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罗马时代
(公元前31~公元306年)
在罗马人统治时期,埃及已非昔日托勒密人当政时可比,不再是希腊文化的中心了。托勒密王朝崩溃后,古埃及的特色几乎丧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希腊—罗马色彩,它作为古希腊艺术的延伸,普遍见于亚历山大大帝后人统治的所有地域,这种希腊—罗马的艺术特色,在住有希腊—罗马侨民的亚历山大城和法尤姆尤为突出。
建 筑
图17 菲莱神庙一部分 公元1世纪 罗马图拉真皇帝在位时期
图18 亚历山大城纪念柱 罗马时代
有几位主张改良的罗马皇帝,曾为托勒密王朝的神庙增建了附加建筑物(图17)。哈德良皇帝在法尤姆附近建立一座新城,称为安东尼奥,今名谢赫伊巴达。一位犹太侨民在亚历山大城为戴克里先皇帝立了一根纪念柱(图18),其形状取自希腊南部科林斯城中的纪念柱。
图19 统治者利西努斯像(308~324) 罗马时代 开罗埃及博物馆
雕塑
在罗马时代的公元前1世纪,亚历山大城中的雕塑艺术再次活跃起来。已找到的那一阶段的石像,纯属罗马风格,毫无新意可言,例如现存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一尊名叫利西努斯的人像(图19)。另有一尊藏于亚历山大城希腊—罗马博物馆的人像,塑造的是一位罗马人物,据估计,很可能是戴克里先皇帝像。我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原先的希腊化雕塑风格,已经受到罗马艺术风格的影响。
绘 画
图20 图纳杰贝尔陵墓的彩色壁画,描绘的是奥狄浦斯王子的故事 开罗埃及博物馆
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明显地反映在图纳杰贝尔陵墓的部分壁画上。可以看出,埃及艺术家将古希腊神话绘制成彩色壁画。如在一座陵墓中发现的壁画,描绘了奥狄浦斯神话的三段内容:奥狄浦斯王子进希腊地域底比斯城的城门,见到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底比斯城被绘成人形;最后,奥狄浦斯王子杀死他的父亲(图20)。在这幅画中,艺术家竭力表现明暗,注意用建筑物作背景来衬托主题。在罗马时代,亚历山大城的壁画流派有可能已很兴盛,它的不少内容传到了西方。能够佐证这一点的是在庞培城发现的一批壁画(图21),借鉴了亚历山大城流派的技法,描绘有关尼罗河的题材。
图21 描绘尼罗河景色的壁画,受亚历山大流派的影响 庞培城 那不勒斯国民博物馆
不过,罗马时代的绘画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出现了画在木乃伊棺椁正面的男、女、儿童彩色像(图22),而不像过去在棺椁上部刻一张亡故者的面庞。那些彩色人物像,绘制在涂有一层石膏的布帛上,或直接绘制在木板上。
当时,绘制彩色人物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死者的面容,从而有助于灵魂永生不灭。因此,这些青年男女的彩色像刻画得极为细腻(图23),为整个罗马统治地区所罕见。我们看到,艺术家很注意运用阴影,使脸部具有立体感,脸部着色明显有的层次。这批在法尤姆发现的画,系罗马哈德良皇帝时代一位希腊侨民所作。
罗马时代在埃及颇为流行的另一种艺术,是马赛克地面。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特勒塔迈发现的马赛克,即属于这一类。有些马赛克反映了尼罗河畔的生活,后被罗马人运回他们国内(图24)。
在罗马统治阶段,希腊化的影响已经减弱,亚历山大城东面的谢赫祖韦达村的马赛克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些装饰画是安东尼·提奥(128年)至君士坦丁二世(361年)期间的作品。也许,有些马赛克的题材是取自壁画,如在庞培城出土、现保存在那不勒斯博物馆中的一幅马赛克,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三世交战的情景(图1),据记载是模仿公元前300年画家费鲁基菲斯所绘制的两幅壁画。
图22 木乃伊棺椁上的人物像 公元2世纪罗马时代 法尤姆柏林博物馆
图23 木乃伊棺椁上的女性像 公元2世纪罗马时代 法尤姆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图24 庞培城一住宅发现的马赛克 描绘的是尼罗河景色 采用了亚历山大流派的技法
众所周知,玻璃器皿制造业从远古以来便是埃及的一门享有盛誉的工艺。这一工艺直至希腊时代和罗马时代仍然很繁荣,在法尤姆以西库姆乌希姆(古代叫克拉尼斯)出土的一批美丽的玻璃器皿,即是明证。现藏罗马博物馆里一件器皿(图25),上有彩绘,说明了埃及玻璃制造业的精湛技艺。
图25 玻璃器皿 库姆乌希姆出土 罗马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