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特点

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特点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特点李龙云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一日本1985年底的海外净资产余额为1298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债权国英国、西德而居首位。按海外净资产的统计指标计算,日本已跃居世界债权大国之首。日美两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视机等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相差无几,而日本的汽车、钢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超过美国。这种世界经济格局促使日本成为对美国的主要商品和资本输出国。
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特点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日本研究所卷

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特点

李龙云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这标志着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进入了相应调整其对外经济关系和债权关系的阶段。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1985年底的海外净资产余额为1298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债权国英国、西德而居首位。美国同年出现1024亿美元的对外净负债额,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战后日本由债务国向债权国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战后开始直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本是资本输入额大于输出额的债务国。60年代后期,日本的资本输出额虽大于输入额,但仍是一个偿还对外债务的偿债国。70年代以后,日本在国际上跻于对外净资产国之列,长期资本净输出额不断增加,使对外投资收益由逆差转为顺差。

80年代前期,随着国际收支连年出现贸易出超和经常项目顺差,日本进入了资本输出剧增和海外资产积累大幅度增加的时期。日本的贸易顺差额由1979年的19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600亿美元(据估算1986年约为900多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额1985年已达492亿美元(据估算1986年约为890亿美元),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于1980年创造的世界上一国年度经常项目顺差额的历史最高水平(44亿美元)。长期资本净输出额由1979年的163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818亿美元(据估算1986年约为860亿美元)。经过80年代前期海外资产的高速积累,日本在国外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规模急剧扩大,1985年底的海外资产余额达到4377亿美元;海外净资产余额达到1298亿美元,为1981年底109亿美元的12倍。按海外净资产的统计指标计算,日本已跃居世界债权大国之首。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债权大国,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所致:

1.国内的资本过剩是导致日本资本输出剧增和海外资产规模扩大的基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总资本形成是通过社会储蓄向资金积累的转化过程实现的。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的社会储蓄率。以1984年为例,日本的总储蓄率(即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的储蓄余额构成的总储蓄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30.3%。同年美国的总储蓄率为13.2%,英国为18.2%。日本的高储蓄率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保持高投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到70年代以后的经济低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在80年代前期,由于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和政府公共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出现了社会总储蓄额大大超过国内总投资额的资本过剩局面。据日本经济学者竹内宏估计,日本近几年每年总储蓄额超过总投资额的部分都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便成为使资本供求关系失衡的因素,这是导致巨额贸易出超和资本输出以及海外资产规模扩大的基本原因。

2.高度发展的出口工业与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导致日本海外资产规模急剧扩大从而成为债权大国的结构性原因。20世纪70年代日本先于世界各国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了同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以加工制造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工业部门;80年代后又在以微电子工业为中心的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了出口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目前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总的水平虽比美国略逊一筹,但却保持着比美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75~1981年期间,按附加价值计算的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日本为5.6%,美国为0.5%。日美两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视机等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相差无几,而日本的汽车、钢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超过美国。80年代以后出现了日本的出口额在社会总需求中所占比重增加和进口额在社会总供给中所占比重减少的趋势。1983~1985年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3%,其中出口的贡献度为1.1%。现在精密机械、汽车、家用电器等部门的出口率已达到50%以上,一般机械等的出口率也达到30%~40%。可见,日本现在的产业、贸易结构是造成巨额经常收支顺差和资本输出,从而导致海外资产规模扩大的结构性原因。

3.世界资本循环结构的变化和日美经济供需状况的差异是日本成为债权大国的国际经济环境因素。8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循环结构发生了变化,日本、西德等经常收支顺差国的巨额资本流向美国和其他经常收支逆差国。自从80年代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回升以来,日美两国的经济呈现出相反的现象,日本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而美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这种世界经济格局促使日本成为对美国的主要商品和资本输出国。美国1983、1984、1985年的对外贸易逆差分别达到70亿、1233亿和1485亿美元,其中对日贸易逆差各年大致占1/3。1983、1984、1985年三年间日本对外长期资本输出总计约达1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以证券投资形式流向美国的。这种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通过资本输出形式流向美国的循环过程,基本上符合日美两国宏观经济运转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资本循环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4.日元对美元的汇价偏低是使日本在很长时期保持贸易出超和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因素。80年代前期,美国为了克服恶性通货膨胀和巨额财政赤字所实行的高利率和高汇价政策,使日元汇价水平一直偏低,推动了日本资本流向美国(1983~1985年日元对美元的年平均比值为237∶1,显然偏低,1986年才升为168∶1的较正常水平)。据1986年版日本《经济白皮书》分析,在1982~1985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两国货币比值因素的作用所占比重为31%。日元低汇价提高了日本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了巨额贸易出超和经常项目顺差,从而间接地为资本输出的增加和海外资产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日本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债权大国,但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债权国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1.海外资产的积累规模比较小。日本现在的海外净资产余额虽居世界首位,但它的海外资产积累规模远不及美国和英国。以1984年为例,日本海外资产总额为3412亿美元,而美国和英国分别高达9147亿美元和8222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2.7倍和2.4倍。特别是日本的短期负债余额与短期资产余额的差额高达416亿美元(1985年为492亿美元),这不仅说明长期资本投资积累中包括了一部分对外短期借款,而且也说明日本短期资本短缺。另外,日本的海外资产中按美元计价的部分约占1/2,按日元计价的部分只约占3/10(1984年)。在目前日元还不能起国际货币作用的情况下,它成了日本对外债权的不稳定性因素。以上这些都影响日本的债权国地位及其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中的作用。

2.海外资产中虚拟资本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1984年日本的海外资产构成中证券投资占25.7%(876亿美元),直接投资占11.1%(379亿美元)。同年美国的海外资产构成中证券投资占9.8%,直接投资占25.5%。1984年以来日本海外资产积累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对外证券投资。1984年日本海外资产积累比上年增加692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为45.5%(315亿美元),直接投资仅占8.2%(57亿美元)。同年美国海外资产规模比上年增加209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占26.8%(56亿美元),直接投资占30.6%(64亿美元)。因此可见,日本和美国相比,海外资产中的虚拟资本所占比重偏大。其主要原因是,1980年日本修改外汇管理法之后,资本自由化进展较快。日本资本为了追求对外投资的安全度和资本的流动性,乃大量投向美国国债。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内资金过剩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的各类非金融企业频繁开展金融投机性很强的国外证券投资活动。日本对外投资中虚拟资本比重偏大和金融投机性投资增加的趋势,是造成今后国际投资摩擦加剧的潜在因素。

3.在日本海外资产的地区结构方面形成了偏重于美国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前期,日本对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资本净输出额剧增,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也由亚洲转移到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1986年日本的对外净投资预计由1985年的1070亿美元增加到2000多亿美元,其中新增债券投资的大部分流向美国,等于向美国提供了约占美国预算赤字2000亿美元的一半的资金。据统计,1985年3月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达714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占30.1%、亚洲占25.2%、中南美占18.2%、欧洲占12.7%。日本资本为了追求对外债权的安全度,大量流向与日本有同盟关系而且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的美国,从而导致了上述现象。

综观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可以断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日本海外净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它主要取决于经常收支盈亏规模及其延续时间的长短。而在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上述各种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扩大的因素仍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今后随着日本海外净资产积累规模的扩大,日本的对外投资收益(包括利息、股息及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等)顺差将会成为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在海外净资产余额剧增的同时,日本对外投资收益顺差已由1983年的31亿美元增至1985年的61亿美元(预计1986年达94亿美元)。从中长期看,对外投资收益顺差的增加将使国际收支非贸易项目也由逆差转为顺差,以致在贸易项目顺差不增加或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投资收益顺差的增加也可保持一定的经常项目顺差和海外净资产规模。可以预料,日本今后将逐步向依靠对外投资收益保持巨额经常收支顺差和资本输出的“成熟”的债权国过渡。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日元汇价的升势和中、长期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会对日本的贸易出超和经常项目顺差起重要的调节和抑制作用,但不足以改变其巨额经常收支顺差和海外净资产进一步膨胀的趋势。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长期经济预测,在1985~1995年这10年期间,预计日本对外贸易顺差的增加幅度将有所缩小,尽管如此,由于对外投资收益和非贸易顺差的增加幅度扩大,日本的海外资产积累仍将剧增,预计1995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规模将达5580亿美元的水平。根据最近日本经济新闻社利用世界经济预测模式推算的预测数据,日本在2000年的海外净资产将达到10456亿美元的可观规模。

从长期看,随着海外净资产的增加,日本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将越来越超出本国范围。今后在国家财政困难和国内投资市场容量有限的制约下,日本资本的对外投资规模将日趋扩大,势将出现日本在世界各地重新配置生产据点和增设合资企业的局面。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将会出现国内生产的“空洞化”现象,导致汽车、电机等某些产业部门的生产萎缩和失业率增加。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日本必将向“成熟”的债权大国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原载《日本学刊》198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