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社会评价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社会评价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项目成果被科技部和挪威外交部联合发布。这项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武文军、张玉斌主编的专著《甘肃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路》,计23万字,由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社会评价_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社会评价

一、《山村社会—西北高原山村社会发展动力研究》

该著作由刘敏撰著,200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黄土高原山村社会发展动力研究》的最终成果,也是他继出版《农村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中国不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等专著后又一研究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成果。该著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山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分“走进黄土地”、“黄土地的变迁”、“动力系统构建”、“发展始于足下”四部分。刘敏在其《山村社会》中提出了西北黄土高原山村社会发展的“二源动力聚合转换理论”,构建了“动力来源三段说”和“动力转换理论”,将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概括为三种类型,即区外动力嵌入型发展,内外源动力聚合型发展和内源动力扩张型发展。刘敏认为,由于长期的封闭落后,现代性因素积累的薄弱,传统的一切仍按照固有的逻辑在山村社会发挥着作用,因此,对山村社会发展来说,外源动力输入是前提,没有一定的外源动力的输入,其发展是不可能的,但外源动力的输入是为了激活内源动力,最终形成内源扩张型发展。《山村社会》的出版,是西北地区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刘敏先生及其学术群体长期坚持农村社会调查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而合乎规律的积淀与升华。陆学艺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这项成果不仅具有填补西北黄土高原山村社会发展研究之空白的意义,而且对于领导部门制定农村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二、《民族社会学》

该著作由赵利生撰著,2003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成果之一。该书对民族社会学的对象、视角、定义、特征与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并按结构、过程、控制的内在关系构筑了民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结构。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民族社会学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第二章是民族社会学引论;第三章是民族社会结构论;第四章是民族社会过程论;第五章是民族社会控制论;第六章是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该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一是较为系统地勾勒了民族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结构体系;二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了本土特色;三是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与思考,如以法律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秩序论、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迟发展与民族社会发展等;四是对以往的民族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分析与对策。

该著作2005年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并被省外部分院校列为研究生入学或在读必读书目。

三、《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调查研究——甘肃、青海、宁夏项目区》

该项目由陈文江主持,是中国外交部、科技部和挪威外交部联合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围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开展了涉及除西藏外11省区的城乡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采取PPS抽样,共调查城乡居民44000人,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调查资料。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是大型数据报告《西部人民的生活》。该项目成果被科技部和挪威外交部联合发布。

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小康之路研究》

该课题是2002年教育部百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重点项目,由武文军任课题组长,兰州市社科院科研人员张玉斌、冯小平、贺永泉、张金生、邓生菊、韩晓东、柴作军、王槐义和市政协研究室李克义、王永岭等人参加,兰州大学教授、著名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专家杨建新担任课题组顾问。该课题从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提出后,开始立项研究,历时八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课题组人员除了收集有关小康建设、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统计资料、文献资料以及各级政府的战略规划外,还深入到省内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小康建设水平,获得了大量反映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资料、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小康建设中的成就、问题、差距,根据党的十六大的战略决策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着重研究和分析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基本要求、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建设方式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这项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武文军、张玉斌主编的专著《甘肃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路》,计23万字,由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五、《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该项目由岳天明主持完成,是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等级为良好。该项目将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中,构建了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和运行机制,充分展示了民族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咨政价值,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西北民族社会的和谐运行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政策上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增促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减缩西北民族地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代价。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对于人本理念,能摒弃无民族社区发展的社会发展、无明确取向的自然进化式发展和以温饱为中心的低度发展等传统的或无序的发展观念,使民族社会的发展落脚于民族社区发展和民族社会成员发展的基础上。

六、《东乡社会研究》

该著作由陈其斌撰写,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成果之一。《东乡社会研究》突破了以往对东乡族的研究多侧重族源和民俗方面的传统,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东乡社会的形成、发展、运作等方面,除了对东乡社会构成、婚姻问题、社会组织等进行研究外,研究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东乡社会的经济问题,二、教育问题,三、宗教问题。该著作以民族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为主,辅以历史学的文献研究法,对东乡社会的实地调查和思考比较深刻、透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敏 赵利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