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ang:门卫大叔
有一次去华师大外语学院找人,那人还没下课,我只好在走廊里晃来晃去晃时间。正晃着,门卫找到了我。估计他从摄像头里看到了一个陌生人,不太放心。我本以为自己要被请出去了,结果却被请到了他的警卫室。不自在啊。但是没说上几句话,就觉得我不是到了他的办公室,而是到了他家。他老客气了,翻箱倒箧,找出一大堆宝贝给我看。
先翻出一堆报纸,上面写满了书法,一张一张递给我,问我写得咋样。那神气,好像一个文学青年刚给人读完自己的诗歌。七分得意,三分害臊。我当然说写得真好,真不错,真是太有才了。其实我也是不懂。抬头看他墙上裱了两幅,问他,这也是你写的?他说当然啦,不过我练书法有点晚啦,恐怕当不了大书法家了。我问他你练多久啦,他说有四个月啦。
书法不是我强项,他接着说,然后翻出一堆照片。照片上是各种用藤条之类简单材料编出的手工艺品,有恐龙,有大象,有凤凰,猫啊狗啊什么的。我说这也是你编的啊?他说是啊,这是我老本行,当年我在钢管厂当工人时就爱编这个,有时候也会挑担子上街卖,有些外国人还特意找来买,但我没卖。我问他,外国人出价高,你咋不卖呢?他说不缺钱就不卖,留着自己稀罕。编一个要好几天呢。
我想,总得找点什么跟他说吧,我就说,你钢笔字写得也挺好啊,我以前喜欢写双钩(美术字的一种),还得过什么什么奖呢。出乎意料,他的眼神马上黯淡下来了,说是啊,你会写双钩……我顿时悟到,其实他更希望有一个听众,一个欣赏者,一个佩服他才气和爱好的人。你要跟他说你也会什么,反倒激起他那股牛劲儿了,好跟你对一对,看谁更有才。像这样的人,我后来又遇到过几个。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理解成精英,而是理解成人才,他们爱好的不是成功,而是才情。
我很好奇我们学校会有这么一个门卫,就问他来历。他说自己就是上海本地人,就住在学校附近(吴泾镇)。工厂倒闭以后,就到华师大当门卫了。他今年五十多岁,经常去吴泾老年人协会。我说老年人协会都干嘛呀,他说常常搞个书法展什么的,还评奖。有写的好的吗?有啊。嗯,有两个比我写的还好,下个月吧,下个月我就能超过其中一个。
打那儿以后,我又见过他几次。他似乎已经忘了我是谁,但依然爱找我说话。我在想,他在这座城市中,是不是缺少倾听者和欣赏者呢?像这样的人,上海还有多少呢?他身上的文化气息,依托的是怎样的制度保证呢?
假如我们认为,代表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品格的文化,不仅包括自上而下的某种现代价值,也包括自下而上(或许上不去)的老百姓的民间文化,那么,我们在谈论何谓better city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哪些是保证民间文化生长的制度条件呢?当然,我并不认为民间文化仅仅等于那位可爱的门卫大叔的爱好。在他身上所展现出的不少品质,包括他对待工作和他人的毫不冷漠的态度、他抵制规训的动力……所有这些,令人感动和珍视,它们应该都来自于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滋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