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创造科学新知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美国高校着眼于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需求,十分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社区学院,都能密切关注本地区、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与政府、企业、社区密切挂钩,与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密切挂钩,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力求把知识变成能力,变成解决问题的智慧,力求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合拍,以适应美国社会现阶段及未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香说,发挥高校创造科学新知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美国高校紧盯着政府、企业、社会(社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最新需求或需求趋势,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项目,开展合作。使高校既得到了大笔的科研项目经费,又服务了市场需求、解决了问题。同时,在项目研发中,学校吸收了很多学生参加,促进了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的职业取向和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加州洛杉矶州立大学的太空望远镜实验室,承担了一部分国家空间实验室的研发实验任务,该校的工程电脑与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有机会去实验室学习和实验,与教授们一起参与整个研发过程。该校的太阳能车实验室和飞行动力推进实验室都是师生共同来做。蔡桂伍院长说:正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的学生深受欢迎。加州伯克利大学与联合国共同合作,承办国际会议,吸收很多学生参加整个项目的设计与组织工作,使联合国与大学两方面的优势得到发挥和互补,所参与的学生受益匪浅。
高校生源资格审查。美国高水平大学在审查生源资格时,除了看学生高中平均学习成绩和会考成绩的名次外,几乎通行着一种做法,就是要看申请人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他们不简单以学习和考试成绩取人,而关注申请人是否具备一种重要的潜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培养潜能。这也成为高水平大学对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重要政策导向。
实习制度与规定。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对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从事实习、社会实践以及参加学术调研活动等要求,从学时或学分上加以明确规定。只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和学历层次要求不同,使大学生实践性活动从制度层面得到保证。
建设好实验室。美国很多大学能够投巨资或与公司合作或千方百计争取个人捐赠的办法建设一流的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实验,体会和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广阔平台。
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关系。目前美国高校与企业尤其是所在地域的企业、行业之间发展出现千丝万缕、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如硅谷已成为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著名大学学生的实习场所、实践基地、就业和创业基地。学校的科研创新、学科专业的调整与发展,学生的学习成才与回炉再造,都和硅谷的高科技研发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并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态势。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的财务系与华尔街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他的人文学院与一些文化单位及博物馆有合作关系。
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美国一流高校在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具备国际化人才竞争能力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如斯坦福大学规定本科生中有条件的都要去国外实习10周左右。学校在国外建立了8所分校,主要为本校学生到异国学习、生活提供必要条件。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学生可申报感兴趣的项目,经批准后可以到国外从事调研活动,学校提供帮助与支持,学生回来要出研究成果报告。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到不同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并亲自参与研究和解决问题,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研究新问题的兴趣、能力和水平。正如斯坦福大学汉尼斯校长所说:现代企业正在国际化,学生也应当国际化,要增加学生国际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的求职更有机会。
学生参与教学科研辅助性工作。美国高校通行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科研辅助性工作和各种服务性组织机构的做法。如校内各类中心机构广泛招聘学生自我服务,学校提供勤工助学经费;教授聘用学生作助研、助教等助理性工作,费用从教授项目经费中支付。总之,学校、院系、教师和各种管理服务机构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工作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实际策划、组织与操作能力,增强了科研创新精神、学习探索兴趣和公益服务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