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理解

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理解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理解——刘纲纪先生访问录[日]山口 勇今年2月24日,我去上海以西、距上海700公里的、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见到了刘纲纪教授。自然科学的唯物论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唯物论,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成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物质的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
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理解_刘纲纪先生访问录_刘纲纪文集

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理解——刘纲纪先生访问录

[日]山口 勇

今年2月24日,我去上海以西、距上海700公里的、中国中部最大的(700万人口)城市武汉,见到了刘纲纪教授(武汉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所所长)。早就听说武汉大学是一所可以跟厦门大学相比美的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果真名不虚传。武汉大学的美,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只是面临那个又美又大的东湖,而主要是美在其建筑上。据说,校舍和教学楼都是由世界著名的设计师设计而建的,是以青绿色的石瓦为基调,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于一身,使人感到这些建筑的构造和色彩的配置是极艺术地凝结在一起的。在校园内还有一排有50年树龄的樱花树,据说现已成为武汉的名胜之一。刘纲纪教授非常感激我在本杂志上对他的论文的介绍,还特地把我作为哲学系的客人为我开了欢迎会。

我曾经从研究中国实践唯物主义·主体性问题论争的角度,把刘纲纪先生作为这一论争中引人注目的主要人物、实践本体论的代表作了介绍。但是,刘先生的研究中心是美学。在去中国访问之前我曾写信给他,他给我家寄来了他的《艺术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美学史》这本书,虽然是和李泽厚(原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的著名学者)共著,实际上几乎是由刘纲纪一个人完成的,这一点是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从李泽厚自己所写的美学史中看到的。另外,在中文大学读李泽厚的论文,觉得他从美学的观点出发论述主体性的论文很有意思。于是,我试着向刘先生询问了几年前离开中国的李泽厚及那以后他们的关系。原来刘先生和李先生从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学生时代起就一直是好朋友,现在还维持着这种关系。

这次访问的目的是想让刘纲纪教授谈谈他所理解的物质的哲学概念和实践本体论的内容。因此,在和刘纲纪教授会谈时,我拟了几个题目,会谈就是按照这些题目进行的。主要题目如下:

A.哲学原理领域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概念,作为哲学概念的“物质—自然”

2.“哲学根本问题”、“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的评价

B.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问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不可能的)和环境问题、人口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社会经济的未来问题

3.关于“文化的市场化”

①怎样看待《文化市场指南》这样的书的出现

②中国的知识分子怎样看待日本、美国的大众文化进入中国的问题

关于A的1,由于我写了一页左右的笔记,对刘纲纪先生的主要观点(本刊43、44号所介绍的论文原文)作了概括,并提出了三个问题,所以,在具体讨论时,这一部分占了大部分时间。另外,由于我曾经接到过岛崎隆教授(一桥大学·哲学)有关刘纲纪教授论文的信,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顺便把岛崎教授对刘论文的疑问(“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和早期卢卡契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有何区别)也提了出来,问了刘先生的意见。这里,我想把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作一下报告。前半部分是在1994年2月26日,刘纲纪先生和两名美学研究生来我房间(武汉大学外国人宿舍)时所进行的访问谈话内容的整理。谈话是用中文进行的,听不太懂的就请那两位学生用英语解释一下。实际上在谈话时,由于我的中文还不行,在加上准备的还不算充分,谈话没能得到充分沟通,两个人所谈的内容有对不上号的地方。但是,在把它变成文章时,我按着谈话的内容加上了4个小标题,删除了和这些标题不相符的地方以及重复的地方,修改了因没听懂而造成混乱的地方,在内容上作了加工。尽可能做到谈话不重复、与主题不冲突。在听谈话录音时,我还请中国留学生帮忙修改了一些听错的地方,力求忠实地再现刘纲纪先生谈话的内容和主旨。这篇报告(及其中文译文)我准备不仅在日本发表,还想让刘纲纪先生和这几年来和我交流的中国的哲学研究者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的哲学工作者)看一看,并期待着这篇报告今后能成为本杂志上的日中哲学研究者们的讨论素材。后半部分,我想一边对刘纲纪先生的见解进行解说,一边阐述我的意见。

一、刘纲纪先生访问录

(1)关于卢卡契的自然辩证法否定以及自然界的基础地位

山口:我在日本的哲学杂志(《唯物论研究季刊》43、44号)上,用“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概念”这一题目,介绍了先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的论文。先生在这篇论文中,不同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那么,就请先生从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概念开始吧。

刘纲纪: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不是自然科学的唯物论,而是历史唯物论。自然科学的唯物论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唯物论,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成立的。马克思的唯物论,和马克思以前的自然科学的唯物论不同。法国的爱尔维修和狄德罗以及德国的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都是自然科学的唯物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恩格斯和列宁没有弄清楚自然科学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区别,常常混淆了两者,带来了很多混乱,比如物质概念。

山口:先生把马克思哲学规定为“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那么,在谈“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时,应怎样来评价自然辩证法呢?青年卢卡契否定自然辩证法。先生怎样看呢?一桥大学的岛崎隆教授绐我来信,他认为先生的见解和早期卢卡契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以及日本的“唯物史观主义”差不多,先生的意见如何呢?

刘纲纪:包括卢卡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否定自然辩证法,否定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唯意志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物质的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马克思本人非常强调自然界的基础地位。费尔巴哈也曾强调这一点,说人不能离开太阳而存在,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的这一思想。卢卡契的问题在于他把马克思黑格尔化,很难懂。但是,卢卡契是一位有创造性的、深刻的思想家。不过,他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还不能算作全面。

山口:那么,你是怎样评价“自然辩证法否定论”的呢?

刘纲纪:我不否定自然辩证法,因为我把自然界当作历史的前提。正是在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这一点上我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同。我非常强调自然界的意义,这对解释后来的海德格尔的生命哲学也有具体的意义。这一点还同中国哲学有关系,中国古代哲学,比如《周易》就十分强调自然的作用。马克思给予自然界以优先的地位,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由于脱离了马克思,所以不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斯大林论述了抽象的物质,列宁阐述了客观实在,但最重要的还是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三层含义

山口:先生在论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的三层含义。请先生就哲学的物质概念再谈谈。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作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自然物质。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作自然物质的东西。这是物质概念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和经济学相关的物质、在谈物质生产时的物质。所谓和物质生活生产相关的物质是指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物质生活的生产的物质是和自然界分不开的。这是满足和精神生活相区别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脱离自然来理解物质生产中的物质是不可能的。这是通过自然而被生产、满足主体需要的作为生产物的物质。在物质生产中的物质其含义还是自然物质,但是和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东西。

山口:关于物质概念的第二层含义,我在笔记中写下了如下疑问:“生产物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质’,是人化自然”,而且,“在艺术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作为素材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作品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应该把作品理解为人的精神的对象化和作为素材的物质的统一”。这样,这个物质的第二个含义就应是和单纯的自然物质相区别的“人化自然”。

刘纲纪:人化自然是属于另一个层次的问题,它是指被物质生产所改造的自然,产品是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的产物,与非人化自然相区别。

山口:先生在论文中,把“精神观念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的“物质”规定为物质的第三层次,关于这一点,请先生再谈一谈。

刘纲纪:物质概念的第三层含义是把物质理解为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概念就是指客观实在。但是,马克思所讲的物质概念是指自然物质。客观实在这个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像国家权力、社会制度之类也是客观实在,上海正开发的浦东也是。这些东西首先具有客观性,其次是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列宁的客观实在概念既包括自然存在也包括社会存在。所以,客观实在概念实际上是指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客观性。在这里,物质概念和客观实在被当成同一个东西。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本体论就成了一个本体是自然界、一个本体是社会存在的二元论。因此,列宁的客观实在概念有很大问题。作为哲学概念的物质虽然和精神、意识相联系,但仅靠自然物质很难说明精神的产生与变化。尽管自然物质是精神产生的前提,但没有劳动人就不能存在,人不存在也就没有人的精神。脱离劳动来谈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自然科学的唯物论。正是在“具有意识的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这种实践观点的前提下,马克思从自然科学的唯物论走向了历史唯物论。他从自然科学的唯物论那里继承下来的只有“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这一条,其他的都加以改变或丢掉了。

山口:国家权力、社会制度等虽也是客观实在,但并不能把它们与自然物质相混淆,也规定为物质,这一点通过先生的说明我明白了。但是,联系物质的哲学概念,先生怎样说明社会制度的物质性呢?与此相关,请先生说明一下自然概念和物质概念。

刘纲纪:我们过去所理解的物质是非常暧昧的概念。在斯大林那里物质的地位很高,但物质本身是一个抽象。在某种程度上,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样。物质的地位很高,物质决定一切,物质代替了自然界。但脱离自然界不可能有物质。斯大林轻视自然物质和自然界,导致轻视人的物质需求。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不谈物质利益。从这一点来看,斯大林的哲学根源在于物质的抽象化。不过,我并不全面否定斯大林哲学。斯大林在政治上是集权主义,在经济上是计划经济,斯大林哲学就是为了论证这些。在斯大林那里,物质概念的地位非常高,物质决定一切。实际上,这个物质就是斯大林。(笑)

(3)关于“自然史过程”的含义与卢卡契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山口:在读先生的论文时,我产生了以下疑问:先生虽然谈到了自然物质以及作为物质第二层含义的和经济学相关的物质,但并没使用人化自然这一用法,这会不会把生产物也还原为“自然物质”呢?先生是怎样考虑的呢?

刘纲纪:这个问题和我的物质概念的三层含义理论相关。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必须回到马克思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即自然物质。首先要承认自然物质,然后才好谈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在马克思那里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人化概念包含社会化的内容,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中的自由相联系。

山口:和先生的物质概念相关,马克思曾把资本主义理解为自然史过程,并且是从这一理解出发来写《资本论》的。先生对此怎样理解呢?

刘纲纪: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史过程的含义很广。当然,自然史过程包含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的含义,但主要意思并不在这里。其主要意思是指历史的必然性,即不依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必然性领域。也就是说,自然史过程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客观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自然界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尔后,在《资本论》中,特别集中地阐述了劳动者要劳动就离不开自然界。但《资本论》所说的自然史过程是指一种客观必然性,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必然性。

自然物质是物质的哲学含义,人类精神的物质基础是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自然物质,这是人类精神的前提。在谈及人类精神的物质基础时必须谈到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概念在自然科学唯物论中不存在,在自然科学唯物论中只有自然物质概念。

山口:先生的物质概念的中心是什么呢?

刘纲纪:我的意见是,作为物质的第一个含义的自然物质与作为物质的第二个含义的物质生产中的物质两者都具有哲学意义,后者更重要。说自然物质具有哲学意义是就它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言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讲到的自然物质就包含本体论的含义。因此,这两个物质概念都具有哲学意义。马克思的哲学贡献在于用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说明精神。但我不同意卢卡契的社会存在本体论,而主张实践本体论。因为,社会存在是从哪来的?它只能是实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劳动、实践。本体是实践。社会存在是变化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存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存在是不一样的,原因在于劳动是变化的。如果把社会存在看做本体的话,这一变化就无法说明,而且很容易把社会存在看成是凌驾于人的主体之上、实践之上的东西。实际上,社会存在是人创造的,不仅是社会存在从外部规定人,人还可以改造、创造社会存在。从这点来看,卢卡契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仍带有否定人的主体性、陷入机械论的特点。设定一个不受人影响的社会存在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点后来被斯大林所利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赞成社会存在本体论,而主张实践本体论。

(4)“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理论的三个要点

山口:先生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的人本主义,对此,在中国有什么反响以及现在先生的意见如何?

刘纲纪:在中国哲学界也遭到了不少批评,但到现在我还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包括三个要点,一是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二是实践,这个实践不是精神劳动,是物质劳动。黑格尔讲的劳动是精神劳动。我的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实践,并不是实证主义者杜威所说的实践。他所说的实践本质上是精神活动。我讲人的解放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意思是以人为根本。但我的人本主义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其他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人的解放。马克思的所有哲学、经济学研究的课题最后都集中在这一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最彻底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主张哲学应以人为中心,而反对以物质为中心。

山口:在中国的实践唯物主义论争中,先生是主张实践本体论的。先生为什么不主张实践唯物主义,而主张实践本体论?

刘纲纪:我的“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的实践的人本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不同的。我的主张包括实践唯物主义,区别在于我强调人的问题的重要性。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归宿是人,我的说法正好强调了这一点。实践唯物主义最后强调的仍是唯物主义,而不是人。实践唯物主义不能准确概括马克思哲学的特点。而我自以为我的提法则能够概括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人本主义。仅仅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这是狭窄的。马克思哲学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论证人的解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提出了与人的问题解决不可分的、作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哲学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用人本主义,而反对仅用唯物论来概括马克思哲学。前面我强调了自然物质与人类实践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再加上这里所说的“人的解放”,构成了我的主张的三个要点。

山口:先生的“以物质的自然界为基础”与实践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先生是实践本体论的代表人物……

刘纲纪:我并不全面否定物质本体论,马克思是以自然为前提的,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能存在。在问到世界的本体是什么时,我的回答是自然。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物质本体论是正确的。我所说的实践本体论仅限于人类社会。但是,物质本体论必须要发展到实践本体论。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虽然以自然物质为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本体并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的实践。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社会的本体是自然、或者说是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物质。不能把人的本体归结于自然物质,否则与动物毫无区别。人类社会的本体是实践,但这个实践不能脱离自然界。总之,我所说的实践本体论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并不适用于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物质本体论必须要发展到实践本体论,从物质本体论发展到实践本体论正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不看到马克思的这个贡献,而主张物质本体论、自然科学唯物论,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

(下略)

(原载日本《唯物论研究季报》第49、50号合刊,1994年8月出版。中译本由山口勇先生提供。收入本书时,个别字句、措词略有改动,意思则完全保持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