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论架构
社会工作有自身的理论架构,该架构体现在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逻辑地位以及社会工作本身的内容结构等方面。
就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而言,人类需要是其出发点。人类需要没有满足就会产生需要不足,进而导致贫穷问题。福利动机、社会资源、福利历史和主流意识形态等共同决定了舒缓和解决贫穷问题的对策,社会工作正是其对策之一。其中,福利动机体现在政治(如,获得权力、减少社会不稳定)、经济(如,减少社会成本、促进生产和消费)、宗教等方面。社会资源有个人、家庭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社区、志愿机构、企业、政府等多个类型。福利历史体现为过去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惯性。主流意识形态指政府对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定位,它决定了政府对剩余性福利、制度性福利还是混合福利模式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工作的特性。因此,从图2-1可以大致把握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逻辑地位。
把握生态视角的内涵,领悟社会工作在更大系统中的定位,有利于纲举目张,由上而下把握社会工作的角色。
图2-1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逻辑地位
社会工作自身自成系统,该系统又由若干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社会工作的整体。
就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学术体系而言,广而言之,其主要内容涉及哲学基础、伦理、历史、理论、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哲学基础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客观前提,如人权、公平、利他主义、人文主义等。伦理指对可以和不可以进行某些行为的规定,如保密、自我决定、生命至高等。历史描述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实务理论两部分。前者说明为什么,如,冲突理论就是社会行动模式的基础;后者说明怎样做,如,认知疗法就说明进行认知层面干预的技术。研究方法说明如何搜集和分析资料以促进专业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简而言之,社会工作是由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干预项目组成的系统(Bartlett,1970:80—83)。其中,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执行干预项目,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又从干预过程中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又反馈到知识和价值体系中,验证或修正社会工作的知识和价值。理论、实践和价值的互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是社会工作旋进发展从而不断完善的逻辑过程。
就专业社会工作实践而言,斯波林(Siporin,1975)提出了如图2-2所示的实务模型。根据该模型,社会工作的出发点是执行社会功能和社会任务,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和需要,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专业哲学基础、意识形态、知识基础和相关技能,选用合适的实务理论。根据该实务理论的基本助人模式、实务伦理指引和相关技术,确定针对上述问题和需要的特殊理论和方法。然后,制订具体干预项目,并对上述相关内容及如何进行预估、策划、干预和评估进行详细说明。可见,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多个步骤诸多技术构成的服务过程。
根据社会工作的理论架构,社会工作有自身的体系,符合科学的程序,是一种专业工作,也是一个过程。结合社会工作的定义,可以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人类潜能与社会资源,协助人们认清困难和问题,从而寻找解题途径以及推动社会环境改变的活动。由于社会工作主要以人或人的团体为对象,它必然可以成为一种艺术。
图2-2 专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