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注》见闻一二
一、被观众“骂”了——一个字的读音
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刚上班就来到新闻部《百姓关注》办公室,准备和栏目同志出去拍一些采访照片,不料,已经出去两个记者组,制片人陈霞正忙着调兵遣将,她抬起头来对我说:“一会儿还有记者出去,你先等会儿。”正说着,一位编辑进来汇报,有观众发短信骂我们栏目,昨晚的节目把“标识”(biāozhì)念成了“标识”(biāoshí),“识”是多音字,编辑拿来了《新华字典》查阅,但解释不够详细明确。陈霞对这位编辑说:“不管怎样,打电话给这位观众道个歉,谢谢他对我们栏目的关心,好好说,口气温和一点。”陈霞无奈地对我说:“你不知道观众挑刺的时候说的话有多尖刻、难听。”我打趣地说:“虽然是批评,但总算是关注吧,总比什么反应也没有好。”最后陈霞也许是不放心年轻编辑打电话的语气,亲自给这位“挑刺”的观众打电话过去,非常客气礼貌地道了歉。
这句话“尊重观众,视观众为上帝”,平时我们经常挂在嘴边,这次我看到了真实的注解。民生新闻“贴近百姓,为百姓服务”的人本理念不仅体现在播出的节目中,看来也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
二、被观众“骗”了——一段路的行程
10时左右,又有两个记者组出发,最后被派到记者杨俊这一组。杨俊说他这组先在贵阳采访,然后去惠水,去惠水之前把我送回。不一会儿,我们上了采访车,一位观众也坐了上来,这个题材是他提供的,由他带路。上车后,却发现车径直往惠水方向开,我大呼上当,不是先在贵阳采访吗?杨俊解释说:“对不起,惠水这位观众先来了。”没办法,我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认了,随便去哪儿吧。到惠水时,杨俊问:“目的地在哪儿?”观众说:“不远,就在前面一点。”问了几次,都说在前面一点,却怎么也不到,最后杨俊急了:“到底在哪儿?我们好安排时间,否则今晚播来不及了。”原以为在惠水县城内,结果在离惠水县城100多公里的小山村。杨俊无奈地说:“你早说嘛,不用怕我们不去。现在既然来了,也不可能打道回府了。”这位观众是前一天晚上打的热线电话,同时也和省内另一家媒体联系了,他没想到,《百姓关注》一大早就有了反应,而那家媒体还没给他回话。
他提供的题材是:一所乡村学校有10多名学生被狗咬伤,学校让学生家长自己带孩子打狂犬疫苗。记者考虑的角度是有如此众多的学生被咬,学校是否该对学生负责。为了获得真实情况,也为了不激化矛盾,暂不打扰校方,记者先采访了学生家长和被狗咬伤的学生,调查下来,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是有10多人咬伤,但只有2名是该校学生,这位观众提供的线索不完全属实。杨俊只好调整采访思路,重点不是追问校方该不该负责,不管被咬学生是多是少,关键是否引起校方重视,有何防范措施,提醒学生注意,尽量不要让此类事发生。以这种平和、友好、化解矛盾的方式采访校方,最后校方也乐意接受了采访,而不是一味推卸责任。诸如“学生被狗咬伤”这类题材,如果仅仅报道事情表象,只能是一般市井新闻。但记者不限于此,提升到、引申到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立意就不同了。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这是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欢迎的一个原因。
虽然我们被“骗”而来,但也不枉此行,意外地又得到一个题材,也是这位观众提供的。一位80多岁的老志愿军战士去年房子倒塌,住在山洞里已有一年多。同样是对普通平民百姓生存状态、命运关注的强烈意识,促使我们一定要拍这条片子。这次这个题材情况属实,这位观众没“骗”我们,但走山路又被他“骗”了。山路崎岖不平,车开不进去,我们只好步行,他“骗”我们说:“老人住的山洞就在前面坡上拐弯处,一会儿就到。”是啊,这山洞仿佛就在前面,我们却冒着烈日,踏着坑坑洼洼的山路,爬了几座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出山,连吃中午饭都觉得浪费时间。直到拍完,已下午5点多,才安下心来吃午饭。这位带路的观众感动地说:“我本来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你们执意要去。说实话,我自己都怕走那段山路。”
虽然惠水之行被“骗”了数次,但收获不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