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野点介绍

田野点介绍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河南县常住总人39374人,其中,蒙古族35543人,汉族1753人,藏族1071人,回族745人,土族92人,撒拉族102人,其他少数民族68人。河南县的河曲马是国内优良的马种,与新疆伊犁马、内蒙古三河马并称中国三大名马。
田野点介绍_中国民族学·第12辑

四、田野点介绍

河南县属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地势南高北低,南牧北农,农牧兼作是该地区的一大特点。南部泽库、河南两县属于青南牧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高寒,是自治州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河南县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处于藏区的包围中,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东南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接壤,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毗连,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内部又同藏族阿柔部落长期杂居,受到藏族文化的巨大影响。虽然行政建制上清楚地标明是蒙古族自治县,但经历史的发展,这里的蒙古族的表层文化已基本藏化,几乎感受不到蒙古族文化的气息,在县城和牧区,随处可见的是穿藏袍说藏语的人,往往需进一步询问后才知道其为蒙古族。体貌特征上,当地人大多数看上去更像藏族,肤色黝黑,鼻梁挺拔而轮廓分明,偶尔也能看到具有高颧骨蒙古人面部特征的,青年男子多留长发,女子喜戴藏饰首饰,性格上兼有藏族的豪爽和蒙古人的内敛。他们喜食糌粑,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日常的宗教活动有供佛、诵经、煨桑、闭斋、伏拜、祭敖包、转郭拉等。

河南县原辖优干宁镇、宁木特、托叶玛、赛尔龙、多松、柯生、智后茂一镇六乡,有39个村(行政村)和137个牧业社(自然村)。主要居民为蒙古族和藏族,还有汉、回、土、撒拉、裕固等民族。2010年河南县常住总人39374人,其中,蒙古族35543人,汉族1753人,藏族1071人,回族745人,土族92人,撒拉族102人,其他少数民族68人。(8)

河南县境内有高山、大谷、丘陵、滩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冬季漫长,降水少,寒冷干燥,多大风、大雪天气,即使在7、8月的夏季,早晚的温差也大。草场类型比较单一,有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沮枷草甸类、疏林草甸类五大类型,草质较好,草场优良程度属一至三等,优良牧草种类虽然不多,但营养成分较高。全县草场主要分为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夏季草场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夏季正是牧草生长的旺盛季节,雨水多,空气湿润,蚊蝇稀少,是抓膘育肥的黄金季节,但利用时间仅有119—148天。冬季草场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甸地区,避风向阳,温暖少雪,利用时间长达190—222天,但冬季草场的牧草营养成分低,一旦发生雪灾就会损失惨重。由于夏短冬长的气候特点,造成夏季草场利用不足,冬季草场压力过大。

畜群是牧民的资本,畜群的多少是牧民家庭生产能力的体现。河南蒙古的畜类组合以羊为主,其次是牛和马。欧拉羊是河南县的支柱畜种,属小尾藏系绵羊的一个类型,体质坚实,肉质细嫩。河南县的河曲马是国内优良的马种,与新疆伊犁马、内蒙古三河马并称中国三大名马。但是现在摩托车等现代化的交通设备已经代替了马匹,马的用处少了,牧民养马也比过去少。牦牛是高原特有的古老牛种,对于高原寒冷、缺氧的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河南县的牦牛属于青藏高原青南牦牛型,体型深长,骨粗壮,是牧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第二部分 共生理论解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