会上层建筑_现代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之上层建筑

社会之政治的法律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皆依据经济关系而成立,复有维持经济关系之作用,兹略述于次。

社会之政治的构造最明显之表现,为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实产生于社会裂成阶级之后。国家为社会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当社会最初发生经济利害相反之阶级,因而陷于纷乱不可解决之矛盾状态时,国家遂成为社会之机关而产生。盖社会内部经济利害互相冲突之阶级,苟不欲自身永远从事无益之斗争,不欲社会随阶级冲突而消灭,则为缓和此冲突而成之社会秩序,即须有超社会之强力统治之,此强力即国家权力也。国家之成立,基于阶级关系,阶级关系继续改编,则政治上之支配与被支配之关系亦随而改编。古代国家建筑于奴隶制度之上,成为奴隶所有者支配奴隶之机关;封建国家建筑于农奴制度之上,成为封建阶级支配农奴之机关;近代国家建筑于工银奴隶制度之上,成为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之机关。国家随阶级对立以俱来,亦随阶级消灭以俱去。经济上人人平等之关系实现,政治上人人平等之关系亦随而实现。此政治与生产关系之关联也。

法律为保障财产之利器,为规定财产关系之章程。法律之普通观念,即在于说明所有权之范围。自形式而言,法律之任务在于社会的防卫,即在于保护生存之根本条件;自实质而言,法律之目的在谋阶级的防卫,即在于保护特殊阶级剥削下层阶级之特权。至于刑法原在防卫非人道的犯罪,而犯罪之原因皆起于社会,社会组织合理,则刑法上之犯罪必然减少。

道德即人类之社会的本能,社会之所以存在,实由此社会的本能所维持。如为社会而牺牲,如矢忠勇以拥护社会,皆为社会的本能,此即人类最高之道德。故道德之根源在人类生活。自生产力进步,人类萌有财产观念以后,道德思想乃生变化。人与人之关系,变为物与物之关系,社会裂成互相对抗之阶级,所谓“利他”所谓“互助”,发生根本之动摇。何谓善,何谓恶,殆无一定之标准。其结果,道德遂成为一阶级检束他阶级之空想的制裁之具。

宗教世界为现实世界之反映,与其分析宗教之神秘以发见现实之核心,不如考察各时代之现实生活关系,尤易推知天国之形态。自然力之崇拜适应原始社会;耶稣教适应于封建社会,新教适应于资本社会。信教自由之标语,即竞争自由之别名。故宗教之神秘,仅能借现实生活以说明之。宗教之作用,自其历史而言,直为一阶级驾驭他阶级之无形武器。异日生产关系改易时,宗教云雾必消散无疑也。

艺术为社会生活之神髓,为人类情感之具体的表现。人对于当代社会生活如有感想,必借艺术表出之。然人除对于人以外,决不能发生情感,人与人之关系变更,艺术自应因而改变。惟理想高尚之艺术,恒寄存于丰衣足食者之脑中,故艺术在过去社会为特权阶级所独占,成为少数有幸福者之世袭财产,无产贫民未能享受艺术生活之滋味。

哲学之对象在理解人生与自然之根本原理。哲学上一切观念,均胚胎于物质世界。社会为人自然之合体。社会之根基既建设于经济关系之上,则人生与自然之根本原理,惟有于经济关系中探求之。哲学之系统,系就常人之思想加以雕琢,组织而成。而思想须受环境之影响,人不仅不能以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关系,实则社会关系,转能左右个人之意识。故社会组织与个人思想有密切之关系。社会中思想之流行,即为该社会经济状态之写真,且此种流行之思想,必与当时特殊阶级之欲求相适应。故统治一时代人心之思想,常为统治阶级之思想。如此建立之哲学,即为特殊阶级之哲学。在科学昌明之今日,哲学已失其独立自尊之地位,所谓超自然不可解之神秘亦已完全揭破矣。

上层建筑,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而造成,已如上述。然上层建筑又能影响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此不可不知也。惟吾人应当注意者,社会之构造,恒受生产力之状态所规定,而其形式之变化,又受生产力之变动所规定,故上层建筑仅能成为经济之量的变化之助因,而不能成为经济之质的变化之主因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