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琢磨什么?
对于“琢磨”,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先生在《读〈史记〉》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见解,颇有意思。他认为,世间人们的琢磨,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琢磨人、琢磨事、琢磨钱。光琢磨事的人,对琢磨人、钱不屑,这是埋头干事的人。二是琢磨人、琢磨钱的人,不琢磨事,这是会钻营的人。三是把人、事、钱都琢磨透了,这种人就了不得了(当然有境界高低之分)。
联系到我们的电视,应该琢磨些什么,拿王立群先生总结的这三种情况一套,还真是那么回事,无外乎也是琢磨人、事、钱。这三方面都琢磨透了,那么也许我们的电视办起来也就很顺手、很了不得了。
电视的“琢磨钱”——很明显,就是怎么创收、怎么提高收视率;“琢磨事”——应该是怎样把节目办好,怎样把机制理顺;“琢磨人”——大概是怎样处理好各种关系,怎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此三方面同等重要,无论轻视或忽略了任何一方,电视都不能协调发展。
光琢磨人,不琢磨事、钱,电视节目办起来没有任何意义;光琢磨事、人,不琢磨钱,电视节目难以生存;光琢磨钱,不好好琢磨事、人,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什么来钱快播什么,就会有低俗、媚俗的趋势,那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刺激感官等节目,观众看个新鲜,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收视率,但若长此以往,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像前些年的选秀节目,似乎全民狂欢,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激起了观众的热情,收视率飙升,经济效益不言而喻。但是到了今年,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减弱,收视率也在下降。
一家电视台,如果一门心思琢磨钱,不用心琢磨事——机制不顺,管理混乱,必然影响节目质量,而最终影响的还是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当然琢磨好机制、琢磨好管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同样,一门心思琢磨钱,不用心琢磨人,会造成人心不稳,没有凝聚力,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激发,导致的结果同样是影响节目质量、影响经济效益。海尔公司收购位于贵州遵义的风华电冰箱厂时,只派来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厂里的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唯一不一样的是机制,却盘活了沉睡达8年之久的风华冰箱生产线,实现当年盈利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职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原来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的一些青年职工变成了技术能手、小小发明家,人的荣誉感、创造性居然被激发得如此淋漓尽致。人琢磨好了,事琢磨好了,钱就好琢磨了。人是生产力的要素。不管是作为企业的物质产品,还是作为电视节目的精神产品,生产产品的人都是最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人来说,生理的需求是最低层次的,仅仅靠钱来刺激人的积极性,只是一个方面,如果员工感受不到后面几项高层次的需求,没有安全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必然人心不稳,工作效率低下。凤凰卫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努力工作得到的回报,除了有不菲的薪水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尊重,工作再累也会觉得累有所值。尽管只有三四百人,办公条件简陋,只相当于国内一个小型电视台的规模,却干出了相当于大型电视台的辉煌业绩。
有些企业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标,把员工当作赚钱的机器,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更谈不上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了。此时的员工为了生存可以暂忍一口气,一旦有好的机会,便会跳槽,带走的不只是他们熟练的技术,还有一大批订单。老板为了钱而拼命榨取员工血汗,不把员工当回事,最后流失的表面上是员工,实际上还是钱。国有单位的职工一般不会轻易走人,如果在一个不公平、不舒心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可以忍气吞声、混着日子,工作效率低,还谈什么效益、品牌?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员工是上帝”,这并不是不尊重顾客。相反,欲取于外必先安于内,试想一个员工技艺低下、怨气冲天的公司又岂能对顾客“微笑服务”呢?“员工是上帝”正是为了“顾客是上帝”,只有真正做到了“员工是上帝”的企业才真能品味到“顾客是上帝”的因果妙理。
人、事、钱三者是捆绑在一起的,孰轻孰重?以钱为中心,不把人当人看,势必影响到事,最终也会影响到收益;以事为中心,不把钱当回事,人干起事来没意思;只有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才能挣大钱、干大事。
电视要人看,节目要人办。我们的电视节目要以“琢磨人”为中心,这个“人”指两方面,一是指观众,仔细琢磨观众的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指员工,琢磨着如何调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琢磨人”为中心,以将我们的电视事业做大做强为目标,那么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刊载于《中国广播影视》(2007年6期)、《贵州电视》(2007年2期)、《贵州电视台10年文选汇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