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农村社会问题预警机制
农村社会预警是对可能影响农村社会正常运行和社会机能正常发挥的破坏性因素实行提前预报和动态监测,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地、前瞻性地将这些破坏因素及时化解的一种有效防治机制。农村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的社会,又是远离最高管理者的基层社会,所以,在农村社会活动中不可能不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和具有破坏性的因素,因而建立农村社会问题预警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社会预警是农村社会问题的曲突徙薪的治理措施,它通过事先辨识农村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在破坏性因素产生作用前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建立并启用社会预警机制是防治社会问题出现、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有效措施。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社会预警机制,并适时地用它来监控社会系统的运行,减少了社会系统不良现象的发生。如英美的预警研究机构对该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恶意消费、暴力犯罪、种族冲突、恐怖主义等,进行动态监测,为他们的战略决策、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危机应对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服务。我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建立农村社会预警体系也是应有之义。
建立农村社会预警体系要坚持四个原则。第一,应具有法律效应。由于农村社会问题的预警体系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社会预警预案要有相应的法律效应,否则很难保障它能在短时间内发挥效应。第二,应具有可操作性。农村社会预警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农村社会出现破坏性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可操作性是检验农村社会预警体系的实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保证农村社会预警体系的可操作性必须为其准备相应的物资、人员、资金等物质条件。第三,应具有全面性。要使农村社会预警体系发挥应有效能,这个系统要全面掌握相关环节和因素,协调各有关部门、机构,形成综合的预防、控制体系。第四,应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农村社会预警方法要求其决策必须是公开的、民主的,公众可以参与讨论各种可能的潜在影响。
建立农村社会预警体系,首先应选择一组反映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敏感指标,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多个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然后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信息符号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利用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对当前的农村社会运行状况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以此来判断农村社会发展运行的趋势。一般选择红色表示农村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混乱;用黄色表示农村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呈现轻微的动荡;用绿色表示农村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的稳定;用浅蓝色表示农村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短期内有转稳或动荡的可能;用蓝色表示农村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处于明显地向稳定或动荡转折的可能。设计反映社会发展和运行状况的指标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社会预警体系的指标应该来自长期追踪农村居民的社会态度变化的调查。因为社会态度反映了个体的社会现实,又主导个体的行为。通过对农村居民的社会态度调查,可以预测农村居民在某种社会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为。基于对农村居民的社会态度的预测比考察宏观统计数据更直接、更灵敏、更直接、更及时地预警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村居民社会态度调查要采取科学的问卷、抽样和统计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现农村社会大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我国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中国社会预警指标。国家计委统计局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了包括基本物质需求、文化需求、社会安全保障在内的社会预警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提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秩序在内的五大类28项社会发展指标。他们的指标设计方法可以为农村社会预警指标设计所借鉴。设计出农村社会预警指标以后,就开始编制农村社会预警指标体系。这就是把选择出来的各个指标序列进行调整归纳和适当处理来制定预警信号。其中预警界限的确定是关键的工作。一般而言,预警界限包括四个数值(序列),以此确定预警的红灯、黄灯、绿灯、浅蓝灯、蓝灯五种信号。当监测的数值超过某一检查值时,就分别亮出相应的信号。对不同信号给予不同的分数:红灯5分,黄灯4分,绿灯3分,浅蓝灯2分,蓝灯1分。社会预警界限的设定,一般以总指标数的百分比加以衡量,总分的80%为红灯与黄灯区的分界线;总分的70%和50%作为蓝灯的上下分界线,总分的40%作为浅蓝灯与蓝灯的分界线,然后通过综合分数值的大小来综合判断当前及未来信号的报警情况。[42]
有农村社会预警体系就要真正应用起来,这就要在乡(镇)政府成立相应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专门开展农村社会问题监测和预报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农村社会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