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
王 凤
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初,围绕伊朗核问题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002年9月16日,美国商用卫星拍摄到一组照片,发现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的纳坦兹市(Natanz)和伊斯法罕市的阿拉克(Arak)地区正在建造两个秘密的核设施。专家们认为,在阿拉克附近的核设施可能是个重水反应堆,用于生产和提炼钚所需的重水,纳坦兹的核设施可能是离心机类的浓缩铀提炼设备。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承认:伊朗依靠本国的力量已经在伊朗中部成功地开采出铀矿,并开始发展核燃料(钚)的回收处理技术。(1)2月2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巴拉迪,率队对伊朗这两处设施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伊朗几乎已经完成了在纳坦兹附近的铀浓缩加工厂的建设。在这个加工厂里,已经安装有160台新的气体离心机,并作好了试运行的一切准备。另外,附近还有1000台离心机的零部件。伊朗最终计划在该设施内安装5000台离心机,预期2005年完成。(2)这些事件表明,伊朗核计划似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使伊朗核问题成为继朝鲜核问题之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关注的焦点。
一、伊朗核计划的回顾和意图
伊朗核计划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起步阶段。在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作为美国和西方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支柱,伊朗的核计划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其中包括低程度的核武器研制规划以及雄心勃勃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到巴列维国王垮台为止,伊朗共买到了6座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其中有两座购自德国,功率为1300兆瓦,建在伊朗南部的布什尔地区。
20世纪80年代是暂时停滞阶段。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年底发生的美国使馆人质被劫事件,导致伊朗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发生逆转。因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多数核计划处于瘫痪状态。但两伊战争的惨痛经历,促使伊朗从80年代中期重新启动了核电站建设计划。不过,由于受到伊拉克连续不断的轰炸,核电站建设经常停顿下来。
两伊战争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伊朗再次恢复了核计划,特别是与俄罗斯公开进行的核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年1月8日,双方签署协议,俄罗斯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VVER-1000核反应堆,以续建原由德国提供的一座布什尔核反应堆。协议最初要求2000年完成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美国所施加的政治压力给工程制造了不少困难。普京就任总统后,伊俄核合作步伐才得以加快。2000年12月,伊俄签订协议,将加快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提前于2003年年底2004年年初完成。
另外,这个时期伊朗本土研制和发展用于携带非常规弹头、包括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1998年7月,伊朗首次宣布成功地试射了Shahab-3(Zelzal-3)弹道导弹。此外,未来5~10年内,伊朗将进一步研制和生产射程为2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3)
上述两处核设施进一步说明,目前伊朗自身已初步拥有提炼核燃料的能力,并且在这方面呈现铀钚双管齐下的局面。再加上正在发展(铀钚)乏燃料回收处理技术,意味着伊朗在短期内将掌握核燃料循环的全部技术。无论核电站建设,还是制造核武器,核燃料循环(指核燃料的获得、使用、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全过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核燃料循环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铀的提取、精致、转换、浓缩和元件制造等;后端包括对反应堆辐照以后的乏燃料元件进行铀钚分离的后处理以及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储藏和处置。前端实际上是指核燃料的获取。制造核武器或建设核电站,都需要获取和拥有分裂物质,即铀235或钚239作为先决条件。通常制造一颗原子弹,至少需要5公斤以上的铀235或少量的钚239。铀235是铀同位素的一种,在天然铀中含量仅占0.7%。要想得到它,必须开采提炼天然铀,其中最困难的技术过程的是把铀235从天然铀中分离出来。因为,铀235和铀238性质相似,质量相差很小,很难分离。分离和浓缩铀235的方法很多,离心分离法是其中的一种,所使用的设备就是气体离心机,此外还有激光分离法等等。铀分离后,即得到浓缩的铀235能够做核燃料的,除铀之外就是钚239。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种元素,需要利用铀238捕获种子而成,所使用的设施就是重水反应堆。以铀制钚虽然费时,但比铀235分离节省大量费用。铀钚分离和浓缩后,只需要再制成形状和品质各异的燃料元件,就可以供各种反应堆做燃料使用了。伊朗显然已处于拥有研制核燃料的边缘。
那么,伊朗的意图是什么?伊朗一直声称,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和平开发核能,不会用于发展核武器。1974年,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承诺继续履行这个条约。20世纪9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曾对伊朗进行了两次核查,但都没有发现伊朗有发展核武器的迹象。上述两处秘密核设施曝光后,伊朗官方仍然声称从中提取的核原料也只将用于和平目的。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认为,伊朗核计划的目的就是致力于掌握核武器。他们认为,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一直试图秘密地获取或研制有关核武器的技术、设备和原料,以及进行有关技术人员的准备工作。(4)伊朗建造核电站的真实目的,也是获取生产核武器的技术和原料。一些专家不否认,俄罗斯核反应堆的机型,并不是理想的获取核燃料的途径。因为它只能产生数量非常有限的铀,而且任何一个国家从未使用类似的机型以获取核燃料。不过,伊朗仍能够从中获取有关的核技术。另外,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分别位居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第五名和第二名,因此斥巨资发展核能没有多少经济意义。用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只占核发电成本的25~33%。(5)同样,他们认为,伊朗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的目的,还是为了掌握核武器。因为Shahab-3弹道导弹是战略进攻性武器,能够运载包括核弹头在内的非常规弹头,至少可以对伊朗海湾近邻以外的目标、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资产进行打击。而中程弹道导弹也能够携带核弹头,近可以打到中东地区各个角落,远可以打到中欧地区乃至美国。(6)另外,美国官员和武器专家估计,上两处核设施说明伊朗已经接近掌握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上述离心机系统设施全部运行时,从理论上说每年可以生产制造两枚核弹所需的核材料。(7)而以色列和西方估计,伊朗将于2006年拥有核武器。(8)
此外,他们认为,伊朗两处秘密核设施的曝光,说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建立的防止核扩散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有缺陷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只能对签约国公开的核反应堆或具有核物质的设施进行检查,而任何对其他(秘密)的核设施的检查并不包括在深入检查的范围。只有深入性检查,才能区分合法的核设施与致力于发展核武器的秘密设施和计划。另外,这套体系使进口用以发展核武器的和平核技术得以合法化,并为核扩散提供了保护伞。因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五款规定,签约国只要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它们公开的核设施进行视察和监督,就有权进口核反应堆和相当数量的核技术。因此,这种和平的核技术转让,给签约国提供了逐步发展一些敏感的核技术的基础。
二、国际社会的反应
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反应最为强烈。他们认为,伊朗现政权仇视他们,一旦它获取核武器,会导致核武器失控,必将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地区安全和稳定乃至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威胁,因此决不能让伊朗获得核武器。但是如何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美国国内是有分歧的。一种意见认为,继续保持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即以压力为主,以接触或谈判为辅,促使其改变现行的不与美国合作的政策,包括其核政策。另一种意见认为,问题的本质还在于伊朗政权本身。伊朗现政权仇视美国及其盟国,因此改变它可能是解决伊朗各种问题,包括其支持所谓恐怖主义和试图发展核武器等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他们呼吁考虑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
当前,美国采取的措施兼顾了上述两方的意见。一方面,它争取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可能的核武开发计划。其中包括:①频频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包括欧盟、英国、日本等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断向伊朗施压,要求其立即无条件地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2003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该年10月31日前报告其核计划,包括提炼浓缩铀计划,签署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接受更加严格的核查,从而为伊朗设立了最后期限。②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压力,致使普京在6月初宣布,伊朗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上签字之前,俄将不会继续同伊朗的核合作。(9)③采取诸如支持伊朗民众的反政府活动,以及支持人民圣战者组织、北部库尔德人反对派组织和分布在美国和欧洲的伊朗各种反政府势力等战略,促使伊朗政权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不断使用武力进行威胁,是布什政府对伊政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美国加快进行了核战略调整,并且把伊朗等所谓“邪恶轴心国”作为核威慑和打击的对象。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安全观发生的重大变化,而把伊朗等所谓“邪恶轴心国”及其支持的所谓恐怖主义组织作为首要敌人。反应在核政策上就是,美国已经不满足于继续使用核武器威慑敌人,而要考虑发展新一代微型核武器,并把它作为与常规武器一样有效的军事手段,对付像伊朗这些可能对美国构成边缘核威胁的国家或组织。20世纪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开始为此提供便利条件。比如,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废除《反弹道导弹条约》,同时积极发展战区导弹防御武器。2002年1月美国国防部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为重新启动核武库的计划披上了战略的外衣”。(10)2003年年中,美国国会明确通过了允许发展威力相当于5000吨TNT以下具有高精确度、但低强度、能够深入地下摧毁掩体的微型核武器的法案。在攻击对手的地下目标时,微型核弹比高技术常规武器效能出众。因为常规武器需要穿透到目标内部爆炸,而无法威胁到地下数十至一百米以上的目标。微型核弹不一定要钻入目标内部,可以通过释放巨大能量通过破坏地下目标的整体结构去摧毁目标。显然这是一种进攻性武器。(11)美国核战略开始向威慑、防御加进攻三位一体的态势转化。
此外,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包括欧洲国家的反应也不能忽视。2003年6月初,欧盟召开外长会议,敦促伊朗接受全面核查。9月12日,外长会议又发表声明,要求伊朗立即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9·12决议”的要求。尽管如此,欧洲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分歧。美国坚决反对伊朗发展任何与核原料有关的工程,包括核电站的建设。欧洲国家则支持伊朗发展非军事的核能源建设。在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上,美国态度强硬,坚持要求伊朗无条件签署加议定书,接受没有任何限制的核查。欧洲国家表示,可以通过谈判和对话的方式取得最后一致。因此,它们曾秘密致信伊朗政府,寻求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途径。英法、德外长还联合于10月21日抵达伊朗,与其磋商一些必要的问题。实际上,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等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也采取了和欧洲国家比较一致的态度和立场。今年一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以及其他重要人员数次访问伊朗,特别是在10月中旬与伊朗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谈判,初步使伊朗认为签署附加议定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为弥补核安全保障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强化核安全保障的有效性,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93+ 2计划”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它们与以前的核安全保障体系结合,主要产生了三方面作用。第一,确保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签约国已申报的核场地或其他任何存有核材料的场所、包括未申报的核设施进行检查。第二,确保签约国尽可能提供有关核燃料循环方面的完整情况,比如核材料的生产和持有量,(准备用于核应用与非核应用)核材料的进一步处理情况,直接支持国家现有的或规划了的核燃料循环基础设施的一些特定环节等。第三,增加了检查员的接触权,大大提高了环境样品收集的价值。如果伊朗签署上述协议,它的核活动(包括一些属于国家机密的核活动)可能将公开化和透明化。
三、核问题的转机与发展趋向
10月21日,伊朗核问题出现了转机。当天,伊朗在与英法德三国外长会晤后联合发表的声明中宣布,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实现核计划“完全透明”,自愿暂停铀浓缩活动。伊朗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上述三国外长得到的保证是:核查不能破坏伊朗“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同时“伊朗拥有在核不扩散机制内出于和平目的开发核能的权利”,英法德将向伊朗提供相关核技术。23日,伊朗将把涉及其过去和现在核活动的所有文件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2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个核查小组抵达伊朗,对伊朗提交的核文件进行核查。
伊朗核问题转机的出现,既是上述国际社会重压与和谈取得的成果,也是伊朗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的结果。伊朗的选择也是迫于无奈。实际上,对于是否发展核技术和签署附加议定书,伊朗国内存在不同的看法。保守派认为:只有发展核技术、包括一些敏感的技术,才能保障国家安全;附加议定书威胁了伊朗的主权,伊朗应退出《核不扩散武器条约》。(12)温和派则表示:核计划只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手段,目前应当与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所代表的国际社会接触,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和气氛中签署附加议定书。看来,温和派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伊朗不想成为美国实施“先发制人打击”战略的第二个试验场。暂停铀浓缩计划,签署附加议定书,暂时缓和了与美国等国的矛盾,维护了国家安全。同时,加强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欧洲国家等国际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再者,伊朗提出的一些条件也得到了满足。由此看来,核问题转机的出现,既是国际社会主张和平解决核问题取得的成果,也是伊朗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的结果。
尽管如此,伊朗核问题今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美国虽然对伊朗的决定表示了谨慎欢迎,但不排除今后其以伊朗核查中出现的问题做文章的可能性。伊朗政府虽然表示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0日举行会议前签署附加议定书,但是这个文件必须提交其议会和宪法监督委员会批准。再者,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称,伊朗自愿暂停浓缩铀项目,是为了表达诚意和创造互信气氛,伊朗将保留必要情况下恢复浓缩铀活动的权利。伊朗总统哈塔米也表示了类似看法。他说:“伊朗暂停铀浓缩和处理活动。这个期限可能是1天,也可能是1年或更长,决定权完全在伊朗手中。”(13)最后,执行附加议定书意味着对伊朗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式核查,其中难免经常出现一些在伊朗看来是损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行为。
(原载《西亚非洲》2004年第1期)
【注释】
(1)http://wwwpeoplecomcn/2003.6.12:竺家亨:《伊朗核问题背后的故事》,中国网,2003年6月20日。
(2)http://wwwpeoplecomcn/2003.6.12:竺家亨:《伊朗核问题背后的故事》,中国网,2003年6月20日。
(3)弹道导弹是战略进攻性武器。通常,射程小于500公里是称为战术导弹,大于500公里的称为战略导弹。后者中,射程在500~2000公里的叫近程导弹,射程在2000~4000公里的叫中程导弹,射程在4000~8000公里的叫远程导弹,射程在8000~20000公里的叫洲际弹道导弹。http://pcwarmyricecom/knowledge/jskj/42/htm/.
(4)Anthony H.Cordesman,Iran and Nuclear Weapons,a working draft,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February 7,2000.http://www.CSIS.ORG/.
(5)Anthony H.Cordesman,Iran and Nuclear Weapons,a working draft,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February 7,2000.http://www.CSIS.ORG/.
(6)新华社巴黎1998年7月25日法文电;新华社开罗1998年8月26日电。
(7)竺家亨:《伊朗核问题背后的故事》,中国网,2003年6月20日。
(8)http://www.suho.news.com/.
(9)新华社莫斯科2003年6月4日俄文电。
(10)法国《外交世界》2003年10月号。
(11)http://www.people.com.cn.
(12)http://news.sohu.com.
(13)新华网,2003年10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