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人口增长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虽然不能决定社会保障分配,但对社会保障基金分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口增长;二是人口减少。尽管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下降或静止趋势,但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仍然是人口增长。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带来了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解决下岗问题,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正确思路。但是加快社会保障发展又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增长即为重大影响因素之一。
一、人口增长与社会保障基金分配
人口增长对社会保障基金分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即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发生的。社会保障基金本身虽然是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但该基金最终完全取自于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人均量越高,可供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的纯收入量就越多,相应的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就越多,社会保障标准和待遇也就越高;国民收入的人均量越低,可供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的纯收入量就越少,相应的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就越少,社会保障标准和待遇也就越低。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人均国民收入;G为国民收入总量;P为人口总量。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总量成正比,与人口总量成反比。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总量越多,则人均国民收入越低,社会保障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在人口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总量越多,则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在国民收入总量和人口总量都变化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对社会保障基金分配的比例影响又分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快于国民收入总量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减少,国民收入使用额小于最低消费额和最低积累额之和,社会再生产受影响,人均消费基金减少,社会保障分配基金减少。
第二,人口总量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总量增长速度相等。人均国民收入不变,国民收入使用额等于最低消费额和最低积累额之和,人均消费基金不变,社会保障分配基金不变。
第三,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慢于国民收入总量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使用额大于最低消费额和最低积累额之和,两者差额可用做调节基金,在保证积累水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社会消费基金,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增加。
二、中国人口增长的数量与速度对社会保障发展影响分析
人口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积累和消费之间要保持适度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消费基金的发展速度应不高于国民收入生产额的发展速度;②人均消费水平报告期应不低于基期(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用公式表示即:
式中:A——消费基金 K——物价指数
G——国民收入生产额 t——报告期
t-1——基期 P——人口规模
根据中国40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一般以消费基金占70%左右,积累率为30%左右较为适当。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费用和工资并列为劳动力再生产基金,来源于消费基金。消费基金中的大部分是用于按劳分配的工资,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按需分配的社会保障基金。根据有的学者测算,20世纪90年代这一小部分以占消费基金的10%左右或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为当时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朱庆芳,1990;穆怀中,1996),也就是说,消费基金每增加100元,社会保障基金增加10元,或者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0元,社会保障基金增加6元。那么,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对社会保障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实例一:纵向分析
(1)我们以1979~1989年间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资料为例,探讨人口增长的数量与速度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程度。
中国人口在1979~1989年间从97542万人增加到111191万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r=-1=1.32%,年平均人口为104091万人,10年间实际年平均消费基金应为5170.5亿元,年平均积累基金为2333亿元。按消费基金的10%提取适度社会保障基金,则10年间年平均社会保障基金为517.05亿元,年人平均社会保障费则为49.67元。
现在假定在1979~1989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不是降低到1.32%,而是仍然维持在1953~1978年间的1.98%的水平,那么到1989年中国人口则是119722万人,比实际人口多8531万人。10年间年平均人口则为108643万人。在这种人口增长条件下,如果要维持年人均49.67元的社会保障费用,则平均每年的社会保障基金要比原来增加22.57亿元,增长4.37%;若消费基金内部比例关系不变,则平均每年的消费基金总额将会达到5396.2亿元,增加225.7亿元,增长4.37%。相应的年平均积累基金则要减少225.7亿元,减少幅度达9.67%。若要保持年平均消费基金5170.5亿元、年平均社会保障基金517.5亿元和年平均积累基金2333亿元均不变化,则年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就会从49.67元减少到47.60元,减少幅度达4.17%(见表4-3)。
表4-3 中国1979~1989年人口与社会保障分析
注:带*是按消费基金的10%提取的适度社会保障基金和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本表数据根据孙文生等:《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第134页,《中国统计年鉴》(1992)有关资料计算整理。
事实上由于中国人口1979~1989年间增长速度比1953~1978年间增长速度下降了,尽管这期间我们提取的社会保障基金并未达到适度水平,但由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实际年人均社会保障费用仍然远高于假定水平,这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应该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见表4-4)。
表4-4 中国“七五”时期人口与社会保障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朱庆芳主编:《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8页;中国人口情报中心《中国人口数据表》有关数据整理。
(2)我们再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关于1990~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按1995年价格,测定1990年、2000年、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社会保障基金按国民生产总值6%提取,人口总数分别按低、中、高三种方案即妇女总和生育率2.0、2.2、2.4预测,分别求得其人均社会保障基金,如表4-5。
表4-5 中国1990~2010年人口增长对社保水平的影响结果预测
注:低、中、高方案预测人口转引自孙文生等:《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第135页;国民生产总值根据李鹏《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换算整理。
由表4-5可知,在社会保障基金总额一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越快,人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就越慢,对于低和高两种人口控制方案来说,低方案是严格控制方案,高方案是现状延续方案,2000年人均社会保障额相差14元,占高方案的3.6%,到2010年相差45元,占高方案人均社会保障额的6.4%。由此可见,因人口增长过多,将使应有的人均社会保障水平逐年下降。
以上纵向分析所用的假定虽然比较机械,但其指标统计口径、计算价格等均是同一的,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中国人口增长的数量与速度对社会保障发展所产生的正反效应。
2.实例二:横向分析
表4-6 中外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NP比较
资料来源:《人口研究》,1997(1),第51页。
由表4-6可知,1990年,我国包含价格补贴和住宅投资在内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61%,接近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保障水平,我们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60年代水平的情况下,达到如此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能不说是国家政府对社会保障的重视,但若按人均水平来看,则立即显出我国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差异(见表4-7)。
表4-7 几个国家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人均受益额
资料来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1990),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中心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4-7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受益额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几个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受益额方面的提高幅度都不比中国高,但从二者的绝对值上看,人家的水平却远远高于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原因何在呢?这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社会保障高福利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它们人口数量少、增长速度慢的绝对优势。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在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到现在这种程度已属相当不易,政府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且大口径社会保障已经达到了适度的水平。尽管国家每年都以递增的比率拿出很大一笔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但只要一投入“人口的海洋”,便无踪迹,很难明显地表现出它的效益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口众多的悲哀。
人口增长与社会保障基金分配成反比,中国人口增长的数量与速度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上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必须使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慢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速度,从而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在保证积累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社会消费基金,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增加。在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就业和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的紧迫时期,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应始终不能放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并抓好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增长这项基础性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