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觅踪
街亭,因其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因而成为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关隘。
三国时,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还都洛阳”的大业,曾六出祁山,讨伐曹魏。首次出征,蜀军大将马谡奉诸葛之命,先期占领了街亭这一战略要冲。魏派大将张郃率军阻战。于是,街亭变成了蜀魏两军争夺的焦点。因镇守街亭的马谡刚愎自用,结果使街亭失守,造成了蜀军退守无踞的局面。诸葛亮被迫撤军汉中后,先斩马谡以谢天下,后自贬三级以示惩处……从此,街亭便名垂青史,成了无数炎黄子孙扼腕寻访的史迹。
去年初秋的一天,我有幸踏上了古略阳县置地——今秦安县陇城乡。及至入镇,龙泉(是一眼官井,传说泉上有亭,故此地地名为街亭)一侧的六角形碑亭就吸引了我的视线。这碑亭为全木结构仿古式建筑,雕梁画栋,精巧雅致,很是引人注目。陪同我的同志介绍:“碑亭为远在深圳工作的秦安陇城籍人士张国英、韩秀媛夫妇捐资援建。大理石碑面上镌刻的熠熠生辉的“三国古战场——街亭”几个大字,也是张国英受家乡父老乡亲嘱托,请现已85岁高龄的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题写的。
多少年来,我曾企盼寻访这块让人魂牵梦绕的热土,但终因缘浅未至。如今,多年的夙愿总算实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决意领略这里的山川风貌,寻觅街亭之战的遗踪。
街亭所在地秦安县陇城乡,距县城大约40多公里,与距今7800多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大地湾遗址相距仅有5公里。陇城镇南北各有逶迤连绵的山脉对峙,两面群山夹成的清水河顺谷西流。镇子依靠的南山,有数条起伏的山脉错落延伸。其中一山名曰百顷塬,此塬横当镇子东西,颇有截断略阳川之势,是为居高临下之自然隘口。据说当年蜀军的主力驻守于此。但见塬顶平坦,宜于大军安营扎寨,且塬之位置与山势,实为街亭东南之屏障。
百顷塬以东有一山截然凸起,与众山皆不相连,名曰断山(今名龙山)。传说此山为当年马谡屯兵之所。我观山下有川,即连柯川,此川与阳川相接,宜于大军交战,实为防守街亭之前沿阵地也。断山突兀孤立,有洞穿苍穹之势,敌军如断粮草水源,守军必不战自败矣。马谡深谙兵法,他之所以兵败于此,实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只知其地势险要而不晓其汲水之难也。
略阳古城(今秦安县五营乡蔡河村)的卧牛坪一带,传说为副将王平率千人驻扎的地方。但见此处地势险要,南有隘口直通天水,东有略阳川与连柯川相连,实为能守能退能攻之地也。寻访百姓,得知至今这里还有“乱骨堆”、“常营”、“大营”、“五营”、“万人坟”等地名称谓。想必这也是街亭之战的遗踪。
陇城镇的同志介绍说,这一带曾出土了三国时大量的刀、剑、矛、戈、镞、盔甲及车马器械,出土了头戴盔、身穿甲的战将尸骨。他们还友好地拿出自己收藏的箭头、矛头、吊锅(行军锅)残片等遗物让我看。在县博物馆,我还目睹了这一带出土的“弩机”。据说1952年在五营乡蔡河村出土的一个弩机上还铸有“蜀”(现存省博物馆)。陇城镇的一些老人讲,民国25年,修秦(安)张(家川)公路时,在王家川曾挖出了一口“铁锅”。锅分两层,上层著有“水”字,下层著有“火”字,周围著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及“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字样。过去有位叫张敏行的老先生经常给学生讲这件事。我玩味再三,确信此说无疑也。
街亭的战火早已灰飞烟灭,这里再也听不到鼓角争鸣,再也见不到金戈铁马,然站在断山、白清远、卧牛坪的山巅,俯瞰连柯川、略阳川的川道,我还是仿佛听到了蜀魏两军当年浴血激战的声声呐喊、阵阵厮杀和啸啸马鸣……
哦,我终于找到了,找到了魂牵梦绕的古街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