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的出现又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它的公共关系学研究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则更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长期以来,“关系”一词名声一直不佳,它往往同“关系网”、“关系户”、“拉关系”等联系在一起,似乎一谈起研究“关系”,就是庸俗关系学。其实,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像人们的衣、食、住、行,只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和生产,就注定摆脱不了种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以各种关系为研究对象。所以,究其本义,“关系”一词本身没有也不应该有贬义。既然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正视它,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去正视它,研究它。公共关系学从正面研究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公共关系,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是飞速的。中国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现代公共关系在诞生地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重视公共关系研究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体现
在很多情况下,一提到“公共关系”,人们很快就会和“拉关系”、“走后门”挂上号。这种现状,使许多正直的人们闻“关系”色变,忌讳任何与“关系”有关的事物,甚至为了洁身自好而回避一些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一些意志薄弱者,则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伪公关陷阱。凡此种种的非正常关系,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公共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关系”问题。
(一)“关系”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
社会关系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必然性。劳动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从而逐渐产生和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又制约着人的存在,规定着人的本质。现代社会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征,任何个人、任何群体、任何组织无不处在这种多维的、双向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尤其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加入WTO后,面对的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应对的各种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获得生存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将促进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更是进一步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我循环的封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自我封闭只会一步一步拉开自己与先进者之间的距离,到头来只能落得被时代所淘汰的结局。从个人到组织、从机构到国家,都只有努力跟上全球化大生产的步伐,才不至于被高速运行的社会所抛弃。“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同样如此,只有把自己置身于客观现实中,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充分与别人交流、融合,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前进的方向。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体现,表现为组织与公众之间交往、联系的总和。这种联系的内容,基本就是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竭尽全力地利用各种手段,去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种联系的结果,会帮助组织充分获得内源信息,辅助组织及时得到外源信息,从而使组织有效利用内、外资源,适应社会变化,形成一个灵活机动、团结协调的经营环境。
(三)公共关系不是庸俗关系学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共关系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在现实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是有效处理组织与公众间多方面关系,协助组织塑造良好形象的有利时机,而是将公共关系变成请客送礼、拉关系的挡箭牌。作为一个组织,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正常、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要指出的是,公共关系不是那种请客送礼、拉关系的庸俗关系学,它与庸俗关系学有本质的区别。
庸俗关系学是一种非正常的、不健康的、被扭曲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以损公肥私、侵占或危害公众利益为前提,根本目的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用关系。庸俗关系学把人际关系“商品化”,用金钱和某种私利作为彼此联系的纽带,互相利用,维持着这种不正常的关系。
公共关系追求的是社会整体效益。它的工作内容是帮助组织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从而为组织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理解和信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公共关系致力于把商品关系“人权化”。它的努力有助于形成正常的、和谐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在真诚和持久的交往中,树立组织特有的声誉和形象,以达到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均衡协调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公共关系是现代经营艺术的综合体现
组织的经营实力是其竞争力的具体表现,经营实力不仅仅指财力、物力等硬资源,更包括现代经营意识和专业经营能力等软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公共关系,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贯穿于组织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公共关系活动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技能,是现代经营艺术的综合体现。
(一)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活动的“耳目”
公共关系不是一种盲目的、随意的活动,而是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公共关系的本质就是双向沟通,有效形成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搜集信息、监测环境的发展变化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任何关系到组织生存、发展的信息,大到世界局势、国家政策,小到一张名片、一个电话,都是公共关系部门搜集的信息。现代组织都处于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打胜仗,组织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公关部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好组织的“耳目”。
(二)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活动的“喉舌”
如果说公共关系搜集信息、监测环境的职能,主要是将环境的相关信息输入到组织的经营决策和经营实务中,那么,策划沟通宣传则是将组织的相关信息输出到环境中去,这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内容。“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人们对自己拥有好东西的自信;但是,在现代经营活动中,如果一味坚持这种观念而拒绝自我宣传的话,那是一种自我束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广告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特别是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一个组织,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必须借助公共关系的手段,帮助传播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公共关系的基本工作内容,就是把组织希望公众获得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公众。公共关系充当组织的“喉舌”,通过新闻宣传、组织的自我宣传、广告宣传、社会交往等传播手段,将自身的决策、意见、措施等相关信息传递出去,并对上述信息做出充分的解释,引导公众理解和接受,从而有效地扩大自身的影响。
(三)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活动的“智囊”
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需求、问题。组织要想争取主动,那种单凭领导者个人经验进行指挥,或者由领导层几个成员“苦思冥想”做出决策的情况,已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的要求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没有谁能独自对待所有的问题而一贯正确,现代经营是整体的行为,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各种咨询建议。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就是在搜集组织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向组织有关方面提供情况和意见,这对组织的正常运行相当重要。
公共关系有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与公众的广泛接触和沟通,能从“旁观者清”的角度,向决策者和各职能部门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和咨询建议,为组织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参与组织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发挥组织“智囊”的作用,这是公共关系职能体现的较高层次。
(四)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活动的“润滑剂”
组织良好形象的树立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组织全体成员同心同德的持久努力才能形成。然而,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不可能永远和谐一致,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公共关系的一个专业职能就是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广交朋友,传播信息,双向沟通。
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公共关系可以在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传播和沟通反馈信息的作用,使组织上、下、左、右对组织的方针、政策和经营宗旨、实施计划、经营目标等,达到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执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外求协调,广结良缘,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扫清障碍,争取支持与合作。
总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公共关系将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关系学也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一定会日趋成熟,成为推动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发展的理论指南。
案例分析
杜邦的“门户开放”
19世纪末,伴随着“揭丑运动”,许多企业开始修建开放透明的“玻璃屋”,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增进与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联系。杜邦化学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
杜邦公司是一家从事炸药生产事务的化学公司。当时化学工业刚起步不久,工艺技术尚不很先进,公司里难免发生一些爆炸事故。起初公司当局采取保密政策,一律不准记者采访。结果大道不传小道传,社会公众对此猜测纷纷,久而久之,杜邦公司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杜邦→流血→杀人”的可怕形象,对杜邦公司的市场扩展与企业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杜邦为此深感苦恼。后来,他的一位报界挚友建议他实现“门户开放”政策,杜邦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并聘请这位朋友出任公司新闻局局长。此后,公司在宣传方面改弦更张,坚持向公众公开公司事故真相与公司内幕。同时,精心设计出一个口号并予以广泛宣传:“化学工业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重金聘请专家在公众场所演讲。此外,还积极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员工在街头义务服务。一举改变了“杜邦→流血→杀人”的可怕形象。
(资料来源:李道平等著:最新版《公共关系学》)
本章小结
公共关系是从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过来,简称“P.R.”或“公关”,其定义是: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有计划、有目的、积极而持久地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加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双向沟通,以达到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促进组织自身的和谐发展。
公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关意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早在远古时代就存在了。但是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成为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美国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奠基人,被誉为“公关之父”,伯纳斯、卡特里普、森特等对公共关系科学化、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60年代,日本、美国、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台湾、香港建立子公司,在子公司中组建公关部,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公关人员从事有关业务,在这样一种外来影响下,公关理论和实务工作方法,在香港地区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主要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广州等城市。到20世纪末,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了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行业。
公共关系是一种“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工作,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2)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和品牌化;(3)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4)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5)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包含在它的定义中,就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关系的规律及各种公关活动的技巧。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历史、理论、实务三大块。
人们对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看法。但是,公共关系学从其学科所反映的内容和所包含的知识、学科的结构体系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看,有着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一是突出的实践应用性特点,二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特点。
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的出现又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它的公共关系学研究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则更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基本概念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学
练习与思考
1.公共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公共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
4.如何把握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5.研究公共关系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