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像治疗毒瘾一样治疗我们的享乐思想、各种欲望和投机取巧想法
其实只要是有生命力的物体,都有追求幸福生存方式的自由,这是天理。21世纪第2个10年刚开始,中国就提出了要让人民更幸福的口号。而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一直都把这一目标当做治国的崇高理想。然而什么是幸福?绝不是什么欲望都要满足,什么利益诉求都要支持保护。
本书开始部分曾说道,退回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前的蛮荒时代,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不过是吃肉也吃草的普通动物。那时人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仅限于维持生存和繁衍,活着就是幸福,谈不上过度享乐,也不具有很强的侵略性。
然而人有了思想后一切都变了。
人类的诉求逐渐超越了地球上所有生物体,挖空心思寻求享乐,各种欲望越来越膨胀。可以说人的思维发展史就是一部以满足、膨胀自己享乐欲望为核心的历史。人类所谓推崇前进、讳言后退的习惯思维,实际就是人的各种欲望发展的真实写照。按照这种思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人们都在拼命挖掘资源、创造财富(实际只是把地球上的物质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重新组合为自己认为的财富),然后占有它,还互相攀比炫耀。一些人还挖空心思给那些占有财富较多的人排名,给他们戴上各种桂冠,吹捧他们的致富之道,而无资源、无财富的人则被称为弱势群体。有人会说,这些财富是我靠智慧创造的,但按照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这种所谓的创造,只不过是把其他地方或领域的资源巧取豪夺腾挪到你这里,把未来要用的资源提前拿到现在来用。
出于推崇前进、讳言后退的习惯思维,人们还把这种享乐追求、欲望追求置于尊重人权、尊重自由的大旗下,使其听起来更具合理性。现如今,无论哪个国家,都把人民幸福安康作为崇高的治国目标,可对什么是科学的幸福价值观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很多人、很多民族甚至很多国家仍然以幸福的名义在过度地强调享受。关于这方面的事例本书前面已做了大量陈述。
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些追求在给人类带来享受的同时,还带来了人类越来越不安分的躁动、地球上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稀少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尽管已经有许多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在不遗余力地多方面告诫呼吁,并且不断开列出即将被人类耗尽的资源、灭绝的生物以警示,可是其声音显得那么虚弱微小,人们仍然在我行我素。为什么?因为谁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谁也不愿抛弃享受。
后退,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享乐思想和欲望的不断发展会使人越来越悲观沮丧。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曾探讨过这个问题。2011年1月19日《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也探讨了欧洲人为何比战乱国家的人民更悲观的问题。这篇文章说,西方富裕国家正陷入一片悲情,欧美国家的乐观指数全部为负。在“全球最悲观国家”法国,61%的受访者认为2011年将是经济困顿的一年,高过全世界平均值的28%。法国东部发行量很大的报纸《阿尔萨斯日报》称,现在浪漫的法国人的确没了笑容,他们服用的抗抑郁药比别人多。而德国最新一期的《图片报》认为,其实德国才是世界悲观主义的冠军,因为这一结论已经不止一次地得到证明。报道称,德国民意调查机构艾曼尼公司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德国人性生活活跃、金钱富足、朋友众多,但当被问及对今后20年经济状况的看法时,近2/3的德国人认为情况会变糟。2年之后,在欧盟27个国家进行的民调显示,德国仍是欧洲最悲观的国家。英国广播公司则表示,即便在经济已经慢慢好转的英国,民众对未来的信心也总是没法再次攒足。
奥地利《新闻报》称,欧洲大陆到处弥漫着“衰弱”的声音。在这个大陆上,描述悲观情绪的书3年内出了上百种。由德国普罗布莱恩出版社出版的名为《欧洲最后的日子》的著作称,1900年,欧洲人口占世界总数的20%,目前只有近12%,到本世纪末,估计只占不到4%。欧洲的世界影响力显著减小,欧洲不得不悲观。
是因为一时的经济衰退让西方人悲观吗?不是。
巴黎大学哲学教授洛朗丝·汉森·勒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人们越是受宠就越会抱怨。以自我为中心也会带来同样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损害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这就是他们发火的理由。英国华威大学研究员克里斯·博易斯说:“过去4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然而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我们的汽车更快了,但邻居的汽车也是如此,因此并不能从身边的人那里找到优越感。一旦你知道你的朋友挣得比你多,那么即使年收入达到100万英镑你也高兴不起来。”
人永不满足,总怕别人比自己强,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治疗毒瘾一样治疗我们的享乐思想和各种欲望。它太顽固了,它在掠夺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的同时,也在腐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而且后者更可怕。
当然,就是我本人乃至我的后辈,都不可能退回到蛮荒时代。但笔者至少认为,现在人类的享受已经够了,很好了,不应当再放任我们的欲望和享乐思想无节制地发展,不应当再对我们所处的地球进行巧取豪夺。如果我们在不影响自己的基本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再有选择地后退一些,比如将自己的食品消费平均减少25%(以每日能量摄入计算),并且依然拥有饮食,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还想直截了当地说一句话:如果把科学用于投机取巧,既保护人类的这些不良习气,还奢望能减少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还是想说,所有挖空心思的努力,都不如遏制一下人类的行为,有选择地后退一些。虽然不能退回原点,但退到一定程度,并在这个落点上平静一段时间,再决定下一步如何走,也许人类还来得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