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普京总统对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全国性的长远目标,在发展经济上必须制定为期15~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战略,这样可以使政府和民众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可以避免在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损失、加快发展速度。在他就任俄罗斯总统之初就指示有关部门结合俄罗斯国情制定和实施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普京经济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和讲演中,他反复强调发展速度的重要性,要求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保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持续已久的危机,为社会经济快速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强调“达到必要的增长速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25]普京认为,“为了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落后,至少要有5%的经济增长率,希望达到7%或8%的水平,最好是达到10%的水平”。[26]依照这一精神,俄罗斯政府于2000年6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提出在今后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个别年份达到8%~10%;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比1999年增长70%~80%,而按照汇率计算的以美元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1.8倍;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倍,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26%;居民消费的增长不少于70%,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通货膨胀率从2004年起不超过10%;占10%的富人与占10%的穷人的收入差距从1999年的13.9倍降至2005年的10倍;贫困线下人口数量到2005年要减少30%~50%,到2010年再减少25%~35%。[27]
在此后几年的实践中,俄罗斯经济获得了恢复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普京提出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增长的动议,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他第一次将加快经济增长具体量化为在到2010年的10年内力争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他再次强调使俄罗斯经济10年内翻一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贫困作为政府的核心工作。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俄罗斯政府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基本方针》和《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实施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强调经济要实现突破,要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的转变。这些文件形成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新的发展战略继承了原有发展战略的基本精神,同时又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年翻一番。2000年6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规定,在今后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到2010年累计增长70%,届时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实现经济复苏。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把计划任务提高到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率提高到7.2%,提前实现经济复苏,重新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
(2)提高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速度,从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调整为超前增长。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制定的《2005—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要使居民实际货币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个百分点,在到2010年的10年内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长1.5~1.6倍,比原战略目标提高了1倍。《2005—2008年社会经济中期发展纲要》又提出,2005~2015年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长1.2倍,年均增长7%~9%。同时,贫困线下人口的比重,2004年为18%,2010年要降至10%,2015年降至5%。
(3)提出按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达到1万亿~1.2万亿美元,到2015年达到1.5万亿~2万亿美元。[28]
2005年,俄罗斯政府又通过了《2006—2008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期纲要》。这部纲要确定了俄罗斯未来3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优先任务,它们是:第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既定目标;第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减少贫困,大力提高人力资本,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第三,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高涨的有利时机,努力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逐步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局面;第四,确保卫生、教育、住房和农业四大“国家优先项目”的有效实施,到计划期结束时使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此外,纲要还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第一,加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第二,积极实施对外经济一体化战略;第三,实行新的地区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第四,制定全面反通货膨胀政策;第五,消除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约束。[29]
从过去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俄罗斯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相当理想,普京总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2000~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高于6%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已于2005年恢复到了1991年的水平,达到了22万亿卢布,约合77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7万亿卢布,突破1万亿美元。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俄罗斯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黄金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预算连年盈余,外债余额显著减少,稳定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预定的经济目标得以提前实现。当然,上述成绩的取得应主要归功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上扬,而不是俄罗斯自身经济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匮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对于俄罗斯能否如期实现政府确定的2010年和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俄罗斯国内始终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一系列有利因素支撑着俄罗斯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这首先表现在俄罗斯经济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社会告别了动乱和纷争,步入稳定发展轨道,政治纷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其次表现在俄罗斯自身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储藏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坚实支柱,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的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次还表现在俄罗斯拥有充裕的智力资源,它可以使俄罗斯在短期内得到超出常规的发展。
俄罗斯宏观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资深专家德米特里·别洛乌索夫分析说,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方面俄罗斯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能源、技术、运输和农业领域。俄罗斯境内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按照现有开采能力足够可以分别开采34年和75年,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产地和实现出口多样化。俄罗斯的运输潜力巨大,2005年,该行业为国家创造了5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到2020年将为国家带来200亿美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由此拉动的基础设施发展的附加效应。技术潜力的情况则稍差一些。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科研领域从业人员最多的3个国家之一,也是绝对科研支出最多的15个国家之一,但它同时还是世界上科研成果运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因不合理利用科技资源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30亿~250亿美元。如果俄罗斯能最有效地利用技术潜力,到2020年,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可能成倍的增长。农业方面的情形与此相类似,巨大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核算表明,只要充分挖掘与竞争潜力有关的能力,俄罗斯完全可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将2006~2020年划分为几个阶段:积蓄潜力阶段、最快增长阶段(2009~2012年,增速7%~7.5%)、增长放缓阶段(2017~2020年,增速5%~6%)。同时他也指出,在最后一个阶段人口将成为主要的遏制因素。如果在未来几年上述潜力仍然得不到良好的运用和发挥,那么俄罗斯在2009~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低于5%,而到2017~2020年,当经济开始受到与人口因素和工资上涨引起的竞争力下降有关的限制时,这个数字可能降到2%。然而根据核算,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至少要保持在5%~5.5%,长期脱离这个区间可能会引发一连串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30]
对俄罗斯政府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持怀疑态度的人则认为,虽然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经济取得了良好业绩,但那主要得益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并非俄罗斯经济自身的有效发展使然,也就是说,以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物质要素上主要是靠利用自然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在环境要素上主要是靠国际市场有利行情和自1998年后卢布大幅贬值的效应。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还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投资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机械设备严重老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民众缺乏市场意识,等等,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那就是人口因素,而且这是诸多不利因素中最难以克服的因素。俄罗斯社会研究和创新中心主任叶夫根尼·贡特马赫尔撰文指出,最近5年,俄罗斯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为2%,照此速度,以现有劳动力数量计算,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只能增长19%,根本达不到100%,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可能仅靠提高生产率来实现,因为按照俄罗斯人口现状及就业率,要达到这一目标,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必须高于9%,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专家对与俄罗斯情形类似的国家的调查发现,其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不会高于5%。如此算来,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只能增长40%,其余60%只能通过增加就业人数来实现,即需要1.035亿劳动力。但是,依照目前的人口状况,到2011年俄罗斯总人口也不过1.28亿,适龄劳动力只有7680万~7920万人,有效劳动力人口还低于这个数字,缺口相当大。因此,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31]
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战略目标的支持者还是怀疑者,都一致认为,俄罗斯的人口现状制约着经济发展。连续10多年的人口下降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俄罗斯国家的人力资源潜力。据俄罗斯移民研究中心(莫斯科)负责人然娜·扎依翁奇科夫斯卡娅的统计,2006年俄罗斯全国劳动力短缺达2000万,到2009年这一数字还将再提高100万人。根据最新户籍登记资料,最近14年全俄共引进了1100万外来劳务人员来填补劳动力缺口。[32]俄罗斯民族政策和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莫斯科人权委员会专家弗拉基米尔·穆克迈尔也指出,俄罗斯现在已经感受到劳动力极度匮乏的形势,2007年俄罗斯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将减少30万,10年后,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每年都将减少100万。[3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题为《俄罗斯在2015年的目标和优先发展方向》的年度报告同样指出,2011~2012年,俄罗斯将面临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俄罗斯每年需要100万外来移民才能填补劳动力空缺。俄罗斯专家也认为,为了保证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15年后,俄罗斯每年必须输入200万劳动力。[34]另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俄罗斯转型期经济学院在题为《2006年1月俄罗斯国内经济政治状况》的报告中认为,未来20年间俄罗斯将需要2500万左右的劳动移民。如果没有这么多劳动移民,俄罗斯的经济将会因具备劳动能力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而面临停滞的危险,而养老金系统也将走向衰落。[35]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尽管俄罗斯的总体人口在下降,但由于俄罗斯人口结构的变化滞后于人口下降的速度,因而使得适龄劳动力人口还在增加,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劳动者人均承担的社会赡养负担自然相应地下降,人口结构处于典型的“人口红利期”。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时期。然而,这种局面已经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俄罗斯社会正在由“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负债期”过渡。持续多年的低出生率使得劳动力储备大幅下降,不仅适龄劳动力的绝对数将减少,而且适龄劳动力的比重也将下降,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社会赡养负担随之加重,这无疑将拖累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目前国际能源市场的状况,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卢布升值等因素,俄罗斯实现2010年和2015年战略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在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中,随着劳动力人口的逐渐减少、社会赡养负担的逐渐增大,人口因素对经济成长的制约作用将日益凸现。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将在俄罗斯社会长期存在,并且会愈演愈烈。
【注释】
[1][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81页。
[2][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39、140页。
[3]阴漫雪:《俄罗斯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的新变化——劳动科学研究所代表团访俄报告》,引自人民网。
[4]《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表》,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economy/view.asp?news_id=4201
[5][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gks.ru
[6][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39、140页。
[7][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39页。
[8][俄]普京:《国情咨文》,2003年5月16日,引自俄联邦驻华大使馆网站。
[9][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gks.ru
[10][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3年版,第146、147页。
[11][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40~148页。
[12]同上书,第153页。
[13][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53页。
[14][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第148页。
[15]阴漫雪:《俄罗斯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的新变化——劳动科学研究所代表团访俄报告》,引自人民网。
[16][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第148页。
[17]计算劳动的单位,一个工活指一人一天的工作量。
[18][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75页。
[19][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需要吸收劳务移民》,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4月28日,http://rusnews.cn
[20]《俄罗斯劳务进口趋势》,www.goldentianjin.net.cn;欧阳逸民:《人口减少愁坏俄罗斯》,《环球时报》2002年9月16日。
[21]《东北亚劳动力资源现状与合作研究》,www.ecdc.net.cn;欧阳逸民:《人口减少愁坏俄罗斯》,《环球时报》2002年9月16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需要吸收劳务移民》,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4月28日,http://rusnews.cn
[22][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5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6年版,第161页。
[23]殷剑平:《中国人在远东:从“威胁”到促进远东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
[24]本节内容参阅李东林、刘燕斌主编:《世界劳动保障·俄罗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25][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26][俄]普京:《稳定经济是国家最主要的头等任务》,《普京文集》,第31页。
[27]俄罗斯政府:《俄罗斯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http://www.economy.gov.ru/aug2001
[28]许志新主编:《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7章“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29]张中华:《〈2006—2008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期纲要〉述评》,《俄罗斯东欧中亚黄皮书——2005年:应对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0][俄]德米特里·别洛乌索夫:《两种发展轮廓——俄罗斯2006—2020年发展方案》,《生意人报》2006年8月1日。
[31][俄]叶夫根尼·贡特马赫尔:《劳动力何处寻?》,《俄罗斯报》2004年7月7日。
[32][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需要吸收劳务移民》,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4月28日,http://rusnews.cn
[33][俄]《俄有劳动能力人口明年将减少30万人》,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4月28日,http://rusnews.cn
[34]漾娜:《俄罗斯劳动力紧缺引发的移民问题》,《欧亚市场》2006年第3期。
[35][俄]《俄罗斯媒体摘编》,俄罗斯新闻网,2007年27日,http://rusnews.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