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基于“社会责任”的观察与思考
江明生(1)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真理与价值、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哲学社会科学从来也不可能保持所谓的“价值中立”,它总是具有强烈的价值意蕴,呈现为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2)在阶级社会里,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属性是要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除了基本属性之外,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还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性与实践性;第二,复杂性和交叉性;第三,客观规律与主观判断的差异性。(3)在社会空前开放化、文明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化的新形势下,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彼此交融,价值冲突日趋凸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化、隐秘化和长期化。(4)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发挥其应该有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承担以下这些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服务。
一、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研究人的思维、社会的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要发展,就必然要培养继承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与部分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明确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样重要;任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5)周济同志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6)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责任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如下特质。
(一)高素质
高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指思想品德高、知识文化水平高和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等素质的总称。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培养高素质社会急需的人才。具体来说,一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运用党的革命和建设理论进行教育,要在政治上与党保持的高度一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这是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属于思想品德的范畴;思想品德范畴属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在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的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能培养知识文化水平高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还能鼓励、支持和教育自然科学人才进行学习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鼓励、支持和教育社会上各级各类人员更加自觉地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努力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识人才。三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要鼓励社会各级各类人员积极学习各行各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所需具有的各种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各项技能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给予智力支持。
(二)奉献
奉献,是指对他人或社会付出的行为。奉献属于一个价值导向的范畴,主要是鼓励社会各级各类人才为他人或社会付出并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价值导向。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一定阶级性,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发挥的主要责任和作用是为人民服务,这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需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实干
实干,是指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和踏踏实实地做实事的行为。培养的人才不是虚无缥缈、夸夸其谈和毫无求实精神的人才,而是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才。只有实干人才,任何事情和任何工作才能高效地开展,才能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具有实干精神的各级各类人才。这些人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培养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之一,是培养具有实干人才的教材以及形成培养实干型人才的社会良好氛围。具体而言,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三位一体方式将系统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传授给社会各级各类人才,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实干精神的专家人才,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不仅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维护、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
社会意识形式的范围广泛,包括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理论意识的形式,也包括某些非理论意识的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意识的形式有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科;不属于社会意识的形式有自然科学、某些社会科学学科和思维科学。(7)哲学社会科学大部分属于社会意识的理论意识形式,在维护、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方面主要承担如下社会责任。
(一)对人民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进行宣传教育
人民政权是指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即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一定要进行宣传教育,促使社会认同和维护现实的人民政权。这种宣传教育,主要通过这些渠道:一是学校教育,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的知识灌输和教育,促使学生更加认同现实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达到自觉维护现实的人民政权之目的。二是政府积极制定和落实繁荣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政府政策明确规定:符合人民利益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发展,给予各种政策支持,反之,则不予支持甚至压制,积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朝着政策指导方向发展。三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要始终将报纸杂志、网络、出版等新闻出版媒介的主导权和控制权把握在政府手中。只要能维护、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就应该积极和大力发展,否则就不支持甚至压制。要积极采取政策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促使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无论是从历史和社会角度还是从法律角度,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优先是对人民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进行宣传教育,目的是对人民政权的现实性进行赞扬或肯定,促使社会更加认同和维护之,更加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
(二)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社会科学在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方面可以作如下解释:当代中国的同一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维护的。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意识形式,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科,都是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肯定他们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现实性和合理性。这种意识形态从理论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规律,指导相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活动,抵御或反驳来自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哲学社会科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或领域。它应该承担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责任,即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
哲学社会科学在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方面,至少有两个方面工作值得做:一是在哲学社会学科知识系统化过程或进行科学研究中应该将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作为核心指导思想自觉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着手建设一批批具有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和专著,并自觉将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思想融入到这些教材和专著等之中,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维护功能。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教育或宣传过程中,同样也要将这一核心思想融入教学或宣传活动之中。做好这个工作,一定要培养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者和宣传者。这些教育者和宣传者应该在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应该有所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巩固人民政权。
(三)批判现实,促进人民政权发展
“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形态造成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而且也有对同一性质的经济和政治形态造成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这是同一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自身矛盾解决的精神的、思想的力量,它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起到从根本上维护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形态的作用。在这里,社会意识对社会现实维护和批判的功能是辩证统一的。”(8)哲学社会科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同样具有批判和维护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批判现实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危害或损害人民政权的现实行为或思想进行批判;二是对来自敌视人民政权的外来意识行为或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消除发展人民政权的障碍,促进人民政权的发展。
三、服务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哲学社会科学在服务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帮助政府梳理和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某些社会科学,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尤其是哲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面对复杂问题和复杂社会现象时,这些学科能够提出分析方法、分析思维和分析路径。政府面对复杂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时,由于各级政府领导忙于行政决策和行政活动,没有充裕的时间系统性研究这些矛盾和问题。这时,哲学社会科学者就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政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梳理各种社会矛盾,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尤其是帮助政府思考哪些问题上升为政策问题或政府议事日程、哪些社会矛盾应该优先解决,哪些矛盾应该次要解决。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凭借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优势,帮助政府梳理社会矛盾和分析社会问题,同时也将帮助政府来判断这些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的先后次序,等等。
(二)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和作出最佳方案的智力支持
政府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政府面对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为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这是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种途径。政府将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交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研究,并由它们提出多种的政策方案,以供政府作出选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对于每一种政策方案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如收益——成本方法、决策树等方法对每一种方案的收益和成本进行科学评价。最佳方案应该符合这些条件:在经济方面以最少成本获取最佳的收益,在社会方面以最少成本促使社会收益达到最佳状况,政策方案执行效果达到“帕累托最佳”的状态。简而言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每一种解决政策问题的政策方案进行一一评价,指出其优点和缺点、收益与成本等,评价的目标是帮助政府为解决某问题提供最佳政策方案的选择。
(三)帮助政府高效执行公共政策方面提供政策咨询
政府选择了最佳方案,要积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行,才能发挥政策作用。政府执行政策方案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帮助政府做这些事:一是分析政策执行的相关环节或环境;二是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三是积极帮助政府分析和评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近期影响或远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做上述工作来帮助政府更高效更经济地执行公共政策,促进公共政策目标之实现。
此外,哲学社会科学能够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注释】
(1)江明生,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
(2)李永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天府新论》2008年第6期,第16页。
(3)任健雄:《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性与社会责任》,《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1~2页。
(4)李永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天府新论》2008年第6期,第16页。
(5)麻艳香、蔡中宏:《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思考》,载《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第2期,第95页。
(6)周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载《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3期,第5页。
(7)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9页。
(8)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