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形态主导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意识形态主导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南京城市雕塑的代表是“文革”时期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的工农兵雕塑。这类城市雕塑以政治、经济的名义标榜城市文明,实际上新瓶装旧酒,依然带有意识形态主导时代的印记。
意识形态主导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三、意识形态主导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中国开始形成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这主要体现在城市雕塑的世俗化、大众化,比以往更强调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为工农大众服务等。然而,在这期间过分地把艺术的创作及教育作为政治宣传及“阶级斗争”的附庸和工具,以政治文化的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态度去对待艺术,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虽以浩大的群众运动形式为表征,却以意识形态的言说和政治权力斗争为导向的宣传为目的(翁剑青,2004:25)。

这一时期南京城市雕塑的代表是“文革”时期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的工农兵雕塑。这一雕塑以工农兵为题材,高高在上、体量巨大,通过“毛主席语录”“三面红旗”“船桨”等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意味的雕塑要素,来鼓舞人民的政治热情,形成了一种革命庄严和崇高的神话美学。

img30

img31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弱化和萎缩,国家权力及其行政干涉权力的无限扩大而使得民众行使自我权力的职能趋于微弱,这一点在城市雕塑的建设中体现为,当时城市雕塑是以完全的政府行为来实施的,以国家政治话语为内涵的纪念性、叙事性雕塑,给人的视觉感受及心理体验往往是十分严肃、沉重的,与一般人保持着距离或近乎居高临下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在根本上不允许有任何来自社会的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的提出,没有能够使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公共领域进行自由交流、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途径。这种态势在“文革”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意识形态主导时代中国城市雕塑的不充分发展,也给之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工业化的经济发展热潮,现代化成为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城市雕塑的题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批以工业化、现代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应运而生。一时间,被赋予经济腾飞意义的不锈钢雕塑充斥于城市的结点——如交通环岛等地。在南京街头,此类雕塑也俯拾皆是,这类雕塑往往以概念化、抽象化的雕塑语言为特征,比如,在南京大桥南路附近的胜利广场就有一座怪模怪样的雕塑:从底部到中上部,都是左右对称堆积起来的几何体,上部安放了一个金色的球状体,还有一圈光环,既像飞碟又像是个戴着草帽的人脑袋,整个雕塑的感觉就是个呆板的机器人。这类城市雕塑以政治、经济的名义标榜城市文明,实际上新瓶装旧酒,依然带有意识形态主导时代的印记。

img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