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一、劳动力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又称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入,使我市劳动适龄人口明显增加。1.就业人口的构成情况按照国际标准,“六普”我市就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65.67%,比“五普”的62.24%有所下降。
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_2010浙江人口发展报告·地市篇

第九章 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劳动力适龄人口

劳动力资源又称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分析研究杭州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对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市的劳动适龄人口呈现如下特点:

(一)劳动适龄人口增加

一般来说,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劳动适龄人口的增加,而劳动适龄人口的增加并不一定会使劳动就业人口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入,使我市劳动适龄人口明显增加。

按国内标准计算,全市劳动适龄人口达到619.85万人,比“五普”净增148.73万人,年平均递增2.78%,高于常住人口年平均增幅0.40个百分点;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五普”的68.49%上升到71.24%。自“三普”起呈现逐次增长之势。

按国际标准计算,“六普”我市劳动适龄人口为692.49万人,比“五普”增加178.49万人,年平均递增3.03%,高于常住人口年平均增幅0.65个百分点;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五普”的74.72%上升到79.59%,同样呈增长之势。

(二)各年龄段劳动适龄人口分布平衡

受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影响,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结构基本平稳。“六普”全市年轻劳动力人口16—29岁年龄段人口为226.49万人,占劳动适龄人口(国内标准)的比重为36.54%,若剔除在校学生规模扩大的因素,与前三次普查相比,比重呈逐步回落之势。而男性45—59周岁、女性45—54周岁年龄段人口为162.50万人,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为26.22%;与“五普”相比,人口数增加56.84万人,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上升3.79个百分点。

图1-9-1 历次普查劳动适龄人口对比图

表1-9-1 历次普查全市劳动适龄人口(国内标准)的年龄结构表

按国际标准计算,虽然各年龄段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有所变化,其总趋势基本不变。

表1-9-2 历次普查全市劳动适龄人口(国际标准)的年龄结构表

续表

(三)劳动适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人力资源将成为国家在全球市场生存中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劳动适龄人口(国内标准)受教育年限有着显著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四普”的7.70年、“五普”的9.10年提高到“六普”的10.70年。在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比“五普”上升12.96个百分点,而文盲人口则比“五普”下降2.06个百分点。按国际标准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四普”的7.35年、“五普”的8.88年提高到“六普”的10.46年。在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比“五普”上升13.84个百分点,而文盲人口则比“五普”下降2.50个百分点。

表1-9-3 劳动适龄人口(国内标准)受教育程度对比表

表1-9-4 劳动适龄人口(国际标准)受教育程度对比表

二、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即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一)规模与分布

1.经济活动人口减少

据10%长表抽样调查全市15岁及以上经济活动人口占该年龄人口的67.88%,比“五普”减少4.25个百分点。其中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96.73%,比“五普”微增0.49个百分点;失业率为3.27%,比“五普”的3.76%减少0.49个百分点。

2.经济活动人口性别比较

在全市的经济活动人口中,男性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56.61%,女性为43.39%,人口性别比为130.48。从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分析,呈现出年龄越大,人口性别比越高的状态。

表1-9-5 各年龄段经济活动人口性别比情况表

3.经济活动人口城乡分布

从经济活动人口城乡分布看,居住在城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的71.18%,居住在乡村的占28.82%;从人口就业情况看,居住在城镇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70.87%,居住在乡村的占29.13%;从失业人口情况看,居住在城镇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0.19%,居住在乡村的占19.81%。

4.劳动参与率集中在25—44岁年龄段

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和“男高女低”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一是25—54岁年龄段人口劳动参与率高于全市平均数,尤以25—34岁和35—44岁年龄段最为明显。二是15—24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人口劳动参与率低于全市平均数,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参与率减小。三是各年龄段男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均高于女性,尤其在55—64岁年龄段,男性要高于女性一倍以上。四是与“五普”数据相比较,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1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为67.88%,比“五普”下降4.2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下降4.24个百分点,女性下降4.26个百分点。

表1-9-6 男女性劳动参与率比较表

(二)就业人口

劳动就业是一个关系到每个公民权利、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

1.就业人口的构成情况

按照国际标准,“六普”我市就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65.67%,比“五普”的62.24%有所下降。

(1)性别构成:男性就业人口占56.97%,女性就业人口占43.03%,就业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32.39,比“五普”的129.34略有加大。

(2)年龄构成:15—24岁占14.56%,25—39岁占40.34%,40—54岁占35.22%,55岁及以上占9.88%。

表1-9-7 杭州市就业人口年龄构成表

续表

就业人口年龄向“两极”发展。在“六普”全市就业人口中,低年龄段就业者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其中15—24岁就业人口占14.56%,比“五普”上升1.28个百分点。而高年龄段就业人口比重也同步增加,其中40—54岁就业人口占35.22%,比“五普”上升2.95个百分点;5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占9.88%,比“五普”增加1.06个百分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六普”全市60岁及以上的高龄就业人口占全市从业人口比重4.10%,比“五普”减少1.16个百分点。低年龄段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外来人口所致;而高年龄段就业人员的提高,一是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结果,二是劳动力适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相应推迟了就业年龄。

(3)就业人口的城乡构成:就业人口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般来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六普”全市的就业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70.87%,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29.13%。

表1-9-8 就业人口城乡分布情况表

2.就业人口的基本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里,我市出台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

(1)就业人口素质总体上升

随着高新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如何,决定了就业者所能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普查资料表明,在全市就业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21.99%,分别比“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下同)上升14.19和8.49个百分点;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占22.44%,分别上升7.14和7.36个百分点;受初中教育程度人口占38.26%,分别下降1.84和1.00个百分点。

表1-9-9 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对比表

但不同行业的就业者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据计算,在农林牧渔、采矿、建筑业等门类的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占2/3以上的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甚至未上过学。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门类的就业人口,有60%以上的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初中。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集中了占70%以上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就业人口。

(2)智力型劳动职业比重上升

“六普”就业人口的职业分类中,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智力型职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其中单位负责人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88%,分别比“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上升1.45和0.83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占12.14%,分别上升3.77和1.83个百分点;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9.17%,分别上升3.02和1.73个百分点。而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体力型职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10.00%,分别下降18.16和9.40个百分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39.39%,分别下降2.73和0.24个百分点。

表1-9-10 杭州市就业人口职业分类表

(3)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明显增加

近年来,随着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杭州的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六普”全市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为10.04%,比“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分别下降17.69和9.33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为45.25%,比“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分别上升4.61和2.21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为44.71%,比“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分别上升13.08和7.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表1-9-11 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表

续表

(三)失业人口

失业人口指某一时期内没有就业机会并在寻找工作的那部分人。10%长表抽样调查显示,“六普”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数(失业率)的3.27%,比“五普”的3.76%减少0.49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失业率为2.66%、女性失业率为4.06%,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失业率1.40个百分点。受持续多年大学生“就业寒流”影响,劳动力失业人口中年轻者增加。调查资料显示,年龄在20—24岁的人口中,失业率为5.96%,高于全市3.76%的平均水平,比“五普”的5.92%加大0.04个百分点。同时年龄在45—49岁、50—54岁的失业人口也有所增加,分别比“五普”增大0.11和0.50个百分点。

表1-9-12 各年龄段失业率对比表

三、未工作人口

(一)未工作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分布

据10%长表抽样调查,2010年我市未工作人口呈现“两头大、中间小”分布状态,年龄在15—24岁未工作人口占全部未工作人口的比重为29.69%,比“五普”加大2.55个百分点;年龄在50—59岁的占16.88%,比“五普”加大3.5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占36.73%,比“五普”减小1.17个百分点。

表1-9-13 各年龄段未工作人口比重表

(二)未工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及学业完成情况

1.近六成未工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从我市未工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虽比“五普”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近六成的未工作人口受教育程度仍在初中及以下,据10%长表抽样调查,初中及以下占58.85%,比“五普”减小10.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占22.71%,比“五普”增加11.19个百分点。

表1-9-14 未工作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对照表

2.在校生超过未工作人口的四分之一

从对未工作人口的学业完成情况分析,占26.41%的人口属于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占56.78%的人口是各类学校毕业生,占5.77%的人口是各类学校的肄业、辍学生或其他原因者,而有11.04%的人口未上过学。

3.未工作人口原因分类

对未工作人口的原因罗列,有占28.72%的为离退休人口,有占26.40%的为在校学生,有占15.69%的为料理家务。

表1-9-15 未工作人口原因分类表

4.未工作人口生活来源

“六普”我市未工作人口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离退休金、养老金。据10%长表抽样调查,我市领取退休金、养老金人数占未工作人口的28.70%,比“五普”扩大4.99个百分点,而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64.20%,比“五普”减小1.92个百分点。

表1-9-16 未工作人口生活来源情况表

注:“五普”的财产性收入包含财产性收入0.72%+其他4.59%。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基本生活费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