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从对南京市社团的实证调查研究入手,分析了南京市社团组织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与政府关系的特点。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_城市整合:社团、政府与市民社会

1.2.3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本书采用了国家与社会合作的理论研究框架,主张在中国社团与政府之间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的实质是通过社团与政府双方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的效应。本书从对南京市社团的实证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分析目前社团与政府关系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指出社团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并在二者的互动中走向社团的自治化,实现在社团自治基础上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本书认为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体现为“整合—自治—整合”的关系模式。二者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整合到自治,社团表现出较强的官办性,这一阶段政府的制度安排直接决定着二者是否能够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第二阶段是从自治走向整合,随着社团的发展及其自治化的增强,二者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走向自治基础上平等合作的良性互动的目标模式。

本书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正文部分。第二章从对南京市社团的实证调查研究入手,分析了南京市社团组织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与政府关系的特点。指出官办性是南京市社团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特点,社团的官办性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下,中国社团的这一特点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极影响。

第三章分析了社团与政府之间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关系,以及社团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策略选择。由于政府的资源获得需求与社会控制需求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张力,政府一方面会加强对社团的控制,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其资源获得需求,又会适时放权给社团。在目前南京市社团与政府的关系中,以政府对社团的行政控制为主,同时辅以政府对社团的法律与政策的宏观调节和间接调控机制,“委托—代理”的平等合作模式也已开始显现。

在社团与政府张力与合作关系的二元互动中,如何做到既能规避官办性带来的弊端,又能充分发挥官办背景带来的好处呢?这就涉及社团发展策略的选择问题。正是由于审慎地选择相关的发展策略,在现实中也出现了很多社团与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以南京市的行业协会改制为典型案例,指出逐渐走向自治化是未来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章采用了实践社会学“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首先描述了南京市行业协会改制事件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对事件的主体——政府与协会的角色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涉及协会改制的代表国家利益的南京市政府(包括市体改办、民政局)、代表部门利益的协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等三方行为主体在事件中的行为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行业协会改制对协会走向自治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协会改制的完全成功还要取决于经济体制及政府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

第五章主要讨论了社团自治化的基本表现、社团走向自治化的动力机制以及支持系统。本章分析了社团自治化的十项指标,而在社团走向自治化的变动之中,社团自身的内在逻辑、政府改革以及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等动力因素不断在推动社团走向自治化。社团要最终实现自治化,需要构建有效整合政府的支持力、社团自身的影响力及社会支撑力的支持系统。

第六章分析了良性互动将是未来社团与政府关系模式的选择。本章认为,要促进市民社会的发育,就必须建构社团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模式。而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决定了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因此,要建立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政府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随着社团组织力量的壮大和社团自治化的增强,将建立起“整合—自治—整合”的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模式。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确立并充分论证了社团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正和博弈关系主题。(2)认为社团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并分析了社团在这种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策略选择。(3)运用实践社会学“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社团与政府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4)论证了社团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建构市民社会的意义。本书通过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市民社会的内在特质,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决定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只能是在政府主导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建构。有研究证实,政府在社会资本的创造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是政府能够提供怎样的制度性安排。(5)提出了从自治到整合的社团与政府良性互动的目标模式。社团自治是社团与政府建立真正合作关系的基础,作为一种理想的社团与政府的关系模式,其目标是强调社团组织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与政府进行沟通和表达利益,从而使得社团能够有机整合到政府的决策体制中去。

另外,受作者理论研究水平的限制,本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欠缺与不足之处:首先,本书中的问卷调查设计指标不够全面,不足以真正反映南京市社团的基本状况。同时,个案访谈资料不够深入,缺乏历时性的完整的个案。其次,书中对社团与政府之间张力与合作的二元性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严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